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是古代中国智慧和忠臣的化身,而这两部分叠加起来,更是塑造了诸葛亮伟大光辉的形象。
杜甫的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在唐代,就已经是被人凭吊的对象了。
当然后来小说《三国演义》的流行,无疑是让诸葛亮的形象更加的神话和深入人心,尤其是小说抱有强烈的昭烈即汉的思想,把蜀汉说成是争议的一方,这无疑就更加凸显了诸葛亮的地位。
尤其是小说最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情景,看得无数人心潮澎湃,在明知道结局的情况下,诸葛亮点燃命灯,依然希望诸葛丞相能多活一会儿。
最后那句,再不能临阵讨贼看的人忍不住落泪,甚至诸葛亮时候,小说基本上看着也就没意思了,这就是诸葛亮的魅力。
但小说归小说,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呢,明知道三国之中,蜀国实力最弱,北伐去打最强大的魏国,这不是找死吗。
诸葛亮北伐,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原因有好几个,而这几个原因其实都可以合为一个,那就是诸葛亮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刘备的基业尽量多存活的时间长一些。
诸葛亮自己说自己是躬耕于南阳,实际上诸葛亮并非真的在种地,只有陶渊明亲自实践过种地,而且种得还不好,草盛豆苗稀。
诸葛亮在荆州地区,家族还是很有势力的,三国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用诸葛家族史的角度来看。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被称为诸葛家族的龙、虎、狗,在魏蜀吴三国都做到非常高级的位置,诸葛亮未出山之前,自己已经打通了上层社会,所以才会得到很多人的推荐。
之所以选择刘备,是因为跟着其他人,机会已经不多了,当时诸葛亮跟刘备相比还是个小年轻,而刘备却给与了诸葛亮极大的礼遇,这种相处的方式,让诸葛亮在刘备时候,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蜀汉政权的经营上面。
蜀汉不仅是三国实力最弱的,而且是统治根基最不牢固的,因为刘备属于外来者,在四川没有根基,肯定会与当时的士族产生矛盾。
古往今来,解决内部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动战争,让国家处在非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集中力量把大事,在对外的战争中处理掉内部矛盾。
诸葛亮对李严的处理,就是打压四川当时士族的表现,刘备作为外来者,必须把北伐作为政治口号,要不然你一直呆在四川,政权就没有稳定性,当地人肯定想着,还不如换个人呢?
北伐作为一句政治口号,起到了凝聚蜀国各个阶层的作用,同时北伐曹魏,目的也是以攻代守,起到主动防御的作用。
当然北伐更重要的作用肯定是希望能够打赢曹魏,占据北方领土,逐步扩展,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设想。
但实际上诸葛亮知道,这个目标很难实现,但为了蜀汉,为了刘备的嘱托,诸葛亮还是义无反顾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从内政到外交,再到蜀汉自身的生存,北伐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关于诸葛亮的北伐,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标签: 诸葛亮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