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不是了。
听萨沙来说。
其实从歼1到歼10,都是有飞机的。需要说明的是,歼1到歼4不是官方代号,只是部队里这样乱喊而已。
歼1是著名的拉9战斗机。
1949年建国以后,国军的空军还掌握着制空权,曾经对解放军控制的大城市多次轰炸。
为了建立自己的空军,1950年1月,中国从苏联进口了第一批战斗机,129架拉9螺旋桨战斗机。
不过,形成战斗力还是1950年8月的事情了。
拉9是二战中苏军主力战斗机拉7的改进型号,采用全金属结构、层流翼型,装备4门23毫米机关炮。
在1950年,拉9属于比较先进的螺旋桨战斗机,可以和国军的野马战斗机正面绝对。
拉9就是歼1。
歼2是拉11战斗机。
拉11是拉9的最终改进型号,性能更为强大。
从1950年开始到1953年,我军陆续装备了163架拉11战斗机。
但当时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大量出现,拉11不能和喷气式战斗机正面对抗,多用于为慢速轰炸机护航。
1951年志愿军空军对大和岛时,就有16架拉11护航,另外还有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
激战中,我军损失3架拉11,击落1架美军的F-86佩刀。
此战表明,拉11在已经过时,也是苏联最后一款活塞螺旋桨战斗机,1953年就停产了。
我军拉11在60年代也全部退役。
歼3是米格9战斗机。
螺旋桨战斗机速度有上限,很难超过每小时750公里的时速。而现代空战,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喷气式战斗机取代螺旋桨战斗机是必然。
1951年5月,我军对现有的拉9和拉11不满意,又从苏联购买了米格9战斗机。
米格9是苏联二战后研发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可惜米格9并不成功,整体设计有缺陷,发动机也不可靠。
因为朝鲜战争已经爆发,我军顾不上挑选,最终从苏联出巨资进口了6个师共369架米格9战斗机。
然而,相比随后出现的米格15,米格9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差距,并没有大规模参战。
解放军后来评估,认为米格9综合性能比不上美军较为落后的主力战斗机F-84雷电,甚至不如成熟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
1956年11月3日,解放军批准全部淘汰退役米格9。在米格9整个服役期间,几乎没有怎么参战,多用于喷气式战斗机的训练工作。
歼4是米格15
米格9性能有很多问题,尤其可靠性差,很难和朝鲜战争中的美军对抗。
中国和苏联达成协议,紧急购买一批最新的米格15战斗机。
当时志愿军因为缺乏制空权,在朝鲜饱受轰炸之苦。对此,解放军方面极为不满,希望苏联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出兵前,苏联许诺会出动空军支援以及无偿援助空军装备)
苏联方面没有办法,决定提供6个师372架米格15替代之前不堪使用的米格9,不另外收费。
米格15才是性能不错的战机,在朝鲜能够和美军正面对抗。
美军发现F-80和F-84性能不敌米格15,紧急部署了更为先进的F-86佩刀战斗机。
歼5是米格17
歼5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米格17战斗机,是苏联援助的重大军工项目之一。
歼5也是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意义深远。
歼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5月停产,共生产767架。
在整个60年代,相对落后的歼5仍然是我军主力战斗机,击落过很多入侵我国领空的战机。
歼9夭折
60年代,面对美苏大型超音速轰炸机,我军试图开发一种性能优秀的高空高速截击机,这就是歼9项目。
遗憾的是,当时指标提得太高:最大马赫数2.6,升限26000米,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
当年,我国有没有这方面的设计经验和技术能力,这种指标几乎是天方夜谭。
无可奈何下,我国601所甚至反复研究从越南战场上获得的美制F4鬼怪战斗机。
直到1975年,歼9已经试验了多种型号,全部失败,无奈之下被迫降低性能指标。
到了1980年,国家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废弃了一些久拖不决的军事项目。歼9项目被中止,10多年内总计投入的研制费约2122万元(当年币值)。
当然,歼9研制过程中我国还是有很大收获的,有许多成品、材料已经研制出来,就算是技术积累吧。
歼12夭折
歼12是60年代我军试图自行研制的轻型喷气战斗机,脱离苏联战斗机模式。
特殊年代奉行全民皆兵的游击战,空军也很搞笑的提出空军游击战,也就是著名的“空中李向阳”。
中国空军提出研制、装备超轻型前线战斗机,重量在4吨左右,可以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部署;机动性好,主要是加速能力、爬升和盘旋性能突出,打了就跑。
现在看来,这种思维是莫名其妙的。
同时代的战机,无论苏联、美国还是欧洲,全部强调战机大体积、全设备、复杂技术,以最大提升作战能力,我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可想而知。
到了70年代末期,该项目就被终止了。
作为超轻型战斗机,我国不能解决记载设备和飞机重量的矛盾。最终试验战斗机虽然只有4吨多,但战机无法安装雷达、无法安装较多的空战武器,也无法加装现代化记载设备。
其实就无法安装雷达一项,就可以决定歼12一定完蛋了。
歼13夭折
歼13的命运也差不多。它本来是准备淘汰老6的新一代自研战斗机,从70年代初期开始研发。
歼13被设计为高机动性能歼击机,它是中国第一种采用边条翼、机腹进气的歼击机,目标是在80年代后期能够对抗美苏的第四代歼击机。
歼13的最大问题,在于心脏,也就是发动机。
本来歼13配备的是涡扇-6 发动机,该发动机性能很落后,1982年研发成功后我军自己都没有装备。
70年代末期,我们根据埃及提供的米格-23MS,仿造了R-29-300型发动机,定名涡喷-15,性能先进的多。
更换发动机可不是小事,对整个项目有着根本性的改变。如果采用涡喷-15,意味着歼13整体又要重新设计,还要做无数次测试,几乎等于从头开始。
就在讨论期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歼13作为不成熟的项目,也一起砍掉了。
1981年3月以后,歼13项目停止了研制,直接研制费1221万元。
事实证明,歼13停止是好事。如果真正使用了涡喷-15发动机,该飞机也无法和欧美主力战斗机对抗。
标签: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