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400多年的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历史上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区别于汉代人的朴素气质,唐代的头饰、妆容等一系列装饰都趋向于雍容华贵、包容并存的态势,为女性装饰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可以说,唐朝开启了各种装饰在古代中国史上最华美、最开放、最多样性的篇章。
一、不同时期唐代女子装饰的变迁1.初唐—简约大气,委婉含蓄自古以来,中国王朝建国之初都有休养生息的习惯,唐朝也不例外。
初唐时期,国家刚刚迎来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由皇族上层带头,整体提倡生活节俭,而这种节俭作风自然体现在了方方面面。因此,女子装饰自然也显示出一种简约之风。
初唐时期,各类配饰都不多见,多是追求简约稳重之美,发髻多是低盘的款式,如层层叠叠堆积而成的云彩,但随后渐渐被高髻占领,并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发髻,如《胡服美人图》中仕女梳的惊鹄髻。
虽然在初唐的一些壁画中可见插有发簪的女子形象,但女子发饰整体而言,并没有太多的珠翠发饰,而是以清新淡雅为主。
当时,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国家上下政治清明开放,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也不断提升。
国家慢慢变得强盛起来,极大地振奋了百姓。于是,普通大众有了积极心态和自信心,女子的妆容也逐渐多样起来,但整体还是延续初唐的清新淡雅风格,在面饰上也相对简单。
比如,当时的女子会用胭脂在嘴角酒窝处点上圆形小点,这种面饰属于面靥中较为简单的一种,被称作“笑靥”。
除此之外,初唐时期,妆容中的眉形也是极具代表性,一改前朝细长眉形,取而代之的是曲而宽的月眉。
随着时间的发展,月眉发展为越发宽厚的阔眉,尤其是在武则天皇帝在位期间,盛极一时,占据了眉妆的主要地位。
初唐女子妆饰上显示出了一种健康秀丽的气质,暗含的是唐朝初期国力上升带给女性的自信之美,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
2.盛唐—多样创新,恢弘雍容盛唐时期创造了整个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社会环境,女子妆饰的发展也在盛唐时期自然而然地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一时期的审美风尚崇尚丰满艳丽、雍容壮阔,兴盛于初唐的高大宝髻达到了顶峰。同时,女性更加大胆追求美丽,推动了许多传统发髻的创新,如汉代坠马髻被改良成倭堕髻。
除此之外,盛唐时期,万国来朝,盛唐发式发展的一大特色是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因此盛唐时发髻最具有特色的一点是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从回鹘族流传过来的回鹘髻,由南方乌蛮族传来的乌蛮髻。
而盛唐的发饰也一改初唐的单薄稀少的状况,金、银、玉、琉璃、翠羽、玳瑁制作的簪、钗,不但类型繁多而且品位高雅。
除此之外,女子还十分喜爱在高髻中插入几把小梳,露出半月牙的形状,小巧可人。
盛唐时期,国家富足,女子装饰争奇斗艳,引发了不少新颖而独特的风尚。这一时期女子体态丰腴、浓眉秀口、轻纱薄裙、面艳如霞。或许她们的发髻高耸鬓发环面,头簪娇花之下步摇轻晃,这正是盛唐时期最典型的美人形象。
在这种环境下,各种艺术竞相发展,女子装饰以其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尽显盛唐气魄,彰显这个鼎盛王朝的大气与包容之美,自由与自信之美。
3.中晚唐—奢靡颓废,大胆夸张中晚唐时期,国家内斗不断,政局混乱,统治阶级慢慢陷入了穷奢极侈的腐朽生活。女子装饰虽然在形式上多有延伸,但是在巨变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延伸走上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标志着中晚唐时期审美风尚的转变。
抛家髻、堕马髻是中晚唐时期较为流行的两种高髻,与初唐、盛唐的发髻相比,这两种高髻,在气质上与之前的高髻完全不同,显示出一种慵懒、无力的美感的特质,抛家髻与堕马髻都是往一旁倾斜,迎合了当时的审美风尚。
除此之外,晚唐时期还出现了乱髻,髻发蓬松、发式杂乱,看起来既显杂乱又觉颓废。
中晚唐的发饰其制作材料除了一些传统的金玉宝石外,还有象牙、犀牛角等珍贵材料,而且同一件饰品的用材往往达到两种以上,与盛唐时期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奢华的苗头在这个时候有了兴盛的趋势。
唐代对于各种妆饰的包容力都很强,在中晚唐时期,面妆中十分流行的“啼妆”以及“泪妆”都不是第一次出现,只是到了这个时期才开始流行,共同特征都在于妆成后看起来有悲泣之态,以女子的病态美为审美基准而成。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种更让人瞠目结舌的妆容,叫做血晕妆。画这种妆容,女子要先剃掉眉毛,然后在眼睛上下画三四条或红或紫的线条,给人一种血斑斑的、被抓伤的感觉。
中晚唐时期,统治阶级与贫民两极分化逐渐严重,雍容与奢华近在咫尺之间,大气过了头反而显得颓然无力,而病态美的装饰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的一种社会风气。
二、影响女子装饰改变的主要原因1.外来文化对女子装饰的影响唐代的女性生活环境中,几乎都有胡人的存在,特别是胡人女子。唐朝女性耳濡目染,深受胡人文化影响。胡人对于女子的禁锢和约束比中原地区少得多,而且在有些胡人的地区,女子的地位要比男性高。
这种开放的意识和异域的审美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唐代女子的心理,女性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本原性复苏。
在初唐至盛唐时期,一方面是整体社会环境的宽容和开放,国家实力带来的自信自豪,另一方面上层女性积极参与朝政,打破了男性独占决策地位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就出自唐代。
因此,导致社会风尚和女性的心理不断地产生变化,从惊异、新奇到羡慕、模仿,潜移默化之下,唐代女子装饰开始走向中国古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
在外来文化影响的整体开放风气之下,唐代女子有机会抛头露面,而且能被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允许,从而她们能想象到用各种方式去展示女性的魅力,着胡服、施胡妆,袒胸露肌、粉胸半掩,唇红眉黛,面饰花钿、斜红、额黄,女性之美得到完美展示。
唐代处于繁荣强盛之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由于文化的包容性极强,唐代女性地位空前提高。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唐代女性形成了张扬的个性,获得了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机会。
2.儒家思想对女子装饰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之中,儒家思想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直到今天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
儒家思讲究中庸,其体现出来的审美观念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和为贵”。这里面的“和”其实说的是一种包容性,与唐代装饰具有的包容性不谋而合。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对儒家思想的解读也是不同的。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更看重其儒家思想中 “遵循礼教”的观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才迎来了第二次审美思潮的爆发。
由于混乱的社会环境不能支撑旧制的礼教体系,有更多的文人学士们开始关注美与艺术本身,关注创作者的个性与特征,因此,这个时期的女子妆饰迎来了一场的变革。
唐朝初期继承了南北朝这种气质,女子装饰在这个时期敢于打破传统,标新立异,创造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审美风尚。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从政治文化环境一直延伸到女子妆容之中。
正因为如此,唐朝女子装饰包容万象,一方面继承发展前朝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众多外来元素的创新,唐代女子对于装饰的大胆创新不仅反映了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更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开放。
总结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代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的美及美的交流源自种种社会环境及各种历史因素。
唐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三百余年,期间经历了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正是因为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女性地位的提高,才为女子追求美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并给唐朝装饰的发展添上了不可磨灭的一笔,甚至一度带动了周边国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中华文化圈,成为古代文化艺术和造型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
《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
《中国历代妆饰》
《旧唐书》
标签: 唐朝仕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