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司晨
王皇后和萧贵妃被废后,一起囚禁在一处别院里。李治时常想念二人,偷偷地到囚禁二人之处看望他们。这二人现在相处的倒是很和睦,没事一起骂骂小狐狸精。只是二人所待的房间封闭得很严,只在墙壁上留了一个送食物的洞口。
萧瑟庭院,凄风冷月,残羹剩饭,看到二人如此待遇,李治很伤心,召唤二人的名字,王皇后哭着答应。这次的见面,却给王皇后和萧贵妃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治看望二人的事很快传到了武曌的耳中,两个打入冷宫的人还想勾引皇帝,这让她很不爽。既然你们不死心,也别怪我了。
武曌假冒李治的名义下诏,每人杖二百,可怜两个美人,哪里能受得了如此重罚,被打得皮开肉绽。只是对二人的折磨,这才刚刚开始。
武曌让人把二人的手脚全部剁掉,投入酒瓮中。这一招是从汉高祖老婆吕后那里学来的。王皇后的和萧贵妃痛苦哀嚎了几天几夜才死去。
萧贵妃临死时咒骂武氏:“这个贱人害我如此,愿我后世生生为猫,武氏为鼠,时时咬着贱人的喉咙!”
二人死后,武氏仍不解恨,又将二人碎尸。手段之毒辣,世所罕见。一个女人吃起醋来,是多么的可怕!
因为萧贵妃的诅咒,武氏不准在宫中养猫。或许这件事做得过于残暴,武氏精神压力太大,后来接连在宫中看到了王皇后和萧贵妃的鬼魂,最终吓得武氏不敢在宫中住,搬到了蓬莱宫。此后的半生,武氏基本待在东都洛阳,很少回到长安。
武氏残害王皇后和萧贵妃,李治全程没有任何的反抗,任由武氏胡作非为,两个他曾爱过的女人,就这样被武氏害死。此时的李治,已被武氏拿捏得死死的,这只母老虎已骄恣无度,甚至敢与李治争权,李治的软弱一次次助长了武氏的疯狂。
争得了皇后,武氏的下一步就是把儿子李弘推上太子之位。与争后相比,李弘当上太子就简单得多了。原太子李忠见武氏如此狠辣,自己当的这个太子只怕会性命不保,赶紧找到老爹李治,强烈要求辞去太子名号。
李治顺理成章地立李弘为太子。
皇后武曌大权在握,终于可以露出獠牙撕咬那些曾经反对她的人了。长孙无忌、禇遂良、韩瑗、来济,你们这些老不死的想挡我的路,我要让你们付出血的代价。
武曌的两个马前卒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冲在了第一线。这二人按照皇后武曌的旨意,构陷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和褚遂良暗中图谋不轨,诬告褚遂良被迁至桂州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三人有意为之,想反叛李治。
仅凭这样一个诬告,李治就把韩瑗贬为振州刺史,来济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得再见皇帝。褚遂良由桂州都督贬为爱州刺史。对于武曌来说,她想弄倒谁只需一折奏章即可,李治已完全的没有分辩是非的能力,任由武曌摆布。一个皇帝能做得如此的搞笑,也是让人无语了。
褚遂良到了爱州给李治写了一封信,表述了自已拥立李治之功。他希望这封信能让李治回心转意,让他再回长安。但武曌怎么可能再给禇遂良这样的机会呢?对于禇遂良来说,他的下场已经不是能否回到京师,而是能否保住性命的问题了。
武曌看好的李义府其实是个人品极差之人,只因善于钻营,投李治之所好,才平步青云。此人好色,洛州有个妇人长得很好看,因犯罪被囚在大理寺监狱内。李义府指使大理寺丞毕正义设法为妇人开脱了罪名,他打算把这妇人收为小妾,被人举报到李治那里。
李治派人审察此事,李义府害怕事情泄漏,就逼着毕正义自杀,李治也没有治李义府的罪。
这件事被御史王义方知道后,一道奏折报到李治那里,当庭要求李治彻查此事。因为李义府是当事人,必须回避,王义方喝叱了李义府三次,李义府才不情愿地退出回避。
王义方把奏文念完,李治不但没有追问李义府的罪名,反而说王义方诽谤侮辱大臣,把王义方贬为莱州司户。这种骚操作,直接让人怀疑人生,还哪有人再敢直言进谏了。
李义府在武曌的关怀下,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但这小子贪心不足,老妈、老婆和孩子全家出卖官帽子,一时间门庭若市,他的身边也聚集了一群趋炎附势之徒。后来因为与另一大臣杜正伦不和,被李治各打五十大板,贬到了普州做刺史。
李义府虽说调到外地做官,远离了中央核心,但武曌一直保护着他,没多久,又调回了中央任吏部尚书。
武曌弄倒了禇遂良和韩瑗后,就把仇恨的重点,指向了帝国权力的巅峰——太尉长孙无忌。扳倒长孙无忌,我将俯视这个帝国,没有人再敢对我说半个不字了。
长孙无忌,你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长孙无忌一生谨慎小心,自追随李世民起兵反隋以来,几乎没有犯过错,这样的一个近乎无懈可击的完人,如何能够扳倒?
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对于许敬宗这样的酷吏而言,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弄不死的人。
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身边聚集一伙人,没事天天吃吃喝喝,讨论国家大事,有事就互助互惠,这些人的行为在古代叫朋党。放到现代,可能叫泰山会或湖畔大学什么的!
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行为都是不被国家所认可的,被取缔也是早晚的事。
韦季方和李巢很快就被人举报有朋党之嫌,李治让许敬宗查办。许敬宗查得很急,韦季方怕受折磨,选择了自杀。但他自杀的手法实在很菜,没有杀死自已。许敬宗见韦季方想死,眼珠一转,生出一条毒计来。
“韦季方和长孙无忌陷害忠臣和国戚,要揽权谋反,因为事情败露,而要自杀!”许敬宗向李治汇报,把长孙无忌牵到韦季方案中来。
李治没有相信许敬宗的话,“长孙无忌已经是位及人臣了,这个帝国除了我之外,属他官最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怎么可能造反?我不信!”
许敬宗深知自已的一句话,李治肯定不会相信,接着说道:“我反复地推敲此案,反叛的苗头已经露出来了,皇上您还怀疑,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李治又露出了软弱的一面,哭了起来,“我怎么这么倒霉,家里老是出事。前几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要造反,这次舅舅又要造反。造反派家庭啊?”
许敬宗眼见李治已逐渐相信了他的话,趁热打铁,“房遗爱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和一个老娘们谋反,怎么可能成功!但长孙无忌可不一样了,他是跟着先帝一起从尸体堆上爬出来的。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天下归心,一旦反叛,谁能干过他?韦季方一死,长孙无忌知道真相,没准会狗急跳墙发动政变。皇上您得赶紧下决心!”
李治仍是无法相信,让许敬宗继续仔细调查。第二天,许敬宗又来汇报,坚持说长孙无忌要造反,并且还说出了造反的原因是怕李治像对待韩瑗、褚遂良那样对待他。
这样的理由就合情合理了,跟自已一起混的那些前朝老臣,陆续被贬,长孙无忌难免兔死狐悲,为了避免同样的命运发生在自已身上,反抗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许敬宗给李治的理由还算说得过去。
李治相信了许敬宗的话,也没给长孙无忌申辩的机会,直接下诏,削夺长孙无忌太尉的官职和封邑,贬为扬州都督。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让武曌满意。政治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对于失败者,如果不赶尽杀绝,那就是对已方的残忍。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当了三十多年的宰相,门生故吏如过江之鲤,遍布朝野。一旦哪一天李治想明白了这件事,再把长孙无忌召回来,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岂不会死无葬身之地!残酷恶毒如武曌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放过长孙无忌!
许敬宗射向长孙无忌的第二弹马上又打了出来,“长孙无忌计划叛逆是由褚遂良、韩瑗几个人一起策划的,其中还有于志宁。”
李治再次下诏,削夺了褚遂良的官爵,除去韩瑗的官名,免了于志宁。长孙无忌被安置在黔州,他的儿子长孙冲也被除去官名,流放岭表。褚遂良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到爱州,但在路上都被武曌派人杀死。
二个月后,李治又令李世勣、许敬宗等人重新调查长孙无忌反叛一案。许敬宗借此机会,派袁公瑜前往黔州,袁公瑜一到黔州,立马逼着长孙无忌自杀。李治接着又下诏令,把柳奭、韩瑗斩首。柳奭是王皇后的舅舅。
经此一案,长孙氏、柳氏因为长孙无忌和柳奭的案件被贬降的有十三人,于志宁被贬为荣州刺史,于氏被贬得有九人。于志宁并没有反对立武氏为后,只因他在这场争斗中保持中立,没有支持武曌而被她迁怒。
长孙无忌的势力被武曌连根拨起。李恪死时的那个诅咒,终于在六年后应验。而且长孙无忌的死法几乎和李恪一模一样,都是由其他案件牵扯进来,被诬告谋反。这似乎是冥冥中的一种天意吧!
天下大权从此尽归武氏掌握。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武曌的完胜离不开李治或明或暗的支持。李治对武曌的纵容和迁就似乎更像是一场阴谋。
李治,这个帝国的掌舵人,对于长孙无忌反叛的真假应该很清楚,他之所以对此装糊涂,很大原因是想让武曌去夺取长孙无忌等人的权力。许敬宗、李义府是武曌的马前卒,而武曌则是李治与顾命老臣之间博弈的马前卒。
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一众前朝重臣,牢牢地把握着朝政大权,已经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难以动摇的阶层。
如何破掉这个局,一直是李治的难言之隐。而武曌的横空出现,让李治看到了打破僵局的关键所在。
李治的这种纵容,就是对前朝老臣的宣战。武曌没有让李治失望,无中生有的阴谋在李治的加持下,如破天利剑一样,无比凌厉的刺向长孙无忌等人,将一干老臣全部斩落下马。
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何分配,李治却不想再让任何人再染指。兄弟大臣都不可以信任,唯有至亲的人,才有资格分享这份荣耀。这个人除了武曌,还能是谁?
只是李治没有想到,武曌虽然帮助自已巩固了皇权,但她的野心实在太大,大到连自已的儿子都无法容忍。
标签: 唐朝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