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几乎是人人皆知, 很多人对诸葛亮的治军严明非常佩服,也有很多人为马谡感到不平。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打了一场败仗便要被处斩,那么就没有人愿意从军了。诸葛亮的军法是否也太过严厉了。那么马谡被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既然马谡违反军纪理应处斩,诸葛亮为何还要挥泪如雨呢?
马谡失街亭虽然不足以致死,但却是他被杀的导火线,常言说的好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因一次败仗就让主要将领“罪在必诛"。但是马谡的情况就不一样,就算街亭一战胜利了,按军法马谡也该杀,因为他不仅违反军法,而且还畏罪潜逃。从表面上看,马谡被斩并不是因一次军事上的失利,而是因违抗了诸葛亮的正确领导 ,超越了诸葛亮的底线,影响了此次伐魏大局。街亭的失守,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的错误,但是对整个战役造成了严重后果,使诸葛亮精心策划的伐魏之举又一次落空。
马谡是个赵括般的危险人物,在战前颐指气使,吹嘘自己“熟读兵书,颇知兵法"。战时,骄傲轻敌,让军队驻扎在山上,舍弃有利地形,不切实际地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副将王平几次劝说都没有用,刚愎自用让他全军覆没,耽误国事,诸葛亮因此还差点被司马懿活捉。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正是因为马谡在战前、战时、战后的各种表现的综合,造成了马谡的被斩。
既然马谡犯了诸多方面的错误理应当斩,诸葛亮为何要哭的那么伤心呢?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中,战死的大将及违反军规被处斩的将领也并非马谡一人,也从未见过诸葛亮如此痛哭。最主要的原因是诸葛亮多次伐魏都以失败告终,这次好不容易占得先机,自己多年的夙愿眼看即将实现,却被这个志大才疏的马谡毁于一旦,自己已年迈力衰,要想再有这么好的机遇已万万不可能了。所以,他失声痛哭,哭的是自己壮志难酬。
尽管马谡被斩还存在各种各样的谜团,但总之还是造成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