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武松能够扬名四海纯属施耐庵的文学创作,历史上的武松确有其人,也确实做过都头,这与武大郎、潘金莲的境遇一样,都是历史人物,但事迹就与《水浒传》相差甚远了,所以也不能将历史人物当做水浒人物的原型,因为除了名字,找不到太多相似的地方。
历史上的武松也算是北宋小有名气的义士,练得一身好武艺,在杭州街头卖艺期间,被杭州知府高权相中,任命为都头。看过水浒的应该对生辰纲被劫之后,郓城县的步兵都头雷横、马兵都头朱仝映像深刻,他们二人都参与了追捕缉拿活动。由此可见都头是维持地方治安、破获刑事案件、缉拿犯罪分子的职能,可以视为今天的公安系统副职。《水浒传》里的武松是受阳谷县县太爷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本县步兵都头,与历史记载有些相似。
(朱仝剧照)
武松在都头的位置上表现不错,后来又被提拔为杭州府提辖,再以《水浒传》入手,来看看提辖是何官职。水浒中孙立曾经是登州兵马提辖,这就不再是地方公安系统了,而是实打实的军职,北宋时提辖直管一个州的兵力,且由于重文抑武的朝代特性,北宋常以文职的知州兼任提辖,若是如此任命,则会在官职前加上守、试、判、知的称呼,孙立只说是提辖,说明是武官专职,由知州节制,毕竟登州是出了名的盗匪横行,武官专职提辖是有可能的。
有一个不一样的是鲁智深,水浒里他是渭州经略府提辖,经略府是设于各重要边镇的军政机构,《水浒传》里的老种经略府相公就是安抚使级别,比知州、知府品阶高,安抚使下属的提辖也要高于一般州府提辖,是协助一路经略府安抚使分管军队的,王进、杨志都是这个级别。所以武松的杭州府提辖属于常规设置,但放在今天,也算是军籍正团级干部。在高权被罢官后,武松也受牵连,被架空为闲差,据说是继任的新知府蔡鋆所为,也有传蔡鋆是个大贪官,武松并未孝敬新长官,所以被排斥出核心圈。反正结果就是武松刺杀蔡鋆,被捕后死于狱中。
之所以说蔡鋆是个贪官,因为他是当朝太师蔡京之子,蔡京在水浒里也是六大恶人之首,但历史上蔡京虽有很多污点,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过文学创作将污点放大,让他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坏人”。蔡鋆在杭州任上也有很多污点,主要就是税收上的经济问题,这种税收上交国库的数目远比实收数目少,也就是说蔡鋆中饱私囊,在百姓头上抽油水。因此民间称他为“蔡虎”,武松刺杀蔡鋆的故事很有可能就是来源于此。元朝成书的《大宋宣和遗事》记有一篇《武行者》,施耐庵的创作对此多有借鉴。
“在苏小小墓北,谓国初江浒人在进泷浦下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若是,则应在钱塘江畔,未识孰是。”——《西湖新志·卷九·冢墓·宋義士武松墓》
武松之死算是除暴安良,所以民间自发为其收敛尸体,并埋葬于杭州“西泠桥畔”。清人胡祥翰曾对武松墓做过考证,认为应该是在钱塘江畔。民国时期的《杭州全书》也有“宋义士武松墓”的考证,而且还传言在杭州涌金门找到了疑似武松的骸骨。但根据一些见闻录记载,当时的武松墓只是空冢或衣冠冢,是因武松家喻户晓后,被后世重新立碑修墓,这也说明真正的武松墓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正如1942年,人们也根据古籍的记载,于西泠桥边重修了武松墓,这与今天众多关庙类似,只是单纯的纪念意义。
而且纪念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历史上的武松,而是《水浒传》里的武松。因为有资料记载,这一次武松墓的修缮,是由上海滩黑社会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出资,当时的碑刻落款上也是这三位的名字。但到1955年后,西湖周边的墓葬经历了一次“迁坟运动”,中间虽有喊停,但至1964年,西湖边包括于谦墓、武松墓等三十多座古、近代名人墓冢被挖开,统一迁至鸡笼山马坡岭处的10座小型合墓。据传当时武松墓的棺柩里确有白骨,遗骨被装进骨瓮里,葬于鸡笼山合葬墓。70年代以后,随着岳庙重建,这些古代名人墓又重新恢复回迁,但当年属于合葬乱坟,武松等名人的遗骨难以辨认。现在的武松墓是2004年由杭州市政府于原址重建的。
综上可见,历史上的武松是位义士,但其事迹不足以后世如此传扬祭奠,施耐庵的创作才是武松文化发扬光大的根本因素。而且施耐庵的创作很难寻找历史的踪迹,他更着重于现实世界里的思想冲突。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上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的经济模式兴起,这些传统文化甚至超越了真正的历史。正如武松墓,虽然墓碑上刻着“宋义士”,但不知到底是祭奠历史上那位除暴安良的义士,还是利用施耐庵杜撰的打虎英雄提升城市名气,到此观览的人多半是冲着“三碗不过岗”、“单臂擒方腊”这些故事去的吧!
标签: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