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犀牛历史 116 0

引言唐朝诗人李白素有“诗仙” 的称号,他的出现震惊了当时的整个诗坛,其豪放俊逸的诗歌风格以及天才般的大手笔,征服了当时的很多读者,被冠以“奇才”的称号。历代诗人对李白都有着极高的评价,李白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将李白那非凡的自信表现的淋漓尽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李白的独立人格显露无疑,毋庸置疑,李白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地位。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作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不仅与其自身独特的人格有关,还与当时所处的时代有关,他的诗风风格也随着唐朝的盛衰而发生着变化。

翩翩少年,飘逸浪漫,遍历山河,胸怀抱负,满腔热血,渴望成就大事业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五岁之前,李白都是生活在巴蜀之地,后来其父李客迁居至青莲乡,于是李白后来才有了“青莲居士”的称号。少年时期的李白十分好学,博览群书,读遍诸子百家,喜游山玩水,又习剑术,巍峨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当时所处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李白飘逸与浪漫的气质。

他行侠仗义,游尽山河,遍赏自然风光,在这样的文化和时代背景中,李白成就了自身独特的风格---飘逸浪漫。对于这样的风格,当时的人们以及历代学者们都认为这是天生的,年少时期的李白便初露峥嵘,写下了《明堂赋》和《大猎赋》这样的作品,小有名气。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年少成名的李白内心有着一股狂傲的性格,正如唐寅的诗: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古语有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是有狂傲的资本的,与其说是狂傲,不如说是非凡的自信,翩翩少年,文武双全。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才华,换作是谁,都会有一种傲视天下、舍我其谁的“狂”。

渡远荆门外,来从出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公元724年春,李白与一位随从同游巴蜀达半年之久,重游峨眉山,望着巴蜀之地的崇山峻岭,李白写下了《渡荆门送别》,险山恶水都被抛之脑后。彼时的少年李白身居世外,心中有着一股难言的狂,他胸怀大志,满怀抱负,渴望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向当时的大唐王朝,“身不满七尺,而胸怀万丈”,这是李白对自己的形容。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少年李白的诗风充满着俊逸与浪漫,而当时正处盛唐时期,李隆基结束了帝国的混乱局面之后,于公元713年正式亲政,这个时候的李隆基雄心勃勃,渴望将大唐带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在改革换政、重用张九龄、姚崇等一些具有真才实干的宰相之后,大唐迎来了自己的盛世,至天宝年间,大唐到了最鼎盛的时期,万邦来朝,政治、经济、文化等都空前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白的诗风往往都是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初入官场,春风得意,却因不羁的性格惨遭小人陷害,被贬出宫后,诗风从浪漫飘逸转为愤慨沉重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公元730年,李白第一次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政治中心---长安城,他坚信自己能够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狂傲不羁的性格得罪了当时的朝中权贵,他们从中作梗,使得李白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带着这样的希望来到长安,渴望成就一番大事业,却很快化为了泡影。为此李白写下了《长相思》和《将进酒》等巨作,虽然怀才不遇,内心郁闷,但是此时的李白正值少年,又怎会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就自暴自弃呢?于是乎,李白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来表示自己的豪情依旧未倒,自己仍将向着理想的高峰冲击。

公元742年,机缘巧合之下,李白遇到自己进入官场的第一位贵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十分赞赏李白的才华,便向唐玄宗引荐,李白一跃成为了天子近臣。当时的李白正是为无处施展才华而烦恼的时期,接到皇帝的诏令后,喜出望外,即刻只身骑马前往长安,更是写下了众多关于这件事的诗歌,“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玉壶吟》

即便是到了晚年时期,李白仍在回忆,并写下了《玉壶吟》这首诗。李白进长安时可谓是春风得意,他觉得自己的抱负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他的才华终于有地施展了。很快,李白傲人的才华便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特封李白为“供奉翰林”。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在长安的三年里,李白作为供奉,写下了《清平调》等诗来赞美皇帝以及一些有权势的人。虽然身处官场,身居要职,但是李白天生的狂傲与自信可不会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变化,从“贵妃捧砚”和“力士脱靴”就可见一二,豪放不羁的性格让李白得罪了一些朝中小人。

他们在皇上面前说三道四,时间一长,唐玄宗也不再信任李白,并以“非廊庙之墨”和“此人固穷相”作为借口将李白逐出宫内。此时的李白,诗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历了这些事后,李白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慨,对世态炎凉以及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对自己被小人的谗言离间感到愤怒,同时也为当时一些与他有着相同经历的文人墨客打抱不平。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曾经的“浪漫”与“俊逸”已消失无影,有的只是悲愤与感慨,“一别蹉跎朝市间,青云之高不可攀”,自此,李白的诗风多显沉重之态。而李白诗风的变化也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唐玄宗从起初的励精图治到后来的昏庸腐败,使得当时的官场黑暗无比,一些忠人之士遭到了小人的陷害,纷纷离开了官场,于是官场所余大多为一些贪官污吏,这样的环境也成为了唐王朝从盛唐到衰落的导火索。

战乱频发,诗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心系黎民百姓,诗风由浪漫主义趋于现实主义一个王朝的混乱就很容易引起战争,公元755年,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以后,“安史之乱”爆发,这是一场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无论政治和经济都遭受了重创,也成为了唐朝发展的转折点,战乱的爆发也带来了文学思潮的变迁,李白在郁郁不得志以后,“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虽远离家乡,却也心系黎民,常有感叹国家兴亡的诗歌产生。

唐朝兴衰史丨从“诗仙”李白的诗风里,看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李白晚年时期的仕途是不堪的,一方面由于朝中奸诈之臣成群,另一方面国家也处在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这样的环境下,李白当年的洒脱与飘逸早已不复存在,他的诗风也一步步从起初的浪漫主义转为了现实主义,其风格可以“悲壮”形容。

李白晚年的作品里,充分体现了他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操,后人读者在研究了李白的晚年以后,用“悲”与“恨”来形容。

结语纵观李白的一生,“坎坷”二字占大半,明明有着惊为天人的才华,却郁郁不得志,明明有着满腔的热血,却无从抛洒,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李白诗风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在唐王朝的盛世里,李白的诗风满怀浪漫主义色彩,到了中期,李白欲走仕途,却惨遭小人陷害,诗风也逐渐悲愤,到了晚年时期,战乱的爆发,加上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的诗风多以“凄凉”为主。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李白本身的理想和唐王朝的实际情况冲突,而与现实的多种冲突却造成了李白思想上的多维化,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这才成就了一代诗仙。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会要》

《唐六典》

标签: 唐朝由盛转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