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4200字,阅读完成需要七分钟,欢迎新老朋友阅读、关注、评论、点赞
续上文:
(一)名将云集 能打的都来了
这一次准备北伐曹魏,诸葛亮在全国的动员规模很大也很彻底,能征善战的武将基本上全都调过来了。
大军主将为汉丞相诸葛亮,参军为向朗、马谡、杨仪、费祎等。
其中向朗、杨仪具体负责大军粮饷、器械与后方的接洽等事务,以及大军行军安排、大军法度等响应的问题。
马谡属于军事作战高级参谋长,费祎则专门负责以联络东吴为主的具体事务。
而除此之外,全国的军事将领基本能打仗的都调来了。
首先是永昌亭侯、中领军领镇东将军、季汉名将也是老将赵云!
这个历经长坂坡血战、入川攻防战、汉水之战、夷陵之战后期的督军江州等,这些有名的大战里,赵云都有着相当不俗的战绩。
所以,是诸葛亮相当倚重的存在,也是刘备集团硕果仅存的几位宿将之一。
其次,便是前汉中军区司令员、都亭侯领镇北将军魏延,赵云与魏延都是高级四镇将军,这样的武将级别的调动,在南中之战时是绝对不存在的。
而由于诸葛亮来到汉中战区,所有的一切事物收归诸葛亮自己管辖,因此诸葛亮也就就此任命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领凉州刺史!
这个职务可以说充分地说明了诸葛亮对魏延的重视,所说的督前部指的是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总先锋存在。
而丞相司马则是丞相府所有武将之首,就好比文官的老大长史一样,因此,当时但凡是隶属于丞相府的武官存在,魏延是他们的老大。
至于凉州刺史,则更是了不得。
当时的季汉,除却丞相诸葛亮自身为益州牧,有着州刺史级别官衔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人是交州刺史、南中战区司令员李恢,一个是现在的魏延。
虽然说,不管凉州还是交州,此刻都不在季汉的统辖范围内,是一个遥领的虚衔,但是这不仅表示季汉并没有放弃这两块大汉的土地。
同时,尤其是魏延的凉州刺史,更是表达了诸葛亮此次出兵必胜的决心,因为他的主攻方向,便是凉州地区!
第三位,则是季汉国戚,关中都督吴懿。
吴懿此人此前虽然未有经过大战的经历,但一来他在季汉地位重要,二来从后面的表现来看,此人也确有才能。
只不过在前三国时代,因为名将实在太多、战争实在太多,关羽张飞周瑜张辽等人实在是太过于耀眼,所以吴懿看起来,也就名不见经传。
而第四位,则是当时的都乡侯、担任卫尉中军师领后将军的刘琰。
此人是刘备集团的彻底的老班底,乃是鲁国人士。刘备担任豫州牧的时候,便是征召刘琰担任自己的从事,从那以来,刘琰便是一直追随刘备前后周旋。
又因为刘琰与刘备都姓刘,所以很是受到刘备的厚待与亲信。
而刘琰也就在那个时候,刘琰也就成为了刘备的宾客,开始随从刘备一路周旋。
刘琰为人风雅善谈,又风度翩翩,担任刘备的宾客也是很尽职尽责,因此,从豫州开始,刘琰在刘备集团的实权虽然不见得有多大,可是地位却是很高。
当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刘琰也是被任命为固陵太守,而当后主刘禅继位后,刘琰则是进一步受封为都乡侯。
在官位座次上,仅次于李严而已,这就看出了刘琰在季汉政权里的地位。
实际上,当关羽、张飞、糜竺、简雍、孙乾、伊籍等刘备的老班底相继去世以后,刘备集团的元老级别的人物已经没有几个了。
所以,刘琰自刘备时代受到亲信也传承了下来,因此,在当时的季汉朝廷,不算实际权力的大小,刘琰的地位与资历,恐怕仅次于诸葛亮。
因为刘琰不掌实权,所以他只是带领着千余士兵,跟随诸葛亮提出一些意见而已。
但是此人生活比较奢侈,车马饮食服饰,样样如此,而且还有奴仆数十人。
更有趣的是,因为刘琰是鲁国人,所以刘琰教会了奴仆们大名鼎鼎的《鲁灵光殿赋》,他的生活,简直公卿的不能再公卿,=。
但是诸葛亮对此,也是由他去吧,这一次,刘琰也是跟随着诸葛亮,来到北伐前线。
第五位,便是吴懿的弟弟,领军吴班,吴班此前担任先锋参加过夷陵大战,在巫县一带击败吴将李异等。
后来又奉刘备的命令率领数千人前往东吴阵前挑战,后虽刘备在夷陵大败,吴班随之退回川蜀之地。
但是吴班也是一位有着统军数千人以上的实战经验的将领,并且在后来的北伐里,吴班也的确表现出自己勇武的一面。
第六位,骠骑将军马超的弟弟,平北将军、马岱。
马岱的军事指挥才能,虽未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想来也并不会太过高超。
但是此人追随马超大战曹操于关中地区,又经过陇上血战,一路相随,其勇武,自不必说。
而且此人对于北伐相当的拥护,甚至诸葛亮去世以后,马岱还曾率军北伐。
另外,马岱对于曹魏政权的敌视程度,在整个季汉将领里,几乎可以排在第一名!
因为马氏一族的所有人,除了马超与马岱,全都死在了曹操的手里,此仇可谓是不共戴天!
因此这一次,平北将军马岱也是随军出征,参与北伐!
第七位,叫做高翔,可能很少有人听过这个人,实际上此人当时的任职都是不清楚,只知道是季汉的一位将军。
由于季汉不设史官(此言存疑),加之陈寿在《三国志》里能省则省,使得季汉的历史以及人物大多很不全面。
高翔,若非后期立下大功,恐怕陈寿都懒得去多写他几笔。
高翔来自于荆州南郡,大概是刘备领荆州牧的时候投奔刘备的,也参与了刘备集团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例如汉中之战。
高翔其人,虽未有明文记载,但是能够看出来,刘备很看重他。
因为,在汉中之战里,前往阳平关阻击曹魏大军的将领,有一人,正是高翔。
只是可惜,高翔的对手是曹真与徐晃,那一次交战,高翔败的很彻底,而此后,到诸葛亮北伐时,史料再无高翔参战的记载。
估计是参与了夷陵大战,但是这并不影响高翔在季汉军方的位置。
当时除却赵云、魏延、吴懿、吴班、李恢、马岱等人以外,基本便是高翔的地位为较高了,估计应该是四平将军级别的存在。
第八位,叫做袁綝,此人来自豫州颍川郡,也是刘备集团的老班底,但是与高翔一样,名不见经传,时任将军职位也不得而知。
在此之前更是没见到有任何参加大战的记载,但是此人的地位却是与吴懿、高翔、吴班在当时并列存在,也是季汉军方的一位相当重要的将领,此次,也是参与北伐。
第九位,陈式,陈式,生卒年从哪来一概不知。
但是此人却是刘备集团里从底层将官稳扎稳打一路上来的,或者说一路败上来的。
早在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陈式便已经出现在史料里了,而且接受了刘备派给的很艰巨的任务。
那就是与其他营的主将共十余人,一起率领十余营万余人向当时驻守马明阁的徐晃发动冲锋!
结果,陈式也是败了下来,与高翔一样,不敌徐晃,当时的陈式,已经统帅了一个营一千人左右的兵力了,在军方,属于中下级的将官的存在。
而到了夷陵大战的时候,陈式更是与吴班配合,率军向前推进,不过后来夷陵大败,陈式也就随之退回了益州。
可以说,不管是吴班吴懿、还是高翔陈式,这些季汉此刻的将军们不仅名不见经传。
而且几乎在正史里少有参战的记载、更是没有获胜的记载,难道真的是蜀中无大将了吗?
实则不然,因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将领有两种存在,一种是天生的将才,另一种则是稳扎稳打、屡败屡战一路成长起来的。
这也比较符合季汉自刘备开始的军事传统,而这些人,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也的确立下了大功,证明了自己。
第十位,便是邓芝,邓芝此刻成为了中监军、扬武将军。
而此次北伐,邓芝是作为赵云的副将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实际是想要历练邓芝。
否则,也就不会派遣他作为赵云的副将了,因为诸葛亮与赵云总有不在的那一天,那个时候的季汉,需要的是邓芝这一代人将其支撑起来。
后来看来,诸葛亮看对了,邓芝,也做到了。
第十一位,此人叫做王平,王平字子均,是巴西郡宕渠人。
与马忠一样,王平小的时候寄养在自己的外祖父何家,因此,王平也就叫做何平,后来恢复了自己的姓氏。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当时的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在那时也就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
也正是在那时,由于王平从小在军旅长大,所以王平被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
可是这天下真的就有一种人,不喜欢强大的一方,而更倾心于弱小的一方, 王平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大战时,曹魏重将夏侯渊被斩,张郃龟缩不出,这就使得刘备逼迫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地区。
而王平,也在军内,随着曹操被刘备击败,王平也就在那时得以投降刘备。
而在之后,因为王平为人遵守并履行法度,与人交谈从不开玩笑,从早到晚,都能端正坐姿。
所以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可以说,直到这次北伐之前,王平都是个末等将军,又因为是一个外来户,所以,实际上是不受到重用的。
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实际,你之所以还没有显露出来,只是因为,时机不到而已。
而从这次北伐以后,王平在季汉军方,实际上已经逐渐的成长到了当初关张赵的地位,当然,这是后话。
此次出征,其实不难发现,文臣通晓军务者,朝廷善战的大将,诸葛亮全部调动而出。
(二)倾全国之兵的北伐
可以说,对于北伐重视到了极点,另外,除此之外,此次在汉中前线,诸葛亮动员十万左右的军队。
这还不包括后方的运输部队,只是单纯的作战人员。
这样的出兵规模,几乎已经达到了刘备集团出兵的兵员数的巅峰。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益州争夺战时,刘备首次入蜀大军“数万”、后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率军“数万”前往益州支援,但两军相加,不会超过十万人。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湘水划界之时,刘备亲率五万大军至公安,并荆州关羽调集大军三万,全军共八万左右与东吴对峙。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发起汉中争夺战,其投入一线战斗部队大概五万上下
后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后方诸葛亮陆续增兵,前后兵员总数当为十万上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荆州军一线兵力三万余人左右。
至关羽败亡后,荆州全境内汉军损失大概在五万上下,全军覆没。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汉军前锋四万余人,中军四万人左右,出峡汉军总计八万余人左右,加之后方督江州的赵云所部两万人左右,全军上下计十余万人。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南征四郡,动员总兵力两三万人,此外,算上南中地区本土留守汉军约万余人,总人数四五万以下。
可以说,季汉历次重大的军事行动,除却夷陵之战直接动员十余万人之外,本次北伐,诸葛亮一举动员作战人员达十万人。
几乎达到了刘备集团史上出兵数量的最巅峰,这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对于这次北伐中原的重视程度。
实际上,当时的季汉上下,据保守估计,总兵力也就接近二十万人,甚至只有十七八万人。
因此,一举动员十万人,这样的规模,对于季汉的国力来说,基本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军队动员了。
那么,在调兵遣将之后,是否就要进攻北方了呢?
事实上,诸葛亮也想要趁着北方曹丕驾崩,新君刚刚即位的机会直接出兵,可是现实的一系列因素制约着他想要迅速,却根本快不起来。
相关引用如下:(1)《三国史研究》张大可
(2)《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3)《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4)《中国古代军事史 三国卷》
(5)《中国古代战争词典》
欢迎各位新老朋友关注小司徒的其他文章
蜀汉风云:费祎之死、姜维背锅,看尽刘禅阴暗
蜀汉秘史:刘封跋扈、孟达降魏,与诸葛亮道不明的联系
多方制约:诸葛亮北伐缓慢的无奈,幸而天赐蜀汉“小五虎”
兴复汉室:诸葛亮北伐前留府人员的安排
兴复汉室:诸葛亮北伐的后方储备人员
季汉北伐——诸葛亮操碎的那些心
兴复汉室:诸葛亮若接纳孟达成功,第一次北伐会不会取得胜利?
标签: 诸葛亮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