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我们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应该是非常了解的,这一情节太虐心了,令众人久久不能忘怀!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正史中,马谡真的是被诸葛亮“挥泪斩杀”的吗?正史上他逃跑了。
挥泪斩马谡
挥泪斩马谡是发生在街亭之战后的故事。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命赵云出兵箕谷,吸引魏军主力,自己亲率大军进攻陇右,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陇右五郡直接投降了三郡。诸葛亮的行动震惊了曹魏众人,于是魏国派司马懿快速领兵来援,得知魏军援兵到来,诸葛亮准备命人去街亭防守,阻挡魏军的进攻步伐。
在防守街亭的人选上,按理说魏延最合适,毕竟他身经百战,能力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诸葛亮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马谡,让马谡担任防守街亭之责,而让魏延去打辅助,令人惊讶。事实上,这就是诸葛亮在有意提拔马谡,准备让马谡获取此次战功,之后顺理成章的将马谡提拔起来。结果马谡这人,空有谋略,却无实战经验,枉费了诸葛亮的一片好心!
在守卫街亭时,马谡不仅不当道下寨,占据水源,反而去跑到山上扎营,最终被魏军截断水源,打得大败!街亭一破,诸葛亮的后路就遭到了威胁,所以他只能放弃之前的战果,下令全军撤退,就这样,原本形势大好的第一次北伐,就这么失败了。
撤回蜀地后,诸葛亮开始调查街亭失守的责任,并从众将口中了解到了此战的来龙去脉,发现主要责任在马谡,于是为了给众人一个交代,诸葛亮选择了就地斩杀马谡。
原文: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叱左右推出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导致北伐失败,所以诸葛亮挥泪将其斩杀。然而这毕竟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小说总归和正史有所不同,那么在正史中,马谡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马谡之死
事实上,在正史中,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演义中,马谡带着溃兵回到了诸葛亮身边,但是在正史中,马谡其实并没有带兵回到诸葛亮身边,而是直接临阵脱逃了。甚至于说,他在战败逃亡后,并没有主动回到诸葛亮身边,向诸葛亮认错,而是直接藏起来了!
《三国志》: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在三国志关于向朗的一段记载中,说“谡逃亡,朗知情不举”,这其实就是说马谡在街亭战败后,并没有想着收拢溃兵,承担主将的责任,而是直接逃跑了,这一点,从诸葛亮对王平的提拔就可以看出,因为当时收拢溃兵之人乃是王平!之后向朗知情不举,意思就是说马谡跑了之后,并没有去向诸葛亮请罪,而是躲起来了,想要躲避责任,向朗知道马谡的情况却并没有向诸葛亮汇报,所以向朗也因此遭到牵连,被贬官了。
除了这段记载,三国志中还有另外一段记载,马谡被抓获后,在狱中曾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其实就是托孤,希望诸葛亮帮忙照顾马谡的家人。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马谡被关到监狱后,其实诸葛亮并没有来见他,要不然他没必要写信给诸葛亮,直接当着诸葛亮的面交代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其实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情节是完全虚构的!马谡败逃后,由于他躲避了起来,拒绝承担责任,所以诸葛亮一直没有见他,而是直接将他关进了监狱!既然两人没有见面,自然也就不会有“挥泪斩马谡”的情节了!
事实上,行军作战,哪里有百分百全胜的!打仗嘛,总是有风险,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战败并非什么不可饶恕之事,不少名将也有战败的经历,重点是马谡这个人没有担当,战败后竟然逃了,而且躲起来不去向诸葛亮主动承认错误,这就是他的问题了!这要是还不惩处,以后如何治军?
结语
正史上,丢失街亭后,马谡其实并没有被诸葛亮“挥泪斩杀”,而是逃跑了。因为自街亭战败后,马谡毫无担当,抛弃袍泽,直接逃跑,隐匿踪迹,这让诸葛亮非常愤怒。所以说,诸葛亮只是下令将其处死,并没有“挥泪斩杀”!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标签: 诸葛亮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