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2月,54岁的诸葛亮率军北伐,驻军于五丈原。在当时来说,这个年纪已是高龄。不过诸葛亮仍然事必躬亲,每天睡晚、少食,二十军棍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过问。几个月后,诸葛亮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了。
也许是自知时日无多,他给时任东吴大将军的哥哥诸葛瑾写了一封书信,在信中表达了对独子诸葛瞻的关切“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瞻儿现在已经八岁,聪慧可爱,不过我担心他过早成熟,难成大器。
也许是担心日后无法教导年幼的诸葛瞻,害怕影响他的成长,诸葛亮在病榻上为诸葛瞻写了一封家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著名的《诫子书》。诸葛亮告诫诸葛瞻要修身明志,潜心学问,不可蹉跎岁月,以至将来后悔莫及。
诸葛亮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说来也巧,诸葛亮也是8岁丧父,他深知父亲去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要面对何等巨大的生活压力。他8岁随叔父诸葛玄从家乡徐州辗转到了陌生的荆州,躬耕于山野之中,尝遍人生冷暖。不过诸葛亮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修身立志,潜心学问,练就了过人的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诸葛亮可以预料到,凭借自己在蜀汉的地位,诸葛瞻将来的生活肯定是衣食无忧的。而这正是他最担心的的地方,他怕诸葛瞻吃老本,性骄躁,缺历练,最终才智平庸,难成大器。
所谓知子莫如父,这一切都被诸葛亮言中了。不久诸葛亮病情急剧恶化,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死后葬于定军山南麓,一切从简。
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来,震动了蜀汉朝野,而后主刘禅的反应却有些“冷”。他不仅禁止朝臣前去祭拜诸葛亮,甚至还废除了丞相一职。不过刘禅对诸葛瞻却非常不错,他不能过分冷淡诸葛瞻,要不这样难以服众。
8岁的诸葛瞻顺利承袭父亲诸葛亮“武乡侯”的爵位,成为蜀汉最大的“官二代”。而凭借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诸葛瞻在仕途上可谓顺风顺水,平步青云。
17岁时,诸葛瞻迎娶了刘禅的女儿,被授予骑都尉一职。18岁时,诸葛瞻升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历任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等职,并加军师将军。
诸葛瞻担任的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等职,都是蜀汉禁卫军系统的官职。而侍中、尚书仆射等职是皇帝的近臣,可以出入禁中,参与机要之事。让诸葛瞻涉及军政两界,可见刘禅是重点培养诸葛瞻的,并希望他能像诸葛亮那样成为蜀汉栋梁。
诸葛瞻34岁时,刘禅又升任其为卫将军、平尚书事。卫将军是蜀汉禁卫军的最高统帅,而平尚书事的职权则相当于丞相,34的诸葛瞻已经跻身蜀汉核心阶层,位高权重。
刘禅如此重用诸葛瞻,是想让他有所作为,革新朝政。此时的蜀汉政局腐败混乱,内有宦官黄皓结党营私,排挤异己,祸乱朝政。外有姜维持续北伐,穷兵黩武,怨声载道。诸葛瞻对此却毫无办法,他无力阻止黄皓乱政,也无力制衡姜维用兵。
由于诸葛瞻仕途太过平坦,缺乏基层历练,致使他的才能正常太慢,远远配不上他的职位。面对此时的蜀汉内外困局,他选择先从姜维下手。
262年,姜维被邓艾击败,退回沓中。消息传来,朝中众臣对姜维穷兵黩武已经忍无可忍。此时黄皓上书刘禅,要求用阎宇替代姜维大将军的职位。诸葛瞻认为这是制衡姜维的绝好机会,便附议黄皓,要求改任姜维为益州刺史,借机剥夺他的兵权。
刘禅担心蜀汉就此分裂,他并没有准奏,此事便不了了之。姜维见此情况便驻军沓中,屯田避祸。而姜维受到排挤,率主力屯军西北,却引起了曹魏的注意,曹魏认为这是攻取蜀汉的绝好机会。
263年8月,曹魏起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西路为邓艾,目标直指沓中的姜维。中路为诸葛绪,目标是占领阴平桥头,掐断姜维的退路。东路为钟会,目标为汉中。
姜维败于邓艾的西路军,而汉中又被钟会占领,姜维在击败诸葛绪的堵截后撤至剑阁坚守。曹魏十几万大军对此毫无办法。此时邓艾剑走偏锋,他率奇兵偷渡阴平,希望绕过剑阁直驱成都,并很快迫降了江油的马邈。
诸葛瞻临危受命,以身殉国邓艾这一招非常毒辣。此时姜维坚守剑阁,不能分兵。刘禅得知消息后,便命诸葛瞻率禁卫军前去阻截邓艾。虽然诸葛瞻官居卫将军,但他却毫无领兵作战的经验,这次出征邓艾是他为将生涯的第一仗。
或许刘禅认为,诸葛瞻自有诸葛亮的遗风,此次出战定可大获全胜,但事实并非如此。
诸葛瞻先率军赶至涪县,黄崇劝他要赶在邓艾走出山区前占据险要,把人困马乏的邓艾消灭在大山之中。可诸葛瞻却关键时刻优柔寡断,丧失先机。邓艾抓住机会,进入了成都平原。诸葛瞻只能后撤,在绵竹布阵应战。
此时的邓艾66岁,身经百战,面对36岁的诸葛瞻自然成竹在胸。他见诸葛瞻坚守绵竹,便以劝降引诱诸葛瞻出击。他写信对诸葛瞻说,如果你肯投降,我可以上书陛下表封你为琅琊王。这琅琊不是别处,正是诸葛瞻的老家。
毫无经验的诸葛瞻很轻易就被邓艾激怒了。他斩杀了邓艾的使者,率军迎战邓艾,最终被邓艾所败。面对战败,部下劝说他撤退。此时的诸葛瞻想到他们父子世受国恩,而自己在蜀汉存亡之际却无能无力,他悲愤的说到“我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进不能复江油,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撤退呢?”
于是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一同冲入敌阵,战死沙场,以身殉国。绵竹之战后,邓艾残忍地割下了诸葛瞻、诸葛尚和其余蜀军的首级,筑成了京观塔。而诸葛瞻阵亡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刘禅就立马投降了,蜀汉就此灭亡。
虽然诸葛瞻才能平庸,但最终以死明志,保全了诸葛一门的名节。但细细想来,这或许是诸葛瞻唯一的选择。
标签: 诸葛亮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