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嘉是否碰瓷诸葛亮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很流行的话,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之前一提诸葛亮,对标的从来都是司马懿,而郭嘉却是冷门人物。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郭嘉碰瓷诸葛亮”了?
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就不必细解释了,《三国志》中唯有他和陆逊,身为臣子却独占一“传”,这殊荣已说明了一切。而郭嘉却跟程昱、董昭、蒋济、刘晔挤在一起,位居荀彧、贾诩和荀攸之后。在“曹魏谋士排行榜”上,处于第二梯队。
古人著书写传,犹如今者开会排座位,谁前谁后从来都是其重要性的体现。许多人便以此为依据表示:郭嘉连第一梯队(荀彧、荀攸和贾诩)都没入,他凭啥跟独占一传的诸葛武侯相提并论?换句话说就是,为何郭嘉进入第二梯队?
笔者的答案是,倘若是曹魏一统天下,郭嘉必会进入第一梯队。只可惜三国末期出了一个司马懿,导致了三分归晋。而以曹操对郭嘉的喜欢程度,陈寿敢把郭嘉向上排吗?
这种情况,也反应在姜维身上。陈寿给姜维的评价很低,“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但耐人寻味的,他却又把郤正对姜维超常的赞美,录入在《三国志》中,那可是很长的一段。这对惜字如金的《三国志》来言,可谓反常之极。陈寿为何要这么干?
他也没办法,司马昭最恨的人就是姜维,曾派人去谋杀姜维。后来明明都投降了,又搞出了一个钟会谋反,狠抽司马昭的脸。
因此陈寿只能明踩(评价很低)暗捧(郤正赞美),郭嘉何尝不是如此呢?谁让曹操太喜欢,后代又丢了天下?凑合着挤在第二梯队吧!
同时在三国时期,有三位英年早逝者殊为可惜。分别是曹魏的郭嘉,蜀汉的庞统,还有东吴的周瑜。这三位都是足以影响三国走向的人物。其中庞统跟诸葛亮齐名,所谓卧龙凤雏。周瑜也跟诸葛亮齐名,所谓“一时瑜亮”,为何郭嘉就不能?
因此这不是“郭嘉碰瓷诸葛亮”与否的问题,而是郭嘉长久以来,一直被严重忽略!之所以他会被严重忽略,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也可以说是郭嘉的两大特征所导致!
二、郭嘉的两大特征
其一:郭嘉是纯粹的谋士
人才有两种,一曰复合型,二曰纯粹型。诸葛亮、荀彧、周瑜,这是魏蜀吴三国中,三大复合型人才的代表。尤其是诸葛亮最牛,连发明创造这事都有“木牛流马”和“诸葛连珠弩”这两项专利。
复合型人才更全面,这就是为何陈寿非要说,诸葛亮军事能力比不过其治国能力的原因。军事能力80分,治国能力100分。只能诸葛亮自己跟自己比,其他人都没资格。
比如,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就妥妥碾压司马懿,这可不是小编胡说的。李世民等历史牛人都这么认为。李世民都气得骂:好你个司马懿,被诸葛亮揍得头都不敢露,这让我关陇勇士情何以堪(李世民是关陇人氏)。
反观郭嘉,他是典型的纯粹型谋士。虽从没带兵打过仗却算无遗策!曹操揍吕布时,粮草要没了便想撤军。郭嘉表示,如今非但不能撤,反而更要“急攻之”,果然吕布被捆上了白门楼,遭曹操调戏一番后杀了!
曹操跟袁绍开战前,心里一个劲打鼓,孙策会不会趁机搞我?郭嘉又站出来了道:“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老大若担心打不赢袁绍,那就听我十胜十败论……”果然孙策死于许贡门客之手,袁绍也被曹操按在地上摩擦了。
故而,诸葛亮由于全面,是重剑无锋。
郭嘉由于纯粹,是剑出封喉!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其二:郭嘉是猛兽独行
荀彧、诸葛亮、程昱等谋士,都是一方势力(门阀士族)的带头大哥。如荀彧是颍川瓢把子,诸葛亮是荆州首领,程昱则是兖州的代言人。
那么郭嘉呢?是典型的“猛兽独行”。他虽是颍川人,应划归为颍川势力,可耐人寻味的是,颍川的另一大咖陈群,没事就找曹操告郭嘉的状,一再表示:郭嘉人品大有问题,不能重用。
跟郭嘉情况很相似的还有贾诩,不过贾诩是因为搞掉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不得不“猛兽独行”。郭嘉却是自绝于“颍川”,我行我素。换句话说就是,郭嘉就认曹操,其余者——对不起,不是我看不起其中的某一位,而是看不起你们所有人!
曹操则更逗,嘴里说着我必考虑,一转头却跟郭嘉一起肆无忌惮的撸串、吹牛。两人的人品是交相辉映。估计此刻陈群,必会一头黑线。
这说明了啥?就一条,郭嘉因没有势力或派系,从来不掺和那些斗争漩涡,这反而让曹操更加喜欢。因为没有相关势力(派系),就等于没有相关利益牵扯,所以郭嘉的计谋才犀利无比,总是能一剑封喉!
这点诸葛亮就曾吃过大亏,用了马谡,导致街亭之败。荀彧也吃了大亏,最终跟曹操交恶,拿到了空食盒。程昱也是吃了这亏,都官至“车骑将军”了,而且还一直挂着军衔,却就被曹操当谋士用,从来没统过兵。
从郭嘉这第二个特征分析,难怪曹操那么喜欢他,几乎没有私心杂念,不会考虑自己势力(派系)得失,故而能看得真,辨得明,切得透,计谋一出,便一剑封喉。因此赤壁之战后,曹操哭郭嘉是真情流露,他一直都视郭嘉为臂膀和人生知音。
当年两人一见面曹操就叫:能让我成大事的人,必是郭嘉。郭嘉也吼:老曹才是我值得辅佐的老大。
每个传奇故事的背后,必是传奇之人。郭嘉犹如一头独行猛兽,特立独群于三国之中。
三、毛主席对他俩的评价
犹如李世民否认司马懿,认可诸葛亮一样,那么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笔者认为,咱还是看看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如何点评这两位的。
对诸葛亮,他老人家点评得很多,比如对诸葛亮七擒孟获就非常推崇。同时还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过不同看法,认为刘备最终失败,“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不过笔者却认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老人家提出了一个“诸葛亮用兵不二过”的观点!
据《毛泽东读文史石籍批语录》所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之所以会发生马谡的街亭之败,在他老人家看来,根本不在马谡,而是“初战亮宜自临阵”,也就说蜀汉首伐曹魏的关键之战,诸葛亮应该亲自临阵,而不是派遣将领!
这点笔者相当赞佩的,在三国时期就有成功案例:曹操乌巢劫粮,便是他亲自临阵指挥!当时是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眼看要大败,可曹操却拔剑在手怒吼:不必管后面,就给我向前冲。故而搏命一击,攻下了乌巢!
可想而知,若非曹操亲临,他派哪一个将领前来,根本劫不下乌巢,曹操也必败于官渡!
随后,当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木门道设伏杀了张郃之后,老人家再次批注:自街亭之败后,每出,亮必在军!
显然诸葛亮吸取了教训。不过老人家却又提出一个不同的看法,认为诸葛亮自此后,无论大事小事都统统过问,显然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了,“是一种累死人的统帅法”。
那么老人家对郭嘉是如何评价的?老人家曾多次向多人推荐过,要读《三国志》中的《郭嘉传》。如老人家曾这样说道。
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袁绍麾下不得施展,他说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就跑到曹操那里。曹操说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可惜中年夭折,曹操大哭。
在老人家眼里,郭嘉的厉害是体现在“多谋善断”上。同时对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也曾点评过: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从老人家对诸葛亮和郭嘉的点评来言,显然郭嘉得到了老人家的更多肯定。
不过,笔者分析了一下,对诸葛亮的评价,似乎不是站在谋士角度,而是统帅,如点评“是一种累死人的统帅法”!而对郭嘉,却以纯谋士角度,如“杰出的智谋之士”。
显然此刻已经有了结论,仅论谋士,郭嘉比诸葛亮厉害!但在全面性上,诸葛亮则要妥妥碾压郭嘉!
标签: 诸葛亮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