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犀牛历史 115 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代大诗人李贺用这首诗致敬了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也表达了自己想弃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态。

但是,要我说。做功臣千万别做唐代的开国功臣,因为,往往不得善终,即使善终,也不得善后——子孙后代下场也不太好!

这是真的么?为什么?!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1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一、那些不得善终(后)的功臣们

凌烟阁共绘制唐初功臣共三十多名——唐太宗是绘制二十四名,后来唐中宗为上官仪绣像,成了增补功臣的开端,后世皇帝唐德宗又将褚遂良、郝处俊等增补上去,到了唐宣宗时期韩瑗、裴寂、刘文静、马周等也被增补上去——总的说来有三十多名。

但这三十多名中,不得善终(后)的竟有十五六名:首当其冲的就是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赵公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为友,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的密友,因后来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排第三的莱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生前善终,但因为儿子杜荷参与到皇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中,被诛杀,举族被流放!

排第五的梁公房玄龄,与排第三的莱公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上文也指出,唐太宗称他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无奈儿媳妇高阳公主谋反,举族被杀,流放。

排第十六郧公张亮在贞观二十年被诬告谋反(详见笔者曾经的一篇文《唐朝死得最冤的俩人,一个代替武则天冤死,一个被皇帝猜忌而枉死》),被诛。

第十七陈公侯君集因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被杀。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2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

排第十九的卢公程知节——程咬金,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

排名二十三的英公李勣——徐世勣,又称徐茂功,死后因孙子徐敬业反对武则天失败,举族被杀,流放!

被增补上去的上官仪被武则天夷三族(仅剩下长孙婉儿后也被杀);马周万年被唐太宗猜忌,郁郁而终;褚遂良与长孙无忌一样因为反对武则天贬官死于贬所,子孙被流放。

韩瑗的遭遇同褚遂良。

裴寂受僧人法雅牵连,被太宗免官削邑,放归原籍,后流放静州。

刘文静被处死。

郝处俊因为后代郝象贤故被开棺暴尸!

下面,我们就挑几个最典型的说一说。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3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二、“聪明”的舅舅被逼自尽

长孙无忌,作为皇后的亲哥哥,太宗皇帝的大舅哥,一生被恩宠!以至于被名列功臣榜第一名。

长孙无忌有三个外甥,分别是太子李承乾,皇四子魏王李泰和皇九子晋王李治——太宗废了他的一个外甥他还有俩外甥!怎么看怎么也说是有底牌的人!当然,当太宗问他觉得那个儿子更能被立为太子的事后,出于私心——便于以后控制朝局的考虑,他推荐了最不合适的懦弱的皇九子晋王李治。但是,聪明一世的长孙无忌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位最懦弱的小外甥最终要了自己的命!

在“永徽之治”中高宗李治对自己的亲舅舅言听计从,这造就了长孙无忌的跋扈。作为皇帝的李治不甘心被控制,于是启用武则天来对抗亲舅舅。长孙无忌的政治嗅觉十分敏感,知道这个女人不好对付,于是联合褚遂良、韩瑗一起反对,但是反对无效,最终结果武则天扶正做了皇后!

武则天恨毒了这位“舅舅”,授意李义府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最终把这位亲舅舅被逼的自尽!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4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

三、他的家族首鼠两端

莱公杜如晦在玄武门之变里忠于李世民。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目睹了太子李建成阖族

被诛,心有余悸,认定及但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而他的家族在李世民的诸子争位中选择分别支持两派——以儿子、驸马都尉杜荷为首支持皇太子李承乾,以弟弟杜楚客为首支持魏王李泰。这杜荷不仅娶了李承乾的母妹城阳公主,而且成了太子府的宾客——作为杜如晦的儿子,自然是李承乾的极力拉拢的座上宾。而相反的,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竟然做了魏王李泰的府中长史,掌管魏王泰府事?!一家二主——不管你谁上台,我都稳坐泰山。

没想到这种首鼠两端的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最终换来的竟然是鸡飞蛋打——儿子杜荷因为帮助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二弟弟杜楚客也没有好下场——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晋王李治,李泰也被废掉了,于是杜楚客也被废为庶人。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5 房玄龄(579年—648年)

四、梁公最冤

要说唐代开国诸功臣中,房玄龄的家族被灭是最冤枉的!

房玄龄有两个儿子,长子房遗直,次子房遗爱。这个次子娶了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要说这个高阳公主,那可是南北朝时期的山阴公主的翻版,而且重口味(爱上了和尚辩机),据说还和自己的亲哥哥李恪不干不净——这本是《大唐情史》里的描述,不过鉴于后来高阳公主密谋支持李恪谋反登基,可见二人关系匪浅!

问题就出在这次谋反——虽然高阳公主密谋反对的皇帝李治懦弱不堪,但上文说到,还有个精明无比的舅舅长孙无忌控制朝局——长孙无忌支持的皇帝有两个标准,第一是亲外甥,第二个必须懦弱,很抱歉,李恪都不符合。于是注定了是这次谋反的反对者。

可为什么说房玄龄最冤呢?!因为他儿子房遗爱虽然是这次谋反的主谋甘阳公主的丈夫,却也是这次谋反的告发者!这也难怪,鉴于公主跋扈,夫妻感情肯定不好!这次告发在房遗爱看来恰恰是一次转机!

可惜,在长孙无忌眼中却不是!长孙无忌认定了这是一次可以除掉开国功臣房玄龄影响力的机会,于是在杀高阳公主时一并将房遗爱和房氏全族处置了!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6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

五、爷爷躲过一劫,孙子却自寻死路

李治渴望废后,在功臣中找不到支持者的时候,是英国公李勣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不必问外臣!”终于使得事态转机!李勣(原名徐世勣)也成为了武后当政时期硕果仅存的太宗辅政元老——其他诸如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于志宁全被废了。但是,这个硕果仅存的元老有一个孙子叫徐敬业,由于他的“功劳”,徐氏家族也被处置,而且可能比上文提到的五家更惨——徐茂公被开棺挫尸,徐敬业一脉全被杀死!

在隋唐故事里徐茂公是一个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诸葛亮式的人物,不管历史真实如何,反正是他看出了孙子徐敬业会坏事!以致于有一次打猎徐茂公设计想烧死徐敬业,但没想到徐敬业机警,将马杀死藏于腹中躲过一劫!徐茂公因此感叹:此儿不死,阖族被杀!这是天意!

后来果然,武则天党争,徐敬业举兵谋反,失败被杀,应验了那句谶言!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7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

六、为什么功臣终难善后?

有的人说是因为帝王的猜忌,这有道理,因为开国帝王雄才大略,功臣心服;但后世君主没有那种天翻地覆的能力,难以镇得住那些盖世功臣。不过,很难解释徐勣徐茂公的遭遇。

还有人说,是因为后代不争气,这也有道理,像徐茂公就是因为孙子谋反而被处决!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仿佛有不是那么回事——与后来我们常说的“二世祖”败家的现象不大一样,就如杜如晦的子孙不是骄奢淫逸的,相反却是积极进取的——不然也不会被李承乾和李泰延揽!

那么,功臣之家难善其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这是与唐初的政治制度构建有关系!换句话说,初唐的政治制度并不完善,经常引发动荡,这是功臣之家陨灭的根源!

以上四家,无论是跋扈如长孙无忌,还是谨慎小心如李勣,他们家族灭族都和一样东西有关——皇权!长孙无忌阻挠废后触及皇权,杜如晦弟弟和儿子参与皇权密谋损害皇权,房玄龄的儿媳妇与李勣的孙子参与谋反危及皇权。在封建社会中,最高不可攀的神圣事物就是皇权,而这个皇权也如上千万伏的高压电,一触即死!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8 唐朝 三省六部制

而问题是,在唐代的时候,皇权建设还不完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封建社会处在鼎盛时期,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不是巅峰和完善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处巅峰和完善期是在明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未能达到“巅峰”,所以封建社会处在“鼎盛时期”——如果制度到头了,那么就会反过来滞蔽社会的发展,所以明清时期是衰落的!

由于皇权建设不完善,皇权又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就为许多野心家带来了欲望——长孙无忌就是一例!很难想象到了明清时期还能再出长孙无忌这样的人!和珅也只不过生活在乾隆的阴影下罢了!而无论玄武门之变还是太宗诸子夺位在明清后极其罕见了(康熙朝是个例外,这和满族刚入关与汉族文明融合中出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分不开),所以在明清时期很难想象废太子之后将渴望建立拥戴之功的功臣悉数诛杀!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攫取政权的时候出现很多反对者,因而出现了许多政治谋杀,在清朝虽然有慈禧太后执掌政权四十八年之久,但除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并并没有诛杀功臣——对奕䜣也只不过劝退静养!

为什么唐朝功臣难善终,只因在这项制度上还存在缺陷

​图9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总的来说,中国的封建皇权建设在走向完善的之前,由于它的诱惑性,引发了许多人争夺,在这过程之中,血腥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用一个恰当比喻就是:唐代的情况是一大堆的金银财宝(皇权)被一个手无寸铁孩子(不完善的制度建设)抱在手中,走在闹市里,引来了一大堆觊觎者(皇权的争夺者)的目光;而明清的情况是一大堆的金银财宝(皇权)被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完善的制度建设)抱在手中,遂犯走在闹市里,也没有人敢于觊觎!

多说一句,儒学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完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它使臣子真正的从内心里服膺权力,作为交换,它同时也使君主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最终达到君臣和睦的状态!

文:牛奕达

参考文献:《新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唐朝徐敬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