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要小看这28个字,这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介绍这首诗之前,我们要先介绍几个重要的人物,了解了这些人物和时代的背景,我们才能体会这首诗真正的含义。
人物一:李龟年
李龟年档案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唱家,是唐玄宗首屈一指的梨园弟子,深得唐玄宗恩宠。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电影《猫妖传》的那场极乐之宴里面,正是乐师李龟年应唐玄宗要求,请来了宿醉未醒的李白,看着他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当李龟年为杨贵妃演奏清平调时为李龟年伴奏的正是唐玄宗。可见唐玄宗和李龟年当时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龟年当年的地位之高,在杜甫的前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可以得见。
人物二:岐王
岐王档案
这个“岐王” 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岐王李范,不仅是唐玄宗的同父异母弟弟,还是唐玄宗的大功臣。当年唐玄宗发动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岐王就领兵追随,所以唐玄宗亲政之后,对这个弟弟自然是高看一眼。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弟弟太能干了,所以唐玄宗对他也是防范有加,只要有政治人物亲近他,玄宗就会立刻把这个人远贬边陲。那岐王当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从此不弄风云、只管风月。
人物三:崔九
崔九档案
“崔九”原名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按照唐朝人的习惯就通称为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是和高力士一样是得唐玄宗喜爱的宠臣,而且崔家也是当时的望族大姓。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崔九是出生于唐朝最高的高门,博陵崔氏一族。才华横溢,政治上还特别有先见之明,与少年李隆基关系特别要好。后李隆基被发配到山西潞州当别驾时,崔九一送送出200多里,可见感情是何等的亲厚啊。那此后历次政治变革,崔九也一直追随李隆基,所以玄宗亲政之后对他也特别好,每次宫里请客,他都跟王爷们并肩而坐,也就是说唐玄宗都把他当亲兄弟看待。
最后,杜甫默默的飘过……
介绍完人物,我们正是进入主题,对杜甫写的这首“最感人的绝句”做一个深度解剖:
先看标题《江南逢李龟年》,此江南非彼江南,和我们今天说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意义不大一样,唐代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南地区。也就是说杜甫在江南碰见了李龟年,然后写下了这首感人的篇章。为何是在江南?不是说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宠爱的梨园弟子吗?那不应该老老实实的陪在唐玄宗身边,待在长安城里吗?这里埋下伏笔,稍后作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多朴实的两句,就好像两个人偶遇时打招呼的话:哎,你好啊李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杜啊,咱们在去年**大会的现场见过啊!”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但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为什么这麽说呢?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就是最好的证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是诗人随口说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是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单是听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而一个“寻常见”和一个“几度闻”足以说明李龟年再给唐玄宗歌唱之余,也常常是王家贵族的座上宾;同时也暗含了少年时期的杜甫,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岐王、崔涤等王公大臣的延接,这才使得杜甫能够在这些歌舞升平的宴会中常常见到李龟年。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杜甫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名远播的歌唱家李龟年就是大唐开元鼎盛时代的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但后两句的画风突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几十年后的一天,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想必二人当时都已惊呆,相互打量着对面眼前这位憔悴的老人,相识却又不相识,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千行”……这不得不从那场安史之乱,或者从那场“极乐之宴”说起,安禄山的叛乱,八年的战争,将大唐王朝从繁荣昌盛的顶峰拉了下来,即使最后安史之乱被平息,各地战乱纷起,盛世一去不复返。两位同样经历大唐辉煌盛世的才子如今都是饱尝艰辛、颠沛流离,又在落花时节不期而遇,握手相逢。这也正好解释了我们开头留下的那个疑问了。“落花时节”既是点明现在的时令,有借指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两位因战乱而流浪的人,久别重逢,抚今追昔,内心不知有多少盛衰变迁的沧桑要倾诉,又不知有多少人生巨变的凄凉感叹要书抒发,但杜甫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一切千言万语、心酸热泪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也不知他们最终是聊了什么,但此时相见应该是永别了,杜甫在这一年冬天便死于从长沙到岳阳出发的湘江的船里,而李龟年在后来的一次宴会上唱起怀念过往繁华、思念故人玄宗的相思曲,“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他唱完又一曲之后便伤心昏倒,四天后郁郁而终。而盛世的大唐随着一位诗圣、一位歌神的陨灭,也如同落花一般凋零远去了!
例行惯例,进入老师上课敲黑板时间:
【格式】七言绝句
【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基调】感伤世态炎凉
【年龄】杜甫59岁,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
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注释】
江南:唐代时期的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并非今天的江南地区)。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
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
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的宠臣(
就如同高力士一样)。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江南:唐代时期的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并非今天的江南地区)。
落花时节:多重寓意(1)指暮春时节,通常指阴历三月。(2)指诗人衰老
飘零的状况。(3)指大唐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
君:指李龟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59岁),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少年时期的杜甫才华横溢,经常出入于岐王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今湖南)一带。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杜甫58岁)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南的李龟年重逢,感慨万千,遂做此诗。
【考点】
考点1:此诗中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江南地区吗?答案:不是。唐代的“江南”指的是今湖南地区,而《琅琊榜》里的“江左”才是指的今天的江南地区。
考点2:“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落花时节”有怎样的含义?答案:具有多重寓意(1)指暮春时节,通常指阴历三月。(2)指诗人衰老飘零的状况。(3)指大唐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
【赏析】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聚散,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标签: 李龟年是唐朝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