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诸葛亮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他辅佐刘备最终成功使蜀汉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中,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帝业的故事经过历朝历代的颂扬,诸葛亮也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东汉时的朝廷官员,但不幸的是,在他小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后追随他的叔叔四处奔波。在他的叔叔去世后便隐居在隆中一带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在隆中隐居的几年时间里,诸葛亮也结识了当时大量志同道合的名士,如石韬、徐庶、孟建等,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并且志向高远的自比管仲、乐毅,看不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官职,希望能寻求一个雄才大略的明君,并且得到特殊的重用。
诸葛亮的才能在隐居隆中时在荆襄一带也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加上刘备人才匮乏、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话,肯定会被放在最重要的岗位上,赋予重权要职。就像三国演义中,27岁的诸葛亮一出山便被封为刘备集团的军师,指挥各将准备迎接曹操大军的攻击,并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大获全胜,重创了曹军势力。
但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出山并没有获得军政要职,因为那时候的刘备历经数十年的混战磨难,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在诸葛亮没有显山露水之前,刘备不大可能一开始就对他推心置腹,所以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后,他的地位和权利也是一步步上升和提高的。
直到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才被封为军师中郎将,所谓的军师中郎将其实就是个负责管理安排后勤补给的官吏,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地税局局长职位。他一开始并没有参与军事行动,二十七岁的他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上都不可能参与那么重要的战役的。所以,三国中演义的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基本都与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
建安十三年,曹操消灭刘表占领荆州后,刘备被迫逃往夏口,这时,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的策略,并去往东吴游说孙权。这时的诸葛亮才刚刚在刘备集团里崭露头角,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其实是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因长期生活在那里,比较了解那里的气候,知道每年到冬季的时候必有一段时间是刮东南风的,所以风借火势,才实现了火烧赤壁。历史上也确有“草船借箭”这回事,但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而且也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是在赤壁之战之后五年孙权与曹操的一场隔江对峙的战役---濡须之战。孙权为了探清曹军水寨的虚实,趁着大雾垂江的天下,亲自前去查探,因曹军不知道虚实,所以令弓箭手来了个盲射,万箭齐发,孙权载着满船的弓箭回去,这才有了“草船借箭”的典故。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川时,诸葛亮也是不在刘备身边的,而是在荆州负责后勤和内政。刘备入川时主要是倚靠法正和庞统的规划,直到刘备进攻西川时军师庞统去世,这时诸葛亮才被奉命来到了刘备身边。进军西川拿下成都之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但依然是搞内政,筹备钱粮和兵员。
刘备集团夺取汉中后,刘备自称汉中王的第二年,主要谋事法正病故。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这时候关羽、法正、庞统、黄忠都已相继去世,刘备环顾左右,除诸葛亮外,无一人能赋予重任,所以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到任命丞相之位整整奋斗了十五年才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职位,直到章武三年,刘备兵败东吴后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刘禅登基,诸葛亮又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这时的诸葛亮才真正的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了蜀汉实际上的一把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的时代。
标签: 诸葛亮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