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指古代地方权利最高的一级长官,掌管着一方军政、财政、人事等大权,在中央管理弱化时,就完全可以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由于历朝历代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所以封疆大吏的职位也在不停的变换,如在不同朝代刺史、节度使、总督、巡抚都能成为封疆大吏。
①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员任命全部依靠中央,地方权利最大的就是郡守。
②汉朝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制度,初期地方权利最大的是封国。像淮阴侯韩信一类的大将,都有自己的封土,中央政府对封国采取薄税制度,休养生息,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很大,刘氏家族封王更多,最后发生了八王之乱。汉武帝时开始采用推恩令有效削藩,此后地方权利最大的是刺史。
③唐朝采用“九品中正制”,后期出现权利最大的地方大员就是节度使。节度使本来是皇帝派驻地方、“节度”地方官员行为、监督地方税收、防止叛乱的“特派员”,拥有军权、财权,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大。
④明清明清两代的布政使、按察使、总督、巡抚,由皇帝亲自任命,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镇抚一方的要员,所以把他们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相比拟。其中布政使、按察使又称方面大员。
总之,“封疆大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唐朝是节度使、刺史,宋朝是转运使,明朝是布政使,清朝是驻防将军、总督、巡抚、提督。
标签: 元朝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