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人为何在当时大多不得志,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唐朝的每个时期去讨论,因为政治的导向性是诗人们的风向标,至于说我们看到的大多不得志,只能说是表象。每朝每代都有不得志的人,我们能看到的是文化传承下来的而已,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包容的时代,放在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代,有几个敢发牢骚。
初唐时期,国家开创,百废待兴,一个新的国家正在崛起,每个人都想建功立业,所以每个人都想有所作为,文人也都想参军,为国效力。如初唐四杰的杨炯诗歌中说到“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个时期的文人大多是积极的,向上的,很少看到不得志的。
中唐时期,唐太宗,唐玄宗这一百年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大力发展,是全球的大帝都。政治经济的繁荣下,社会矛盾,官场黑暗也是必要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官僚网。所以那些自诩清高的读书人,没有取得功名时便发牢骚,觉得自己满腹才华无处用。如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说诗人多不得志,我们看看李白,也就知道那么多人发牢骚,觉得自己委屈是实在有原因的。人家真正当官的,如王维,贺知章等人就不会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了。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慢慢衰落,伴随着政治经济也走下坡路,自然而然这种想象是敏感的诗人们最能感受到的。这是的他们不在像前辈人一样好高骛远,动不动“疆土封侯”,“致君尧舜”了,他们多务实当官,为民服务。如刘禹锡,白居易,韩愈等人。
晚唐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面一片光彩,帝国核心摇摇欲坠。党争,节度使割据,农民起义,苦不堪言。这时的诗人们也就一片抱怨,一片牢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了。杜牧,李商隐等人的诗歌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了。
总言之,唐代诗人都是有正当职业的,他们是当官之余做诗是兴趣爱好,是感慨寄托,是文化传统,也是副业。我们了解到的唐朝诗人大多不得志不能一概而论,是因为唐朝的包容开放和唐诗的光彩夺目而流传下来我们看到的“不得志”。那么,试问哪个朝代没有失意诗人?
标签: 唐朝徐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