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一生可不简单,从青年时期起就是风云人物,老了老了也不低调,办了一件最大的事情——当了皇帝。只是他的儿子更优秀,李渊只得又当了几年太上皇。
这就是李渊的一生。
青年时期的李渊,官二代,文武双全,标准的人生赢家李渊是汉朝李广的后人,南北朝时李家曾建立了西凉。李渊这一支,从北魏时期就是名门望族,北周开国八柱国之一,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核心,世袭唐国公。
李渊七岁继承了父亲的唐国公位置,他的母亲是杨坚独孤皇后的亲姐姐,两家关系很近,杨坚建立隋王朝之后,继续重用李渊家族。
李渊在青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文武双全,在军中历练了几年,之后外放到地方任地方官,起步就是州刺史。
李渊性格豪放、宽容,结交了一大批人围绕在他身边,几十年积累下来,除了家族人脉之外,还有一个以其自身为核心的势力圈子,这也是他后来起兵反隋得到普遍支持的原因之一。
李渊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美满,娶了同是大家出身的窦氏为妻。窦氏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们几个家族一直通过这种联姻亲上加亲,算是门当户对。这位窦氏就是后来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等李渊子女的母亲。
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个故事,当年窦氏容貌绝世,求亲者无数,她的父亲设了一个题目,叫雀屏选婿,李渊用箭射中了屏风上孔雀的两只眼睛,这才力压众人抱得美人归,这就是雀屏中选成语的来由。
年轻时的李渊,根据史书上记载,家世、性格、为人、才干都无可挑剔,是个大隋朝的杰出青年才俊。李渊对大隋的忠诚,不低于杨坚对北周的忠诚。
杨广给了李渊再进一步的机会隋炀帝杨广继位之时,李渊38岁正值壮年。杨广对这个比自己大3岁的表哥很是忌惮,曾经说过“怎么不病死”。李渊于是开始纵酒享乐,并接受贿赂自污,估计从这时起,李渊才真正有了取杨广而代之的想法。
杨广还需要李渊为其征战,尤其是镇压此起彼伏的国内农民起义。当时已经年近五十的李渊武力不逊于少年,率十余骑兵冲入数千乱民阵中,连射七十箭,箭箭不虚发;之后率军防御突厥,李渊挑选精锐士兵,严格训练骑射,在突厥来袭时伏击,取得大胜。
等到杨广下江南被困江都时,整个北方已经烽烟阵阵、群雄四起。而关中地区的空虚,使李渊找到了一条通往最高位置的捷径。于是,李渊利用了这个机会,毅然起兵,但只是反杨广不是反隋,口号是“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之后仅仅五个月就占领了长安,再以长安为中心四处征战,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如果有人说李渊当皇帝太容易,可以看看李密。李密当时情况比李渊好得多,但一直在洛阳城下与王世充争夺洛阳。如果李密放弃洛阳直入长安,就没了李渊的机会,这就是战略眼光的差别。
李渊当皇帝的过程,貌似轻而易举,实际上深得“稳准狠”三字要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另外,李渊称帝是在杨广死后,所以李渊对得起杨坚和杨广父子,至于杨广的后人,李渊可没有继续当他们臣子的义务。这种贵族之间的权力更替方式是从魏晋开始,一直到南北朝都是这么下来的,李渊算是做事儿比较讲究的了。
(李渊剧照,这张很有气势)
李渊在位期间文治武功不比其他开国皇帝差,只是儿子更优秀李渊称帝时已经五十有四,虽然仍然身体康健,但一方面需要镇守长安,另一方面儿子优秀,不需要他亲自领兵上阵。这就给了李世民充分发挥军事、政治才能的机会。
在李渊居中指挥下,唐王朝先后平定李轨、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元郎等势力,用时十年,实现了中原一统,这个速度对于开国皇帝来说是很快的。
领兵征战是李世民等人挂帅,但李渊负责的战略决策和后勤保障同样重要,唐王朝统一中原可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
之后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李渊从皇帝变成了太上皇。这个过程中,李渊未必没有重新掌握局面的办法,至少与李世民拼个同归于尽是有可能做到的。但李渊接受了这个结果,既有年事已高存在享乐思想的原因,也有出于李唐家族整体利益的考虑,自己与妻子窦氏就剩下这么一个子女了,家产就给他吧。
玄武门之变后九年,李渊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本人曾发表图文《被忽视的唐朝开国皇帝,文治武功不弱于人,只是儿子更出色》
/。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标签: 唐朝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