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
西安市古名长安,久为帝都,称:"天府之国,帝王之资"。地形险要,风水绝佳,人称:四塞之地。
【终南远翘】
人言:皇权天授,首都关乎国运,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古时候的长安城早在咸阳城的时候就考虑到风水布局。秦宫咸阳,《类编长安志》卷二京城:记载"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汉刘邦建长安,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故汉长安城有"斗城"之称。
【长安龙脉】
如果说汉朝长安城的风水是无奈而为的话,隋唐长安城的风水布局,就是有意为之。到了隋朝,文帝杨坚一统天下,为了万世基业,决定定都长安。怎能时隔百年,经董卓一把大火,汉长安城已经破败不堪。随另选新址修建都城。策马扬鞭出城门,上龙首原定,脱下战甲,挂于一颗老槐树上。翘望眼前,渭水滔滔,一片开阔,随决定新都选于此地。因文帝杨坚在此落马挂甲,随称此城为"杨甲城",天下本来就是姓杨的天下,故又称"杨家城"。隋朝造作大匠宇文凯亲自监造,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 ,赐名:大兴城。
【西安六爻】
唐朝沿用大兴城,继续修建,易名:长安城,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在修建规划过程中就导入了"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长安城地形有"五塬、六岗。八水、十一池"之说,自南朝北有一条龙脉,龙头就在龙首原处,龙尾在终南山,地形上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依次称为九一之地龙首原,为"潜龙腾渊"之地,此地为禁地。九二之地就是现在大明宫高岗一带、此地为"见龙在田"之地,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九三之地就是现在兴庆宫南岗一带、此地为"君子乾乾"之地,只能布局百官衙署。九四之地就是现在草场坡一带、此地为"或跃在渊"之地,特别适合凡人居住,所以达官贵胄,商贾集市多在于此。九六之地未少陵塬一带、此地为"亢龙有悔"之地,属于六爻高岗末端,属于"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所以帝王高官死后,由阳转阴,高陵大冢多埋葬于此。
【乐游原】
要说这九五之地就是现在乐游原、大雁塔、小寨一带高岗、《咸宁县志》载:"乐游原亦龙首杜原之横冈也。"此地就是六爻之"九五至尊"之地,属于"飞龙在天"的绝佳位置,凡人不能住,只能留给道君菩萨来住所以修了青龙寺和兴善寺。古人特别讲究风水布局。唐朝宰相裴度"威望德业,侔于郭子仪"人称"诚社稷之良臣,股肱之贤相"。曾将自己府宅建在这条"九五至尊"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意思是说,把房子修建在九五高岗上,有造反不臣之心。吓得宰相裴度急忙上书请罪,并立即将房子拆掉。好在这裴度也是贤相忠臣,皇帝也未加追究。
【乐游原】
乐游原,在今西安城南大雁塔东北,铁炉庙附近的岗原,宽200~350米,长约3.5公里,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乐游原最早可追溯秦汉时期,在秦代,曲江这里称"恺洲",有胜地"宜春苑",修建有宜春宫、春临宫。《方舆纪要》记载:"秦时乐游原就属宜春苑的一部分。"至于乐游原得名,则源于西汉中期。乐游原在西汉时期,属于皇家上林苑之地,"乐游"之名和汉宣帝有关。
【汉宣帝】
乐游原南有少陵塬,少陵塬上有个曹村,相传此地为汉宣帝奶奶史良娣的娘家,汉武帝时期,爆发"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杀。太子妃史良娣,皇孙刘进,孙媳王翁须皆被杀。皇曾孙刘病己嗷嗷待乳被关押在杜城监狱,在曹村南边有个庞刘村,村民许广汉就是监狱的牢头,对刘病己照顾有加。当时有人名张贺,原是刘病己祖父太子刘据的家吏,刘据被诬害时,张贺也住在杜城监狱,对刘病已甚是关爱。两人出狱后,刘病己日益年长,张贺想把自己孙女嫁给刘病己,遭到时任辅政大将军哥哥张安世的反对,于是张贺找到许广汉撮合将其女许平君下嫁刘病己,也就是后来的许皇后。
据《雍胜略》:乐游原上有乐游苑,一曰乐游园,去咸宁县南八里。《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对此《关中记》有记载:"汉宣帝与皇后许平君产在此地游玩,乐不思归,故名"乐游苑"。许皇后死去葬于长安县乐游里,汉宣帝立庙于曲江池北,起名曰:乐游庙,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地基最高,四望宽敞。
【李商隐】
唐时的乐游原,坡原地势较高, 是唐长安城的最高点,为登高览胜最佳之地,登临后视野开阔,南可近览曲江烟雨,远望终南霁雪。西面的大慈恩寺和大雁塔近在咫尺,东望浐河,碧水滔滔,北瞰长安城,如在指掌。不少文人墨客,登原饱瞰四时景色。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连作三首诗作《乐游原》,其中一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是广为流传。诗圣杜甫的《乐游园歌》、诗人李频的《乐游苑春望》、诗人耿湋的《登乐游原》、诗人杨凭的《乐游园望月》、宰相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说的都是乐游原的美景。乐游塬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唐朝大诗人杜牧有诗一首《乐游原上望昭陵》,即是对这种说法的印证。
【青龙寺】
要说乐游原,必说青龙寺, 长安即是道家仙都,又是释门佛都,佛教八大宗派,长安为六宗法脉衍生地,其中就有青龙寺。隋开皇三年,隋文帝为超度建大兴城所迁葬坟墓的亡灵,特在此地修建一座灵感寺。《类编长安志》卷五《寺观》记载"文帝创建新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于郊野,为追祭亡灵,于坊之东置寺,名灵感寺。"后寺庙荒废,唐龙朔二年唐太宗女成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灵感寺,并改名为观音寺。唐朝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青龙寺在乐游原高岗之上,占新昌坊面积四分之一,足见其规模之宏大。
前文说过乐游原这道九五高岗有两座镇压王气的寺庙,大兴善寺和青龙寺。唐玄宗开元五年,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在长安的大兴善寺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不空传法弟子惠果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受密法。惠果之学,兼具善无畏、不空两家之长,唐大历二年后惠果常驻青龙寺传习密法。惠果为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三朝国师,青龙寺成为与大兴善寺齐名的密法道场。所以青龙寺和大兴善寺同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的祖庭寺庙。
【大兴善寺】
唐代中期,万邦来朝,日本留学僧中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都受法于青龙寺。电影《猫妖传》中有个佛法高深的空海和尚,就是日本的遣唐僧,拜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唐元和十年空海和尚学成回国,回日本创立真言宗,又因得到嵯峨天皇的支持,真言宗大兴,成为日本佛教的主流宗派,因此青龙寺也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被日本人称之为:圣寺。北宋元祐元年,青龙寺即遭毁坏,沦为农田,渐不为人知晓,乐游原也沉寂一时。
【入唐八家】
乐游原核心青龙寺这一片在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长安志》载:"此坊南北长三百五十步,东西宽六百五十步面积约0.58平方公里。四面各开一坊门,中有十字大街。此坊地处乐游原原冈之上,南门之东有青龙寺。"
唐时原顶是登空远翘的游览胜地,可游玩但不得定居,原下四周借盛景之便,均是王侯府宅之地。武则天时期,太平公主在首先在乐游原建造楼阁山庄,太平公主兵变事败后逃入终南山,被唐玄宗赐死。唐玄宗将其"山庄"分赐予自己的兄弟,宁、申、岐、薛四位王爷修建别墅,诸王互相攀比,大加营造,使乐游原成为一处以岗原景色为特点的风景游览胜地。
【鱼玄机】
唐时有才女名:鱼玄机,作诗《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这崇真观就在新昌坊,崇真观位于今大雁塔街道铁炉庙村南。原为李齐古宅,唐开元元年立为道观。唐时新科及第的进士榜上有名,便在崇真观南楼高高张贴,当时与曲江流饮齐名。
唐朝的吏部尚书裴向,字玉温,宅邸也在新昌坊,位置在今大雁塔街道铁炉庙村,宅内有亭台竹丛。唐元和九年宰相武元衡被刺客击杀,当时刺客便藏匿于裴向竹园中。
唐元和十五年,大诗人白居易迁新昌坊居住,宅邸位置约在今新后村至祭台村一带。其诗《题新居元八》云:"青龙岗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又《题新昌所居》云"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街东闲处住,日午热时还。"
诗人钱起,唐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官拜秘书省校书郎,终尚书考功郎中,与韩翃、李端等人时称"十才子"。其府邸也在新昌坊,宅址约在今铁路新村东至铁炉庙村之间。其诗《新昌里言怀》云:"性拙偶从宦,心闲多掩扉。虽看北堂草,不望旧山薇。花月霁来好,云泉堪梦归。如何建章漏,催着早朝衣。"
诗人李绅,官拜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宅还在新昌坊。其诗序云"新昌宅书堂前有药树一株,今已盈拱。前长庆中于翰林院内西轩药树下移得,才长一寸,仆夫封一区。"
唐代中期长达近四十年所谓"牛李党争"的牛派首领,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牛僧孺观新昌坊乐游原冈阜形势,以其为宅当出宰相,在此兴建宅邸,后果然拜相。
【铁炉庙】
按照《陕西通志》《长安志》《类编长安志》记载:唐玄宗时期的秘书监张仲方、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礼部尚书许国公苏颋;唐德宗时期的礼部尚书李益;唐宪宗时期的御史中丞判刑部侍郎同平章事舒元舆、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崔群、检校司空凤翔尹凤翔节度使窦易直、秘书少监姚合;唐穆宗时期的礼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温造唐文宗时期的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弘宣的宅邸俱在新昌坊;基本上就是在今铁路新村东至铁炉庙村一带。唐武宗时期京兆府尹杨于陵的宅邸和唐懿宗时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晋尚书左仆射的路岩宅邸是隔壁,路岩当宰相时曾想霸占此处府邸,还曾被杨于陵后代怒斥。
除了青龙寺,乐游原所在的观音庙村、铁炉庙村还有许多古庙,如观音庙、马王庙、文章庙、娘娘庙、土地庙、老爷庙、桃花庵等。(丰镐遗子·张新武 书文于2019年10月9日晚20:00时)
作者简介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于2020年2月25日,张新武:世居沣西周礼之乡,长于长安物华之地,自幼好文笔。而立之年从军,归乡自诩:“宗周先圣遗民,丰镐故里之子”。随以“丰镐遗子”为笔名,醉心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因地理之便,对沣河两岸宗周丰镐故地乡土人文历史研究颇深,笔不辍耕,文章多发表于报刊,多次参与本地人文历史书籍编写、电视节目录制。现为长安作协、西咸作协、西安地名研究会会员。
标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