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持144年之久?

犀牛历史 103 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特别是对于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安史之乱促使部分地区出现了“十室九空”的后果。那么,问题来了,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后,为什么唐朝还能苦撑144年之久呢?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持144年之久?

首先,史学界把唐朝历史分为4个阶段,即初唐618年—712年,盛唐712年—766年,中唐766年—836年,晚唐836年—907年。其中,盛唐与中唐的分界点就是“安史之乱”。虽然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但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又坚持了144年之久。对于这144年的时间,已经超过不少朝代的存在时间了,比如秦朝、隋朝、西晋、元朝等朝代的存在时间都不到100年。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之所以还能苦撑144年之久,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持144年之久?

一方面,对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虽然和唐玄宗李隆基等皇帝存在一定关系,不过,在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唐朝在藩镇管理上放任地方节度使不断坐大,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起兵谋反的后果。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痛定思痛,也即对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进行削弱,尤其是对藩镇数量进行削减。根据《资治通鉴》等史料的记载,到了公元807年,唐朝控制的州郡达到了49个,对于当时仅有的5个藩镇,在名义上也臣服于唐朝朝廷。由此,对于藩镇势力的削弱,成为唐朝又坚持了140多年的重要原因。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持144年之久?

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王朝的兴盛还是衰弱,和君主存在密切的关系。提到唐朝的明君,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不过,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依然有明君出现。其中,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内限制皇亲和宦官,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促使唐朝步入到一段兴盛的历史时期,而唐宣宗李忱也被誉为“小唐太宗”。除了唐宣宗之外,唐武宗、唐德宗、唐顺宗等皇帝的作为,也是唐朝得以苦撑140多年的原因之一。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持144年之久?

最后,对于安史之乱,虽然导致唐朝连都城长安都失陷了,但是,从经济基础上来看,唐朝的损失却不是非常致命。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促使江南地区成为唐朝的经济重镇。比如今江苏、浙江等江南地区因为没有受到安史之乱的破坏,所以依然为唐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赋税和粮食,也成为唐朝能够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基础。由此,总的来说,在安史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稳定、明君的不断出现以及对藩镇势力的削弱,促使唐朝依然可以延续144年之久,直至公元907年才结束。

文/情怀历史

标签: 唐朝持续了多少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