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犀牛历史 89 0

汉朝时期大大小小的官吏不计其数,光是各个郡的太守,全国就多达两千余个。那么面对这么大的人才缺口,官员又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考究汉代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了,不过说起汉朝选举制度,大多数人只是单纯的记住了察举制,举孝廉。实际上汉代人才选拔的方式还是多样的,单独只讨论察举制是对历史探究的一种不负责任。汉朝后期的确以察举制为主,但不可忽视的是造成察举制,成为主要选举制度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举孝廉

在古代世袭制度的影响下,除去天子以外,官员的职位一样可以世袭。所以在先秦以前的官员都是一脉相承,血统为上。秦朝之后皇室开始独立,皇室并非国家代表,官员系统才是。皇帝只是决策人,真正的执行者就是皇帝手下的官员。这时候皇帝可以世袭,但官员不行。既然有了这一改变,那么新鲜官员的来源渠道被锁死,需要新的收纳人才方式,这也就是官员选举制度的雏形。在这里略过秦,只单独讨论汉代的官员选举。

汉代官员选举汉朝时期的官员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郎官,另一种则是吏官。在汉朝初立时朝廷中设有太学,类似于现在的大学,而且还是国家建设的大学。从太学出身的学生经过了考试以后,就可以迈入官场的第一步,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还只是实习阶段。考试分为了两个等级,也就是成绩判定。不过没有如今这么复杂,单纯以甲乙划分。考到了甲科成绩的学生是为郎出身,乙科则是吏出身。二者区分在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郎就是隶属于宫廷侍卫,经常在天子身旁。一旦是职位出现空缺,皇帝则优先从这类人中进行选拔。吏则是会被派往地方,担任郡县长官的椽属官员。(地方长官由中央安排,但郡县长官下的官员都必须是本地人。)

这一选举制度的好处就在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官宦世家的形成,过去郎官都是俸禄二千石官员的后代。虽然不同于过去的世袭制度,但同样也是出于对背景的考究,很容易形成官僚集团,不利于统治。这时候太学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憾,能够打破官僚垄断的局面。尤其是太学学生都是经过系统教育的,简而言之就是知识分子。这也避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千石官员推荐的人选可能没有真材实料,但太学学生一定是知识分子。

选举演变这时候我们再来讨论察举制,察举制严格来说是开始于汉文帝时期。汉文帝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当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开始,在刘邦时期早已经有了察举制的影子。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常常说得举孝廉并不等于察举制,而是察举制当中的一个科目。因为这一科目得人最多,而且影响力广泛,所以带来了一种察举制就是举孝廉的错觉。

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殿前问策

同时察举制分为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原本不定期的选拔只会出现在重要时刻,比如前一任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这时候为了彰显新皇帝的威德,则会要求地方上举荐人才。而这一种的人才也被称为是贤良,考核方式也很简单,通过对策。也就是提出几个政治问题,问问“贤良”们根据提问来写出对策,这个过程也被叫做策问。另外一种不定期的则是按照特殊要求选拔人才,简单举例就是需要出使西域的使者,必须要懂得西域语言,这时候被推荐而来的则是特殊人才。

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郎官和汉武帝

第二种是定期的选拔,这也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察举制。早在汉朝初期就已经有了地方推荐人才的规定,但是地方官员却并没有重视,直到汉武帝时期下诏责问,这么大的天下,都没有一个孝子,一个廉吏为国效力吗?并且痛骂郡县级长官,没有尽到为国家物色人才的责任。迫于压力,地方官员正式面对举荐人才的事实。不管是有没有,每年各个郡县也都会交出一两个孝廉的答卷,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固定的定期举荐。

士族的形成原因探讨了察举制度之后,能够得到一个结论,在形成定期选拔时,为了能够应付物色人才的责任,往往都会每年举荐一两个人才。但郡县虽大,可大多也是平民百姓,这时候太学毕业考到乙科的太学生成为了举荐的热点。想要跨越官阶最快的方式就是做郎官,然后等待分配。而被分为椽属的乙等太学生也不代表没有机会,他们能够先去地方担任郡县椽属,然后再由郡县长官举荐,成为孝廉;这样一来乙等太学生又有了机会成为郎官。

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士人

但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汉朝时期郡县多大一百多个,每个郡县举荐两人,十年则有两千多人。但整个皇宫郎官席位才两千多个,逐渐所有的郎官也就被太学学生所占据。这一类人有着很明显的特征,即非官宦家族,又非发达商贾,而且清一色的知识分子。所以这一类人被称为是士,当官员都被这类人充斥之后,就形成了士族政府。

汉朝人才选拔制度:别再说只知道察举制,还有这一种

士族逐渐垄断官僚,最明显的就是三国时期

汉朝的选举制度在最开始时已经领先于很多西方的文明,而且并非只有察举制度,太学学生的选拔也需要重视。况且在讨论历史的时候,需要了解的是历史背后的形成原因,在何种情况下促使制度的发展。正如察举制的演变,从最开始的地方举荐人才,不定期的选拔人才逐渐走向正规定期的选举。但弊端就在于对考试的忽视,虽然设有考试科目,可更多是作为辅助的作用。同时察举制造成了士族的形成,使得官僚系统被文人所替代,最终才有了之后东汉时期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横行。相信历史之魅力就在这里,看似朝代独立年份久远,可一个朝代的兴衰制度形成却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标签: 汉朝官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