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朕不靠二郎上位

犀牛历史 100 0

唐高祖李渊:朕不靠二郎上位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大唐高祖李渊可以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也是最被低估的开国皇帝。提起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等,人们脑海中都会出现很多条弹幕:说起秦始皇会想到横扫六国、开创帝制、万里长城,提起刘邦会想到斩蛇起义、鸿门赴宴、楚汉争霸、大风起兮云飞扬,谈及赵匡胤会想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说到成吉思汗会想到一代天骄、弯弓射大雕,想起朱元璋就是和尚皇帝、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们都是自带光环,形象丰满。

可是想起李渊,人们大脑中的视频好像瞬间卡顿,一条弹幕也弹不出来,想了半天或许只有一条:别人拼爹,李渊是拼儿子,李渊的江山都是二儿子李世民帮着打下来的,坐享其成而已。

那么历史的真实是这样吗?让我们回到隋末唐初那个英雄时代,找到当事人李渊,他会含泪告诉你:朕是自主创业,不是赶鸭子上架,也不是因为女人,被二郎坑爹玩仙人跳,才被逼造反走上创业之路。一句话,朕不是靠二郎才上位,朕是大唐真正的创始人。

英雄来路

人一旦富贵起来,都会找一个名气比较大的人当祖宗,向世人炫耀一下,爷祖上就是这么牛。李渊也不例外,当上皇帝后就找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今天甘肃敦煌酒泉一带割据称王的西凉太祖凉武昭王李暠当祖宗。其实,李暠和李渊一点关系也没有,纯属李渊乱认祖宗。李渊家族的真正崛起,是从他爷爷李虎开始。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粗线条。西晋统一三国没多久,就八王之乱窝里斗,匈奴、鲜卑、羯、氐、羌趁乱集体进攻中原。五胡乱华,北方沦陷,衣冠南渡,司马家族跑到南方建立东晋,北方先后出现十六个国家,是为东晋十六国。五胡之中,鲜卑族势力渐强,其建立的北魏逐步统一北方。北魏后来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边是东魏,后发展成北齐;西边是西魏,后发展成北周,李虎是西魏八大元老柱国将军之一。北周取代西魏时,李虎已经去世,就被追封为唐国公。唐朝的国号“唐”,就是从这来的。

李渊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7岁的时候,李渊的父亲李昞去世,李渊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7岁当上国公,说明李渊奋斗的起点很高,但7岁幼年丧父也是人生一大悲痛。幸好,李渊还有姨夫和姨妈照顾。

李渊的姨夫和姨妈那可不是普通的姨夫姨妈,而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李渊的母亲和孤独皇后是亲姐妹。所以李渊小时候尤其是父亲去世后,没少受杨坚和独孤皇后的照顾,李渊对他们的感情也很深,用《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话说就是“特见亲爱”“相亲爱”。但感情归感情,工作归工作,事业归事业,一码归一码。该下手时,李渊会毫不犹豫地动手。杨坚和独孤氏老两口没想到,他们会亲手给老杨家培养一个接班人,准确地说,应该是掘墓人。

李渊长大后,用《旧唐书》里的话说就是“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那叫一个风流倜傥、豁达大度,玉树临风。最重要的是,会交朋友,见人家一面能记住十来年。能上交,能下交,还能平交,身份比他高的,比他低的,和他平起平坐的,各色人等都能交,都吃得开,方方面面的人都觉得小伙子不错。李渊这种交友之道,对我们今天拓展人际关系网,无疑有诸多深刻启示。

这样的优秀青年,自然要有奇女子才能相配,李渊的妻子窦氏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当窦氏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质,生下来就“发垂过颈”,刚出生就长发及肩。等到三岁,头发就“与身齐”,头发和身子一样长,比日剧里的贞子还贞子。

别人家的女孩都是“头发长见识短”,可窦家的女儿却是“头发长,见识更长”。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所以窦氏也就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因为这层关系。加上窦氏自幼聪慧,喜爱读书,过目不忘,北周武帝就特别喜欢她,把她养在宫里。当时中国处于南北朝后期,南边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南陈;北方中原一分为二、东西并立,西部是北周,东部是北齐;最北边是最强大的力量突厥。为联合突厥制衡北齐,北周武帝就娶了突厥的公主,但又不喜欢人家。突厥公主用唐朝房玄龄的话说就是“陋而无宠”,长得丑,又不会穿衣打扮,自然得不到皇上欢心。更何况是被迫娶来的,北周武帝看着就膈应,瞧一眼就想撤退,就不怎么待见突厥公主。

这时窦氏出来说话了,劝北周武帝:我说老舅啊,当今天下还不太平,东西南北乱得好比一桌麻将,咱们大周南有陈国,东有齐国,北有突厥,可不是你任性想爱谁就爱谁的时候,你不把突厥公主给伺候好了,人家给娘家传个小话,过来砍我们怎么办?“愿舅抑情慰抚,以生民为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突厥公主长得再难看,舅舅您也要当成西施去疼去爱。突厥公主心情好了,我们也就有安全感了。

北周武帝大腿一拍,我这个小外甥女说得在理啊,就“深纳之”,听了窦氏的话,在公主身边充分展示了皇帝暖男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娘家突厥的点赞。后来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时候,突厥就没怎么进行实质性的干涉。

窦氏不但头发长见识长,而且是壮志豪情。公元581年2月,隋文帝杨坚推翻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窦氏在家里一拍胸脯,长叹一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窦氏父亲大将军窦毅和母亲襄阳长公主一听,赶紧捂住窦氏的嘴:祸从口入,你不知道“死”这个字是怎么写吗?难道要让我们窦家家破人亡吗?难道要亲身体验一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滋味吗?

通过这件事,窦毅觉得自家小棉袄非同寻常。也让窦毅犯了难,看来不找一个真命天子,是镇不住这个小丫头。有句话叫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还有一个版本叫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等到窦氏长大,李渊也已经长成武艺绝伦的翩翩少年、无敌将军。

窦家是武将世家,选女婿的方式是比武招亲。窦毅在自家客厅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和上门提亲的人约定,只要能几百米之外射中孔雀的眼睛,就可成为窦家的乘龙快婿。前后有十几个人来射,可都射不中。李渊到窦家后,弯弓射箭,连发两箭,射中孔雀的眼睛,也射进了窦氏和老丈人的心里。窦毅看着好,窦氏更是喜欢。因为这个小女子要办一件大事,就是干掉隋朝为舅家北周报仇,可惜自己是女儿身,只能找个大丈夫帮忙。有了李渊这样的文武全才,窦氏怎不欢心畅快。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李渊后来果然不负窦氏厚望,按照隋朝取代北周的模式,依葫芦画瓢,也给隋朝来了这么一手,算是圆了夫人的梦。可惜此时窦氏已经过世,不能眼看着夫君荣登大宝,自己也没能母仪天下成为大唐开国皇后。

李渊和窦氏的感情很好,婚后两个人在家里的日常保留节目很有意思,就是练书法。窦氏很喜欢书法,夫妻俩一起写字,时间长了,外人都分不清他们俩的字到底是谁的了。练书法之外,窦氏经常写文章,大多都是女德文章,大概就是如何当好老婆、做好儿媳之类的。

窦氏对李渊的帮助很多,是个贤内助。他们简直是现代很多人追求的那种势均力敌爱情的模范典型,门当户对,举案齐眉,精神交流毫无障碍。李渊和窦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老二李世民,三儿子李元霸,老小李元吉。窦氏最喜欢的是二儿子李世民,因为据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有两条龙在产房门前散步游荡,窦氏觉得这是好兆头。李世民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李世民当皇帝后,有次路过出生地今天陕西省武功县的庆善宫,想起母亲,嗓子一紧流下眼泪,对身边的大臣说,当年朕就是在这里出生的,今天故地重游却不见母亲大人,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养育之恩怎么去报!说完就哭个稀里哗啦,旁边的大臣也陪着一起痛哭流涕。哭完君臣一起进宫祭拜窦氏。

还有一次李世民到在今天陕西宝鸡的离宫九成宫住,夜里梦见母亲,仿佛还像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世上只有妈妈好,李世民这时已经没有妈妈了,梦醒后又哭了个稀里哗啦。第二天就下令有关部门访贫问苦,给困难群众送慰问品,为母亲积点功德。所以在大唐,老百姓能从皇帝的孝心中得到实惠。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一直强调以孝治国的原因之一。

在一定意义上说,李渊是隋朝的既得利益者。他事业的奋斗,是从隋朝起步的;他在仕途上的步步升迁,也是隋朝杨坚、杨广父子给他提供的平台。杨坚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就给李渊封了千牛备身的官,千牛备身为中央警卫禁军部队的武官,在皇宫里手握千牛刀,保卫皇帝,级别是正六品。这个级别很高了,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后,才能从“从九品”的官开始做起,而李渊一起步就是“正六品”,谁让人家李渊有个当皇帝的姨父和当皇后的姨妈呢!

在皇帝姨父和皇后姨妈的培养下,李渊在中央警卫禁军部队没待几天,就外放到地方当封疆大吏,先后任谯州刺史(今天安徽亳州市一带)、陇州刺史(今天陕西陇县一带)、岐州刺史(今天陕西凤翔县一带)。在这些地方,李渊一边当官一边结交各路英雄,包括一些大师,其中就有一个叫史世良的大师。

史大师很会看相,看了一眼李渊就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兄弟,我看你骨骼清奇,是万中无一的从政奇才,以后为人民服务,维护天下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希望你好好保重自己,一定不要忘记我今天给你说的这番话。一般人听到大师的这种话肯定是吓得直哆嗦,要知道被人说成要当皇帝“必为人主”,那可是犯了反朝廷大罪,其心可诛。可李渊却是“颇以自负”,心中暗自得意,看来我天生就是干大事的人。由此可见,隋朝刚开国没几年,李渊就想给人家挖坟掘墓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隋朝和唐朝皇帝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关陇是今天陕西关中和甘肃六盘山周围地区。这个集团是汉人和胡族主要是鲜卑族的混血集团,能文能武,文武双全,从北魏末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西魏、北周和隋朝唐朝的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西魏和北周的皇帝血统以鲜卑血统为主,到了隋朝和唐朝转换成以汉族血统为主。隋朝杨家和唐朝李家,父系血统是汉族,母系血统是鲜卑族。关陇贵族集团有个特点,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经常搞杀人杀全家、满门抄斩的窝里斗,从隋朝开始又加演了父子兄弟相亲相杀的戏码。隋文帝杨坚当了24年的皇帝,弄死了大儿子废太子杨勇、三儿子秦王杨俊,废了四儿子蜀王杨秀,最后被接班人二儿子杨广弄死。隋朝由此进入李渊的表弟隋炀帝杨广时代。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李渊摊上这么一个领导和亲戚,怎么办呢?

走向时代

杨广登基后,李渊先后被调到荥阳郡(今河南荥阳市一带)和楼烦郡(今山西静乐县一带)当太守,这两个太守的官职和李渊之前当的刺史实际上是一样的。隋文帝的时候先是将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又将州县制改为郡县制,还是二级行政区划。这时的州和郡是平级的。将州改为郡,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州的长官刺史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长官,手里握有一定的军权。而郡的长官太守纯粹是行政长官,基本上没有兵权,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杨广登基后,李渊先任荥阳郡和楼烦郡太守,后来调回中央,当了从四品的殿内少监,掌管皇宫的吃喝拉撒等后勤工作。到朝廷工作后,李渊和杨广的接触机会多了。杨广喜欢捉弄或者说是作践别人,尤其是有才华的人。有次炀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李渊是“阿婆面”。什么意思,就是说李渊长得像老太太。当然这也没有冤枉李渊,据史书记载,李渊的长相就是这样“高颜面皱”,脸上有一些皱纹,就像是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但皇帝你也不能当面嘲笑人家。于公人家也是四品大员,朝廷的高级干部;于私人家是你的表兄弟,怎么能这样干呢!可炀帝就是炀帝,管你是谁,想作践就作践。

李渊这时毕竟还是臣子,不能和皇帝顶嘴,只能生闷气。回家后,还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了家里,饭也不吃,澡也不洗,牙也不刷,就抱着老婆窦氏抹眼泪,说炀帝欺负自己,骂自己是“阿婆面”。窦氏一听,一拍李渊的大腿:此事可喜可贺啊,夫君,你听为妻细细道来。咱们北方,阿婆是一家之主,就是堂主。老公你的爵位是“唐公”,“堂”和“唐”谐音,堂主,唐主,这意味着你是未来的唐朝之主啊。老公,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史大师的话了吗?

李渊一听,对啊,爷拥有天命,自带光环,你杨广算什么东西,明天皇帝那个位置还不一定是谁坐呢。

窦氏虽然玩文字游戏把李渊哄开心了,但从小就长在宫里深知政治斗争险恶的她,已经通过这件事,知道老公在朝廷的处境不是太好。就找个时间劝李渊:夫君,你看咱们家里的那些骏马、猎狗、猎鹰,都是好东西,不能自己留着,要送给皇帝,那杨广也好这口。如果哪天有人暗地里打小报告,告诉杨广咱家里的马比皇宫里的御马跑得快,却不进贡给皇帝,你在朝中更不好混了。

李渊有些小心眼,自己喜欢打猎,好不容易搞到这些宝贝,干吗要送人。就犹豫了几天,没有及时送上去。果然不出窦氏所料,杨广知道了李渊家里藏着好东西又不肯拿出来共享,就整天给李渊穿小鞋。李渊那叫一个难受。更悲痛的事还在后面,没过多长时间窦氏就去世了,年仅45岁。

中年丧妻的李渊痛苦不已,想起窦氏的话,悔恨难当啊!料理完窦氏的后事,李渊立马改正错误,按照夫人要求的去做,不但把家里的骏马、猎狗、猎鹰全部上供,还自掏腰包到全国各地找更好送给杨广。炀帝一看,哟呵,我这老表上道了啊,朕也不白拿,收人东西得办事,就给他个机会吧。大业九年(613),杨广将李渊提拔为卫尉少卿,主管皇宫和朝廷各个部门的警卫工作,级别为从四品上,提了半格,更重要的是权力变大了,不再是后勤部长,而是警卫局长。

这一年,隋炀帝第二次攻打辽东高丽,派李渊到怀远镇(今辽宁辽阳市西北一带)去督运粮草。这次东征高丽之前,农民起义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发。隋炀帝的心腹、隋朝开国元老杨素的儿子,根正苗红的贵族二代,当时任礼部尚书的大贵族杨玄感想江山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就在黎阳(今河南鹤壁市)起兵造反。杨玄感造反的时候,他的兄弟都在辽东前线,秘密从前线经过怀远逃回后方。这事被李渊发现,李渊判断杨家将要搞事,就秘密报告了隋炀帝,炀帝得以迅速从前线撤兵回师平叛。

杨玄感的兄弟能够从辽东前线逃回后方,靠了当时兵部侍郎斛斯政的帮忙。斛斯政给他们伪造了通关文牒,这才顺利过关。事后隋炀帝下令严查,斛斯政就在前线叛逃高句丽。而当时任弘化郡(今甘肃庆阳一带)留守长官的元弘嗣,是斛斯政的亲戚。为防止元弘嗣和杨玄感东西呼应,隋炀帝派李渊快马加鞭从东北赶到西北,夺了元弘嗣的权,代替元弘嗣任弘化郡留守长官,并将潼关以西包括天水郡、陇西郡在内的十三郡的军队全部交给李渊指挥。

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大的权力,李渊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就到处收小弟。李渊对人比较宽和,又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人们都想跟着他混,身边很快就聚成一股势力。

疑心病很重、耳朵又很长的隋炀帝收到了风,我这老表要干吗,也想搞事吗,不行,得放在眼皮底下。当时有句流传很广的童谣让杨广很不舒服,就是“十八子得天下”,“十八子”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李渊的姓“李”字,天下谣传要有姓李的人取代隋朝坐天下。杨广觉得李渊“阿婆面”相貌奇异,又姓李,不能脱离自己的视线,得用自己的天子真气镇住他。

就这样,李渊刚没轻松几天,就被杨广揪了回去。有次炀帝召见李渊,碰巧李渊生病没能及时觐见。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杨广后宫当妃子,杨广就问王氏:你老舅呢,怎么拖拉了这么半天才来见我?王氏就说老舅生病了,杨广竟然问:病了啊,那会不会死翘翘啊!李渊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赶紧喝两杯酒压压惊。从此再也不敢明目张胆才气侧漏,整天花天酒地,还经常收钱纳贿,大搞腐败。读过这么多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这是在装呢!

但装总比明着来要好,李渊还是用装这一招暂时骗过了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三月,杨广巡幸山西太原。四月左右,任命李渊当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山西,是太行山以西;河东,是黄河以东,实际上就是今天山西省的范围。李渊当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任务,就是去巡视地方工作,将地面弄干净点,把小股的农民起义军给灭了,别惹皇帝心烦。李渊很能干,按照炀帝的意思把山西的大小官员整顿了一遍,并调集军队,去镇压在龙门一带(今山西河津县附近)的以毋端儿为首的起义军。

毋端儿率几千部队挑战,李渊只带了十来个骑兵随从充当前锋迎战。只见李渊连发七十多箭,箭无虚发,招招致命。哥这箭法当年能下马比武招亲抱得美人归,今天照样也能上马杀他个干干净净。毋端儿的部队哪见过这阵势,立马抱头鼠窜。李渊首战告捷。

当时山西还有一股比较大的农民军是敬盘陀部队。炀帝先是派民部尚书樊子盖去镇压。樊子盖只会打打杀杀,不管是良民还是起义军,从汾水北岸见人就杀,见村子就烧,就算有投降的起义军,也一律活埋。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这样起义军只会越杀越多。杨广一看,樊子盖不行啊,就派李渊去干。李渊反其道而行之,攻心为上,遇有投降的起义军,不但不杀,还留在身边当警卫员。这些起义军见惯了樊子盖那样的屠夫,哪见过李渊这样的软刀子,一个个像见到了再生父母一样投奔而来,前后投降的有几万人。这样没怎么杀人,就将起义军瓦解,敬盘陀只有跑路逃亡。

杨广一看李渊既懂事又能干,一高兴就在大业十二年(616),提拔李渊当了右骁卫将军,这是个从三品的武官。终于当了将军,李渊却流泪了。他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夫人窦氏,想起了窦氏对他的劝告,让他夹着尾巴做人。李渊哭着对几个儿子说:如果我早点按照你们母亲说的去做,这个将军我早就到手了!窦氏若九泉之下有知,也应该会含笑瞑目。

任命李渊当右骁卫将军后,隋炀帝让李渊和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太守王仁恭一起去砍突厥,以报上年即大业十一年(615)被突厥十万人围困在雁门关的一箭之仇。当时突厥骑兵就有十来万人,李渊和王仁恭手里只有五千多人,肯定不能硬碰硬的正面进攻,只能找突厥的小股部队去练手。因为兵少,王仁恭就有些害怕不敢打,李渊主张以彼之道还治彼之身,你突厥不是骑兵强嘛,那我也练一支骑兵,整天在突厥身边转悠,不打也不跑。等到突厥习以为常,放松警惕,李渊突然命令部队进攻,在马邑大破突厥,斩首上千人。这次之后,只要李渊在马邑前线,突厥就不敢轻易进攻山西。

当上右骁卫将军的第二年,即大业十三年(617)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终于获得了一块可以独立自主发展力量的根据地。隋炀帝之所以疑心李渊,还要放他出去,一是此时农民起义已经是星火燎原,手上一时无人可用。二是炀帝在任命李渊当太原留守的同时,还给李渊准备了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两个副手,想牵制住李渊。

由此可见,李渊在隋炀帝手下的生存策略,首先是送礼哄皇帝开心,其次是装孙子让皇帝安心,最后就是能干活让皇帝放心,事交我办请放心。李渊把杨广忽悠得既开心又安心还放心,自然能生存下来。

隋炀帝以为自己设计的用王威、高君雅牵制李渊的权力制衡机制很精妙,能够将李渊牢牢封印。可惜他忘了,有些人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李渊有反革命野心不是一天两天。早在大业八年(612)左右,天下还很太平的时候,李渊就曾经多次与好基友宇文士及在深夜里叽叽歪歪,秘密讨论天下大事,随时准备抓住机会。所以,隋炀帝一直怀疑李渊脑后有反骨,不是没有理由的。

等到隋朝农民起义遍地狼烟之时,跟李渊一起去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副将夏侯端也劝李渊,兄弟,你看这世道乱成这样,皇帝又老是看你不顺眼,现在早做打算吧,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啊。李渊亦是“深然其言”,就是说你的这个想法我是很赞同!

当上太原留守主政一方后,劝李渊起兵反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大舅子即老婆窦氏的哥哥窦抗、二儿子李世民、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等人,前赴后继劝李渊干一把大的。

李渊本人也跃跃欲试,刚到太原,他就和老二李世民谈心,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老李家的封号是唐国,而太原就是古时候唐国所在地,你老爹我以唐国公的身份来到古唐国太原当家作主,这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的安排,天命注定老李家要逆袭翻身做主人。老天给的机会都不好好把握,那会遭天谴、被雷劈的。

此时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李密的瓦岗军在中原大地势如破竹,已经快打到洛阳。江南的杜伏威、河北的窦建德也是节节胜利,农民起义已经成燎原之势。隋炀帝一看这天下乱局,顿时头大,立马跑路到江都(今江苏扬州),索性丢下烂摊子不管了。

起兵创业的战略时机已经成熟,但李渊眼下还有两个钉子要拔掉。一个是太原南面的历山飞起义军,一个是太原北面虎视眈眈的突厥人。起兵之前,李渊曾对老二李世民说,不干掉历山飞这帮毛贼,不忽悠住突厥这帮野蛮人,咱们就没有出头之日。

历山飞农民军大约有十万人左右,大部分是百姓家属,战斗部队大概两万人。但当时李渊的部队只有五六千人,力量对比还是比较悬殊。双方在今天山西介休市和霍县之间的雀鼠谷大战,历山飞军队布了个十里长蛇阵向李渊进攻。李渊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弱病残押着粮草辎重用来诱敌。历山飞军队一看这个便宜可以捞一下,就集中力量攻击李渊的粮草部队。趁着历山飞军队抢钱抢粮的时候,李渊率领精锐部队突然出击,打得历山飞措手不及,溃不成军。李渊乘机收罗了许多散兵游勇,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南边刚把农民起义军按住葫芦,北面突厥却浮起瓢。而且一出就是大事,几乎把李渊推向深渊,带来灭顶之灾。

自从在马邑被李渊摆了一道后,突厥就一直想着报仇。听说李渊离开马邑回到太原去镇压农民起义了,就来找茬。当时李渊正专心对付历山飞农民军,分不开身去应付突厥。就派副手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去抵抗一阵,先稳住阵脚再说。不料这哥俩一上阵就被突厥砍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归。

此时远在扬州的隋炀帝听说了马邑的败仗,立马派人到山西,要处决王仁恭,同时将李渊就地免职,听候进一步处分。好不容易在太原有了块根据地,还没来得及干出大事,就被隋炀帝给死死摁住了,李渊显然不甘心,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渊的力量还没积聚起来,只能洗干净脖子让杨广砍。大家知道李渊自带主角光环,肯定是大难不死,关键问题是他如何躲过这一劫。

唐高祖李渊:朕不靠二郎上位

标签: 唐朝皇帝列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