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犀牛历史 139 0

引言: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馀忠——李世民《伤辽东战亡》

这是唐太宗在远征高句丽后,诗以言志抒发对战陨辽东将士的哀悼诗文,也是唐太宗在大胜之后依旧黯然撤退时,心有不甘的写照。

一个二十多年没动过刀枪的神武帝王,人生最后一战,穿越千里高山,跨过百里草原,带着6万大军,击退20多万敌军,杀敌四万夺取10座城池,为何还撤军咧?

这一切问题,只有全景复现那场战争,或许才能让我们窥见一二。

就用此文,说说唐太宗的赫赫威名,还有那人生最后一战吧?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最后一战)

一:郁闷帝王出征。公元626年唐太宗登基,公元649年唐太宗驾鹤西去,一代帝王统御大唐23年留下无数传奇。

这传奇中有少年英姿,晋阳起兵扛着老爹闹革命,虎牢关前一声吼,王世充、窦建德灰飞烟灭,一战定乾坤。随后岁月,玄武门之变让大唐改天换日,初登大宝,忍辱蛰伏四年,让东突厥灰飞烟灭,灭吐谷浑,让西域臣服,这一连串赫赫武功,都验证了唐太宗的神勇无双。

但,在强悍的帝王也有烦心事,这烦心事也多为家务事。

公元643年,李世民五子李祐谋反,伤心的唐太宗悲戚的说,曾经是我的孩子,今日却是国家的仇人,随后含泪赐死了儿子。

谁曾想刚死了一个儿子,又迎来太子李承乾也准备谋反消息,顺带还牵连出弟弟李元昌、大臣侯君集、杜荷等人也意图谋反的消息。郁闷之极的李世民以看着内斗的孩子,不懂事的弟弟,想起曾经的玄武门之变,一度伤心欲绝,闹的要自尽,要不是大臣阻拦,李世民或许会因为郁闷自杀名声更盛。

恰在此时,主政高句丽的宰相渊盖苏文又来惹事、

他们不听唐朝的调解,擅自进攻唐朝属国新罗,弄的新罗使者在大明宫哭告李世民,搞得本就气不顺的唐太宗,有感于高句丽威胁,升腾起了教训高句丽,顺便打仗顺气的心思。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感伤玄武门)

由此,才有了公元644年2月,李世民下诏亲征高句丽的决定。

随后数月,大唐开始动员,全国各地的兵员粮草纷纷汇聚,十万唐军和数万突厥军、契丹军集结幽州(北京)和蓬莱(山东)。在军队集结时,深谙战阵的李世民也不忘情报工作!

644年7月23日,就派营州都督张俭率幽州、营州都督府兵马会同契丹、奚族将士先行出征辽东刺探情报。

11月24日,大军集结完毕,李世民安排太子李治坐镇定州(今河北定州)监国,房玄龄留守长安理政,萧瑀坐镇洛阳拱卫长安后,开始了一场兵分两路的御驾亲征。

第一路大军:由江、淮、岭、峡四州兵马四万组成,配合战舰500艘,在刑部尚书张亮(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带领下从莱州渡海进攻卑沙城。(今大连)

第二路大军:由李世民和左卫率大将军李世绩指挥,起步骑6万配合胡族兵马攻辽东。

经过数月行军,李绩的先锋部队顺利在645年3月,通过幽州抵达了柳城。(辽宁朝阳市)

高句丽之战正式开始。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箭指高句丽)

二:李绩略施小计解难题。经过长距离行军抵达柳城的先锋大将李绩,抵达柳城后遇见了一个难题。

那就是高句丽在辽泽区域修建的立体防线。

这防线,前有宽达200里长约近千里的辽泽,后面还有高句丽修筑的千里长城。

傍水建防线,高句丽的准备工作不可谓不充分,但他遇见了善战的李绩。

寻思了可能的进攻路线之后,聪明的李绩用一出声东击西,就让大军顺利的渡过了辽泽。

只见他安排唐军,现实在辽泽西面大张旗鼓,营造渡河进攻怀远镇的假象,引得高句丽军急忙将分散驻扎的军队调往怀远镇。

在成功调动了敌人的军队后,大喜过望的李绩立马兵分两路分进合击。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唐军出阵)

第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唐军本部,往北长驱400里后,出其不意进攻通定城(新民)。

另一路,由张俭率领配和进攻的胡族将士,南下400里后在行渡河,进攻建安城(营口)。

敌人大军都调往怀远镇,让唐朝两路大军进攻非常顺利。

经过长途奔袭后,4月1日李绩军拿下通定城,随后渡过辽泽杀到高句丽重镇玄菟(沈阳市),与此同时另一路张俭也在4月5日渡过辽泽,进攻建安城(营口)战而克之杀敌数千。

依托辽泽背靠长城的高句丽辽东防线,就被李绩略施小计弄的千疮百孔。

兵法之道贵在灵活机动,见招拆招,李绩用兵无疑深谙此道。

李绩穿越高句丽防线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李绩军攻克盖牟城俘虏两万,张亮水军渡过渤海湾夜袭卑沙城(大连)俘虏八千,李世民大军进抵辽泽一路修桥铺路步步紧跟,大军顺利渡过了高句丽天然屏障辽泽。

在渡过辽泽后,李世民还下了个命令,那就是拆掉修好的浮桥,以示自己的战斗决心。

曾经隋炀帝那么努力依旧没有拿下的辽东城,就在前方,不知那一刻,李世民会不会想起自己表叔。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高句丽)

三:一万人围攻四万人。唐军六万人顺利渡河,高句丽军的反应也不慢,四万援军也在紧锣密鼓出发。

随后不久,唐军先锋部队万余人遭遇高句丽四万援军,敌众我寡时刻,任城王李道宗并没有丝毫胆怯,他拒绝了坚守等待后续大军的建议,反而决定主动出击亮剑高句丽。

一看李道宗战略,51岁的老将李绩欣喜无比,这老哥们懂自己啊?

就给了李道宗精骑四千迎战四万高句丽军。

兵力十比一,按十则围之的兵法看,这仗貌似没法打?但李道宗是谁,初唐猛将,他手下的人也各个不怂。初见敌军,就有人奋勇请战,这人就是果毅都尉马文举。

只见他在战马上高呼:不遇敌,何以显壮士!

就急火火地冲向了敌军,将为军之胆,大将如此,将士当然各个奋起!

这群骑兵手持陌刀策马前行,见人就砍,一路杀去,宛如神魔。

这就是初唐雄风,这就是李世民手下的骄兵悍将。

一场激战后,高句丽军在对峙过程中,从遇敌时的慌乱,到后来的渐渐稳住阵脚,居然有打退唐军的趋势。这时,李道宗喝住溃退的骑兵,带着十来个人到山坡上观察敌军形势,找到了敌军的破绽。

这破绽就是,阵脚不稳,阵型混乱!

一看如此,李道宗亲身犯险带着手下几十骑兵,就冲向敌军空隙处。

主将都上阵了,羞的后方看着的唐军还有撤回来的李绩面红耳赤,急眼的数千骑兵在李绩带领下,也冲杀而出拼命砍杀,追上主将步伐。

唐军士卒就在主将王爷带领下,士气大振,开始玩命。

一人玩命,十人难敌,千人玩命,万人难敌,四千人玩命,四万人当然打不赢。

疯子一样的唐军,用不要命的冲锋,打的高句丽溃退了。

他们选择撤入辽东城!

敌人撤退当然要追啊?李绩、李道宗指挥军队追击,杀了千余人后,才停在辽东城下。

一万人打的四万人凭城坚守,不敢出战,唐军之猛由此可见。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唐军之猛世所罕有)

四:充满豪气的军队如何铸就的?数天之后李世民大军终于陆续抵达辽东坚城下,听闻老兄弟们的战绩,大喜过望的李世民先是厚赏李道宗,又提拔了最先冲锋的果毅都尉马文举,顺带还杀了退却的行军总管张君乂。

如此赏罚分明,让唐军心悦诚服,纷纷高呼英明万岁。

士气大振的唐军,在果决神勇的李世民带领下,开始新一轮征战。

次日一早,李世民就带着数百护卫骑兵,去前线探查敌军情报。

深怕自己不显眼的李世民,在辽东城慢悠悠溜达一圈,明白的告诉高句丽军,我就是大唐帝王,我等你们出来打伏击,快来啊,快来啊?

可惜的是,高句丽军没有一人出城,就看着这个中土帝王溜达,不为所动!

一见敌人不上钩,指望能以身诱敌的李世民郁闷了,回到营地后寻思片刻,干了件怪事。

只见他来到唐军士卒间,提着麻袋就加入士卒行列,提起麻袋跟士兵一起填埋护城河。

这举动惊呆了无数唐军,皇帝陛下,神武的李世民居然跟我们大头兵一起填河?

以身作则的李世民,用自己的举动践行了身先士卒,也让唐军有了玩命的第一个理由,为何说第一个,因为后续还有!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风采!

不久后的进攻时刻,在李世民鼓励下的唐军,一个个悍不畏死冲锋,连续进攻十来天,虽然没攻克坚城,却也打的高句丽军战战兢兢,疲惫不堪。

在经过十来天猛攻后,李世民抓住计划,弄了场月夜突袭,挑选十多名精锐勇士爬上辽东城,点燃城西南角城楼,火借风势越燃越旺,辽东城内高句丽军不明所以下,陷入混乱。

敌人混乱了,唐军当然是乱中取胜。

紧随而来的猛攻后,坚固的辽东城被攻克,高句丽军万人被斩杀,万人被俘,数万人成了阶下囚。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唐军攻城)

辽东城也被改名为辽州!

在攻克辽东城十来天后的五月底,李世民和李绩率军进攻白岩城。

大唐军队还在行军,远远就看见白岩城城头之上白旗飘飘,守将孙代音居然举起降旗,大喜过望的李世民准备去受降,结果却遭遇了诈降。

被狠狠忽悠一通的李世民怒了,居然敢骗我?

大怒之下的他下令,破城之后,城中男女老幼,全部赏赐给军中将士。

这命令让唐军士气攀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右卫大将军李思摩受命为先锋,进攻白岩城。

进攻一天后,眼见就要攻克,却遭遇了意外,李思摩中流矢受伤,影响唐军攻势,高句丽一万援军也离白岩城不远。

看着重伤的李思摩,还有不远处的高句丽援军,李世民又用一种另类的方式唤起了唐军士气,那就是跟吴起一样,为自己大将吸吮淤血,这就是大唐军队战斗力杠杆的第二个理由。

军魂是将领的传承,爱兵如子从不是说说而已!

看着君王如此做?试问你是士卒你会如何?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为将之道)

进攻不利的唐军,在李世民吸吮淤血之后,恢复了士气!

胡人出生的李思摩受天可汗如此对待,让无数胡人感动不已,铁勒族出生的大将契苾何力激动之余请命出征,带着800骑兵,就冲向了敌军一万援军。

这也是一个不要命的主,在一番奋战之后,杀了无数的敌人。

但寡不敌众的他,依旧深受重伤,要不是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奋勇相救,估计就要交代在哪里了。可被救回来的契苾何力并不甘心,一边包扎伤口一边叫嚷继续战斗。

刚刚处理完伤口,他就马不停蹄的带着自己部下,又一次冲向了高句丽军。

这800人愣是用不怕死精神,打的一万高句丽援军心寒了。

心寒的高句丽军开始退却,800人追着一万人打,杀了一千多人后才因天黑意犹未尽回军。

看着契苾何力如此拼命,李世民感动不已,又亲自给他敷衍,还为了给他报仇,专门抓了让契苾何力受伤的敌军将士高突勃!

这契苾何力也是大丈夫,听闻唐太宗心思后,谢绝了帝王好意,并说:战场之上各为其主,这人也是忠义之士,然后就放高突勃回去了。

这就是大唐气魄吧?这就是唐军军魂吧?一股自上而下的男儿豪气,在当时唐军中是常态。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李世民!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军魂源头)

五:继续进攻。初战不利并没有影响唐军士气,6月1日唐军继续猛攻白岩城。

这一次,李世民和李绩兵分两路,李世民亲临城西北,李绩坐镇城西南。

两人督战让唐军本就高昂的士气更加高涨,坚守城池的孙代音绝望了,投降了。

看着投降的孙代音还有溃退的高句丽援军,李世民并没有纵容士兵劫掠,反而选择安抚投降的城中百姓。为了平息士兵的抱怨,深谙赏罚之道的李世民告诉大家,人人有赏!

随后,白岩城变为了岩州,孙代音也为了新任岩州刺史。

举贤任能于敌寇之间,不避种族,天可汗虚怀若谷做派,在那一刻再次显现。

在攻克白岩城后,李世民休整十来天又一次出征,这次他派了一万多人留守攻克的城池,率领五万人杀向辽东最后坚城安市城。

经九天行军,6月20日李世民大军抵达安市城并开始进攻。

辽东最后重镇被进攻让高句丽军不敢怠慢,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支援被围攻的安市。

早算准一切的李世民并没有敌人势大兵多的担忧。

原因无他,曾经的天策上将,打仗从来不靠人多。

看着敌人十五万大军,李世民淡定非常,在一番谋划分析之后,李世民道出高句丽军最有可能的三条作战方略,寻思片刻后。

李世民说:这高延寿必定会仰仗兵力优势,主动出击!

一番话语,让大唐将士无不心悦诚服,纷纷说:天可汗英明,陛下深谋远虑。

眼见大家给力,李世民开始排兵布阵了!

看着对面的十五万大军,李世民寻思着要让他们主动进攻才行,于是就派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带领千余骑兵,前去挑衅高句丽军,临行时还特别吩咐阿史那社尔,这是诱敌深入哈。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阿史那社尔剧照)

果不其然,唐军一挑衅,本就存了进攻心思的高句丽军立马追了上来。

一看敌军来了,李世民面对众将又胸有成竹的发问说:各位有何良策破敌?

一看李世民提问,李道宗说:高句丽全国兵力都在这,后方平壤空虚,陛下给我五千精兵看我拿下平壤。

李世民一看,这李道宗有点浪啊?五千人深入后方,要出啥问题,自己这4.5万人可不好救援,就拒绝了李道宗建议。

随后众将七嘴八舌说了一通,按耐不住的宰相长孙无忌终于听不下去了。

这群老家伙,一个个蛰伏二十多年,出的点子都偏激,仿佛回到年轻气盛时候,真要按这打法,貌似很冒险!

随后长孙无忌就说:一切但凭陛下做主。

李世民一听,还是你懂我啊?哈哈大笑之后,转身就开始排兵布阵!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

这排兵布阵也很简单,那就是先身先士卒查看敌情,观察地形。

在一番观察后,李世民心中已有了算计!

次日一早,高句丽军欺负唐军人少,带十五万大军就排成横向一字长蛇阵,抵达唐军阵前。

5万对15万,换个一般将领估计会寻思,是不是要撤退!

可李世民是谁?当年虎牢关前3500玄甲精兵就敢冲锋陷阵,击败窦建德部十余万人不说,还生擒窦建德击破洛阳的猛男。

回看过往,今日五万大军在侧,李世民又如何会怂?如果要说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

那时的李世民年方22岁,正是少年英雄时,也没有九五至尊的帝王身份羁绊,可以肆无忌惮挥洒豪勇,今日李世民则已然四十有七,虽依旧神勇,却过了年少轻狂年纪,跟随在身边的也不再是一群二十郎当岁的愣头青,反而是一群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

二十多年历练后的李世民,早已深谙兵法除了霸道之外,更在于谋划!

基于此,才有李世民的计策出炉。

面敌之后,李世民派使者去高句丽军,故意泄露唐军粮草不济的假消息,又通过使者表达了愿意两国修好的心思,顺带还说了一句,只要两国修好,唐军攻克的城池全数奉还。

打下的城池都纷纷改名了,说这话肯定有忽悠成分啊?但大唐帝王用使者传递善意和服软的信息,依旧让高句丽军主将高延寿欣喜若狂!

昨日高句丽军还被唐军先锋阿史那社尔打的狼狈不堪,今日我大军一到大唐帝王认怂了?

唐军不过如此吗?

在这一轮忽悠后,高延寿放下戒备,准备弄外交谈判,争取大唐撤军!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高句丽军)

由此可见,这高延寿领军打仗绝对不咋地,因为他不知道一个道理叫做知己知彼。

李世民啥样人?人生唯一一次认怂就是渭水之盟那次,认怂过后用时四年就灭了突厥, 面对高句丽哪会认怂?果不其然,在成功迷惑高延寿后,次日大早,李世民就下达了进攻命令!

这一次李世民兵分四路,两万人留守大营防备安市城敌军,1.5万步骑兵马跟随李绩去西岭布阵,长孙无忌带着1.1万人,迂回山北绕道高句丽军后方,李世民自己则带4000精锐登上北岭,坐镇指挥的同时,顺带准备突袭。

一番排兵布阵后,唐军三路出击,动静特别大!

麻痹的高延寿却浑然不觉,反而等着大唐使者过来谈判,大唐使者没来李绩1.5万精兵来了。

看着严阵以待的唐军,高延寿终于反应过来,来者不善啊?

于是准备迎战,就在高句丽军集结当口,绕到高句丽军后方的长孙无忌1.1万人马就位。

身居北岭高地指挥的李世民,一看长孙无忌军军就位,立马摇旗指挥发起总攻。

一时间鼓噪声响彻云霄,号角声绵延不绝,呐喊声此起彼伏,集结中的高句丽军,突然发现自己遭遇了突袭。如梦初醒的高延寿下令分兵阻击,但为时已晚,指令还没下达就被唐军突袭打乱阵脚,陷入混乱之中。

唐军气势如虹,高句丽军混乱无比,恰在此时,天公又来助战。

突然降临的大雨和雷电,让高句丽军更加慌乱,天公都在助威,唐军当然更气势如虹。

在北岭高地观战的李世民跃跃欲试,寻思是否下山拼杀,就在寻思时,唐军阵中一个将领,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见这将领,身着白衣,手持戟枪,腰挎双弓,大呼冲阵,一把戟枪用的出神入化,攻进敌军阵中,那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看着李世民心痒无比,转身就问随从,此人是谁?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薛仁贵)

没过多久,左右人告知悦:此人是刚刚投军的大头兵一个,名曰薛礼,字仁贵。

不久前曾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单枪匹马救出被困的郎将刘君邛,还直取高丽将领人头,悬首马下,声名大噪!

看着神勇的薛仁贵,李世民不由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啊?感叹完后,这个年方31岁的青年大头兵,让李世民印象深刻。

此后的战斗很是顺利,神勇的薛仁贵配合神勇的唐军,打的高句丽军四散溃逃,唐军一路追杀。大战过后高句丽军阵亡2万多人,损失5万马匹,五万头牛,器械损失数万。

元气大伤的高句丽军放弃了和唐军对峙打算,转而依山固守准备持久战。

一看敌人准备持久战,李世民也不含糊,派三万人将高句丽军驻守的高山团团围住,用三万人包围高句丽军三万多人。

十则围之的战法,愣是让李世民打成了一则围之。

围困敌人不说,李世民还毁掉高句丽军周边所有能撤退的桥梁道路,这做派,无疑是赶尽杀绝节奏。

仅仅数天时间,高句丽15万大军变成3万被围孤军,领头的高延寿崩溃了。

在一番天人交战后,自觉投降天可汗不丢人的他,带着高惠真一起,来到唐军大营前,低下高傲的头颅,乖乖认罪投降。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投降天可汗不丢人)

六:男人致死都是少年。看着投降的这对活宝,李世民哈哈大笑,用轻蔑的语言说:

东夷少年,海边跳梁小丑。摧坚决胜,怎及大唐老人?

这话言外之意如何明眼人都知道,李世民除了倚老卖老外,还有点戏谑小儿,太不爱幼了!

戏谑之言后,李世民接下来干的事情,那可真就是暗含大国深意了。

接收俘虏后,李世民挑先是挑选出了3500个酋长将他们迁居到内地,随后又释放了大部分高句丽军战俘,最后则非常罕见的活埋了三千多靺鞨士兵。

如此分别对待意欲何为?其实也很简单!

3500个酋长那都是各个部落、村庄的领头人,这群人迁到中原等于各个部落、村庄都有了人质在唐军手里,以后再起纷争他们也要掂量下轻重,就有了分化瓦解可能。释放高句丽俘虏除了军需粮草不够外,也传递大唐优待俘虏的意思,可以顺带瓦解高句丽军心。

至于杀掉三千多靺鞨兵,那是对靺鞨兵背叛的惩罚,因为他们曾是大唐盟友,最后却选择帮助高句丽,这样的事不可容忍。

处理完俘虏后,高兴的李世民为了彰显军功,将自己驻扎的山头改名叫驻跸山(今辽宁辽阳西南马首山),改名后意犹未尽的他,还在山上勒石纪功,顺带在分别给儿子李治和太傅兼妻舅高士廉送了两封信!

信中不忘自夸的说:朕为将如此,何如?

这言外之意就是,我作为将领,仗打的怎么样啊?

这得瑟劲也是没谁了,无怪乎有句话这么形容男人的:男人致死都是少年。

永远都要有不服输的干劲,这干劲不屈服于年龄,不屈服于地位,只屈服于那最终的死亡。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梦回少年时)

七:攻坚不力。志得意满后的李世民,回过神后发现,这坚城安市还没打下来啊?随即带领唐军继续进攻!

谁曾想,这安市城那是真的难攻。

连续打了快一个月,愣是没破,不仅没破,城中的守将居然还敢主动挑衅唐军,但凡见到李世民旗帜路过,就大声叫嚣,弄的李世民很是不爽。

老大不爽了,手下人当然要出气啊?

李绩一见,为了鼓舞士气就说,拿下安市城,要怎么样,怎么样云云。(和谐点好)

可谁曾想,这反而起了反效果,安市城守的更顽强了,不仅更顽强了,他们还在唐军攻城疲累后,准备策划突袭。

只是这突袭,用一种很搞笑的方式,被李世民识破了。

有天晚上,李世民正巡视唐军大营,突然听见城内的鸡、猪纷纷惨叫。

一听这惨叫声,李世民顿觉不妙,立马下令李绩严防死守。

果不其然,当天深夜数百高句丽军就在吃饱喝足后,用吊索溜出城外偷袭。

随后,就陷入了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包围圈中。

听鸡和猪惨叫,就能想到高句丽军犒劳敢死队,组织偷袭,李世民的战场直觉太可怕了。

随后唐军和高句丽军,在坚城安市拉锯许久,唐军用冲车进攻,安市守军就用木栅栏堵口,唐军用地道进攻,安市守军就在城内挖沟,花样迭出的防守战法,让李世民郁闷了。

这仗打的太不痛快了,无奈的他,派遣江夏王李道宗在城东南角修筑土山,决定用构筑土山步步为营方式,一步步接近城池,然后借助土山地利杀入城内。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攻城不利)

高句丽军一看,也见招拆招,将士们收拿双刀,一手砍刀一手匠刀,边打边修城墙,弄的唐军推进速度非常慢。

但实力更强的唐军,依旧用持续两个月的土方作业,将土山修到了安市城附近!

所有人都明白,胜利就在眼前了。

谁曾想关键时刻出了问题,主持土方攻势的李道宗受伤,就让手下果毅都尉傅伏爱驻守山顶,自己回去养伤。

一看李道宗受伤,李世民又一次亲往探望。

恰在此时前线出了变故,修好的土山居然塌了,直接压垮安市城墙,山上的唐军一见,急火火准备攻城,却遍寻不见主持战斗的果毅都尉傅伏爱,一时间陷入无人指挥的混乱中。

唐军的混乱,高句丽军看在眼里!

缺口处立马冲出了数百人,一鼓作气将没有指挥的唐军,从土山上驱赶了下去。

战场态势陡然生变,让李世民愤怒不已。

临阵不在前线的果毅都尉傅伏爱,被李世民斩首示众,可一个庸将却毁了全局。

后续唐军组织力量准备夺回土山,却遭遇了高句丽军顽强抵抗,连续三天三夜攻城,依旧没有击破敌军最后的防线。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功亏一篑)

八:冬将军发威,走还是继续?一场迁延日久的攻坚战后,时间也从出征时候的春季来到了深秋十月。

天降大寒让战场局势向有利于高句丽军方向转变,迅速变冷的天气,让唐军有点受不住了。

眼见冬将军要发威,后续只会越来越冷,无奈的李世民召开了前敌会议,商议下一步咋办。

在会上,表现最积极的反而是刚刚投降的高延寿和高惠真,只见他们言之凿凿的说:陛下可以绕过安市城,直攻乌骨城(今凤城),随后一鼓作气拿下平壤。

这德行,很有今日特定区域人风采啊?

计谋一出还有人附和说,可让张亮五万水军来支援,聚集十万突袭乌骨直取平壤战事可定。

李世民一听居然意动,认为可以试试!

关键时刻长孙无忌提醒李世民,打不下安市和建安,这两城中十万敌军要是偷袭粮道咋整?

听完这话,李世民顿时冷汗直冒。

是啊,当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就是因为跳过辽东城直接去打平壤最后大败而归的,自己咋能犯下同样的错误啊?

冷静下来后的李世民,重又回归哪个睿智帝王,在9月18日明智的选择班师回朝。

班师前一刻,他还送了一百匹绸缎,奖励坚守安市城,让他吃瘪数月的守将。

这份气度,今日寻思依旧钦佩,高句丽也有勇士,也不全是高延寿、高惠真这样的庸才。

随后经十多天行军,10月1日唐军抵达渤错水(辽河下游)就遭遇暴雪,冻死数百人,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撤军的正确性,要不李世民真成了自己表叔了。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隋炀帝教训在前)

尾声:李世民最后一战战果几何?这就是李世民人生最后一次大战。

一个郁闷与宫廷琐事的帝王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诠释了自己的武勇。

战后统计战果时,唐军用不小的牺牲,换来了一场结果不算完美的大胜。

先让我们为先辈默哀一下!

这场战役中,唐军阵亡2000余人,其中水军700人因为渡河阵亡(淹死),另有1300人,则是在陆战中阵亡的,战马损失惨重,具体数目史料没说。

换来的战果则是,连克高句丽通定、玄菟、建安、横山、盖牟等十多座城池,杀敌四万多人,俘获马匹五万,牛五万,迁徒辽、盖、岩三州百姓约七万人前往中原。

这成绩单,让习惯了几百几千人就能大胜的李世民郁闷无比。

战后李世民懊恼的说:如果魏征还活着,绝不会让我此番出兵啊!

为此,他连夜派人赶到长安安排祭祀魏征,将不久前自己亲手毁坏的魏征墓碑修葺一新,用言行告慰了这位贞观朝第一谏臣。

随后的他,又亲往辽东将阵亡将士遗骨埋葬在了战斗过的柳城东南,亲自写文奠基战魂,并痛哭不止。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馀忠——李世民《伤辽东战亡》

大唐帝王,爱护将士到如此程度,这或许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根源吧?

李世民人生最后一战,依旧打的轰轰烈烈,闹的天翻地覆,可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男人致死是少年的极致表达!

真实的唐太宗征高句丽,战功赫赫不狼狈,年轻20岁何须儿子动手

标签: 唐朝李世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