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犀牛历史 115 0

在诸葛亮的盖世功名中,有一项战绩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本来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剧情,有网友将《三国演义》影视剧中一段视频做成鬼畜视频之后,就迅速火爆全网,那句经典台词“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更是被做成表情图在朋友圈中疯传。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王朗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身上有什么罪恶,平素温文尔雅的军师诸葛亮为什么要骂他,他为什么会被骂死了?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史书记载的王朗这个人。

1、史书中的王朗王朗是东海郡郯县(山东)人,早年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任菑丘县令,被举为孝廉,在陶谦辖下当“治中”。治中是刺史身边最大的官,与“别驾”同为刺史的左右手。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董卓完蛋后,王朗与别驾赵昱提出“求诸侯不如勤王”的主张,意思是在汉末乱世诸侯割据的形势下,与其投靠各路诸侯,还不如效忠于汉庭,毕竟是言正名顺的。于是他劝陶谦派使者到长安,表达对汉庭的忠心。陶谦采纳了他的提议,就派了赵昱去。本来积弱的汉庭,难得有人来表忠心,朝廷自然很嘉许,于是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王朗则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在会稽郡当太守时,遭到了东吴孙策的攻击。谋臣建议他避其锋锐,而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命官,应该保护城邑。孙策数次渡水攻城,皆为王朗攻退,让这位横扫江东的小霸王苦恼了好长一段时间。

后来王朗终于不敌孙策,兵败逃亡,继而遭到孙策追击,不得已只好投降。孙策敬重王朗的儒雅,只责备他几句,并不加害。孙策也曾派重臣张昭劝王朗为他效命,但王朗坚决不肯。于是,王朗以普通百姓的身份住在曲阿。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后来,丞相曹操上表征召他。王朗由曲阿县起程前往许都,但由于久经战乱而路途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王朗到达许都后,先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曹丕篡汉,魏国建立后,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司徒,封安陵亭侯、兰陵侯。

王朗处理事务在于宽恕犯罪者,控罪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他与钟繇都以治狱而出名。

王朗位为三公,可谓人臣之极。他的孙女王元姬嫁了给晋文帝司马昭,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母亲,王家显赫一时,风光无两。

王朗博闻强识,他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他著作颇丰,有《易传》、《春秋左氏传》、《孝经传》、《周官传》。后代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就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在晋代列于学官,立有博士。因王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父,故借朝廷支撑而盛行,一度压倒“郑学”。

王朗死后,谥号为成侯。

从以上内容来看,王朗有文化,有思想,有气节,有地位,可以被称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三国志》没有记载王朗的死亡原因,大概是因年老而寿终正寝。不过,以王家在司马王朝的尊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汉及西晋初期的人,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并不久远,陈寿会不会习惯性地“为尊者讳”,有意无意地隐没了一些关于王朗的细节?不晓得。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2、《三国演义》中被骂死的王朗然而,在《三国演义》里头,作者罗贯中虚构了一个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情节,一下子把王朗的人设一百八十度反转了,读来让人有痛快淋漓的感觉。现在来看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王朗的情节。

王朗:(两军对垒,王朗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扶扇拱手)正是。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亮:(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诸葛亮:(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亮:(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3、王朗被骂死的原因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要设计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么一个情节呢,显然这个情节是虚构的。这与罗贯中本人尊刘抑曹的主张是一致的。从道统的角度来看,罗贯中认为蜀汉是汉朝的延伸,代表着正统,至于曹魏则是制造国难的乱臣贼子。他假借诸葛亮之口来骂王朗,其实是骂曹魏,骂曹操、曹丕以及曹魏的所有臣子。

一部著作要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作者,想必罗贯中在写小说时行文至此,也感觉心中畅快淋漓。

从诸葛亮骂王朗所用的词汇来看,很难想象那位羽扇纶巾的儒雅军师诸葛亮会骂出如此凶狠、堪称恶毒的语言,若非明知在两军对垒中出自诸葛亮之口,否则很难相信真是诸葛亮所骂的话,看看他用什么词汇来骂王朗:禽兽、狼心狗肺、奴颜婢膝、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无耻老贼、生啖你肉、谄谀之臣、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断脊之犬、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贼”在古代不是现在“盗贼”的意思,它有特殊的意义,就是指想谋朝篡位之人,此中人在封建道德中是天地不容,人人得以诛之而后快。诸葛亮骂王朗是“逆贼”、“老贼”、“二臣贼子”。在“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更二夫”的古代,这是非常犀利的指责。

从王朗开始跟诸葛亮的对白中可以看出,他自认为曹魏的道统是法尧禅舜,代表正义,顺应天心人意,他辅佐曹魏是智择明君。然而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曹魏是谋朝篡位的逆贼,辅佐曹魏是反助逆贼。

诸葛亮骂死王朗,是前者骂得太狠,还是后者做了太多亏心事?

到底是法尧禅舜还是谋朝篡位,是正义还是罪恶,是顺应天心人意还是天地不容,是辅佐明君还是反助逆贼,还开国元勋还是二臣逆贼?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利益出发点去看同样的一个事实,竟然可以天渊之别。

在诸葛亮的谩骂过程中,这些问题在王朗的内心中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这些问题他希望回避而不得,或许他曾经试图欺骗自己去接受和认同,但仍然还是给诸葛亮赤裸裸地扒开了,使得他这七十六岁的古稀之躯无法承受。

在王朗的内心中,还是有耻辱心的,他知道什么是羞耻,“二臣贼子”的羞耻是他生命中不堪承受之重。然而,倘若换作是司马懿这种没有羞耻心的人,诸葛亮无论如何都骂不死他,骂不痛他,反而司马懿越是被骂,他越是开心,看到诸葛亮生气的样子,他越是得意,恨不得反而气死诸葛。

标签: 诸葛亮骂王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