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曾在其著作《战争与和平》中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民的传记。"是的,一部历史记录了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所有过往,关于它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都会被记录其中。想要更好地了解我们自身,必定得先从学习我们的历史开始。
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里都会开设历史这一门课,与此同时也有相对应的历史课本。不同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时代潮流,面对同一份历史资料,会从自己的角度来选取编写。
中国上下一共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在讲述中国的时候,将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浓缩成了二十页的简短章节,贯穿于其中的只是对中国历史有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六个历史人物而已。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要将孔子作为中国首当其冲的历史人物?
其中的理由自不必多言。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儒家思想从那时萌发。在之后的多个历史阶段里甚至一直到现在,都承担着中国的主流思想的地位。而孔子,就是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的贡献,远不止步于中国,其影响力遍布全世界,纵横古今。如今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开设有孔子学院,传播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信徒也遍布全球,在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民族的种群中,信奉孔子的大有人在。
孔子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桃李满天下,他教导他们仁义礼智信,为社会贡献了数不清的人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号召,让即使是家中贫寒的学生,也能尽可能地接受教育。
正是因为孔子,才打破了数千年来一直是由贵族阶层垄断教育的局面。这个突破,无疑是具有伟大的革命性意义的。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有各自信仰的宗教,例如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等等。
中国本土的宗教只有道教而已。根据目前中国人普遍信教的程度来看,中国人可以说是无信仰的。如果非得说中国人是有信仰的,那么信仰的根源必定驻扎于儒家文化的内里。孔子所创的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家庭、甚至整个中国。拥有着这么强大的力量,说儒家文化是一种宗教信仰也不为过。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选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他声名远扬,在美国尤其受欢迎。很多美国人自幼接受的就是孔子学院的儒家文化。可见,儒家文化在美国的地位不容小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的历史教科书将孔子作为首当其冲介绍的历史人物了。
历代皇帝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里,有几位不容小觑的皇帝,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推动和创造作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分别是秦皇汉武,以及唐朝盛世里的李世民和武则天。
虽然秦始皇有过修建骊宫等罪过,但是也毫不影响他在政治生涯前期为中国所做的巨大贡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祖国实现"大一统"的皇帝。
他骁勇善战,征服了匈奴,收回了大量失地。他足智多谋,实现了通用货币的统一,实现了文字的统一,还创建了伟大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秦始皇的政治智慧是无比卓越的。除了秦始皇以外,美国的历史教科书还着重介绍了汉武帝。在我国的历史上,汉武帝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帝王。在文化上,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推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次从政治意义上确立了儒家文化的地位,将儒家文化宣称正统;在政治和军事上,他勇于开拓疆土,团结外族,那时中国的疆土范围是汉朝历史上最为广袤的;在外交上,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方和西方的联系,为两端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促进了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
汉武帝带领西汉走进了一个黄金时代。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盛世,那就是大唐盛世。谁开创了这个盛世?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从政的最大特点莫过于"文治武功"。除此之外,李世民非常善于引用人才。重用贤才,是他最有力的政治手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经典的名言就出自李世民的口中。他深化人民的力量,深喑人才的力量,所以他一直努力以德才治世、任用贤才来辅佐政治。
他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核心,让寒门子弟都有学习和进京当官的机会。在民族问题上,李世民也是用包容和接纳的心去处理,团结各族人民。大唐盛世便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来开启的。
在大唐盛世里,还有另一位可圈可点的皇帝。那就是我国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虽是一介女流,却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评价一位帝王的时候,可不能空谈她个人的品格,而是要看她所统治下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在武则天的统治期间,唐朝出现了"贞观遗风",经济繁华,文化开放。那个时候的女性都是非常敢于穿着、敢于表现自己的。都城内也有许多外国友人远道而来进行参观和旅游。这样繁华的状态,只能是由自上而下来起发的。所以说武则天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
下西洋的郑和贯穿于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最后一位中国人是下西洋的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郑和被派遣前往西洋各国,为西洋各国带去了中国的珍宝和文化,为中国和西洋各国之间送去了和平的赞歌和良好的外交状态。
郑和可以说是航海史上的第一人。他一生中七次下西洋,用二十八年的时间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和市场是非常巨大的。这么耗时巨大、规模庞大的航海活动,应该也就是郑和下西洋这一次了!
文/南宫钦
标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