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人喜欢的历史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甚至发明家,因为《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虚的小说性质,让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是智谋过人,如果客观评价的话,真实的诸葛亮应该是政治才能强于军事才能,但军事才能依然不可小觑,具体分析如下:
一、杰出的理政能力贯穿诸葛亮的一生刘备因诸葛亮的“雅量”之名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到诸葛亮去世,一共二十七年,诸葛亮都在帮助刘备和他建立的蜀汉政权。
纵观这短暂的二十七年,诸葛亮辅佐刘备从不占一地到开创帝业:他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促成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他留守荆州,稳定后方,筹集军费和物资,为刘备夺取益州提供强大的后期保障;担任蜀汉丞相期间,他严肃法纪,举贤任能,赏罚分明,兴修水利,重视农业。
《水经注》记载:诸葛亮北伐,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说的就是诸葛亮维修保护都江堰的事情,到今天去都江堰,进门的雕塑里面还有历任都江堰的治理官吏的铜像,而诸葛亮也位列其中。
在国力弱小的蜀国,诸葛亮凭借自己卓越的理政能力,使当时的蜀国政治相对清明,政权基本稳固,可以说功不可没。
史料记载:亮之治蜀,田畴辟,仓禀实,器械利,蓄积绕,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二、被神话的奇谋,被忽视的军事才能很多人知道的诸葛亮的计谋其实都不是诸葛亮自身的事情,而是被《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张冠李戴或者虚构的。
比如火烧新野是虚构的,火烧博望是刘备干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草船借箭本是孙权所为,平益州是庞统法正之功,智取汉中市刘备之能.....
但这不是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不显眼,相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不差,一出茅庐就以“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为刘琦出谋划策;不足半年就平定南中之乱,让南人诚心归降,并借助南人之力组建了三国里面有名的无当飞军,诈降记借刀杀人除去孟达;北伐时候声东击西,破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不过因为演义还是电视剧里面都主要描写了诸葛亮打仗的事,却忽略了诸葛亮在蜀汉效力的二十七年里,真正打仗的时间其实不多,平定南中半年,八年五次北伐,相当于二十多年诸葛亮其实都是在处理政治上的事情,以内政治理为主,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
三、治戎为长,奇谋为短最为贴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关于这个评价其实是对诸葛亮最中肯的评价,说的就是诸葛亮政治能力强于军事能力,而且陈寿这番话是说给晋朝的司马炎听的,司马炎也是很认可的。
很多人都以为陈寿的意思是诸葛亮就不擅长打仗,就是内政上能力不错,可实际上能让司马炎认可的话,一定会有些道理,要知道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在《晋书》上的评价可是不低的,晋朝的官写司马懿肯定不会写的差。
《晋书.宣帝记》记载: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明韬略,善晓兵机;每于大谋,辄有奇策。
这样完美的司马懿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都留下了“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的笑谈,其实说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司马懿。
总结:诸葛亮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理内政上,而因为人们更喜欢战场的英雄,谋士的出其不意,忽略了诸葛亮的理政能力,真实的诸葛亮确实是治戎为长,但是奇谋为短,是相对治戎为长所说,不是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如果政治,军事都按百分考核,诸葛亮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能力水平起码也是六四开,有所高低,但相差不会太大。
标签: 诸葛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