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权越活越像刘表
公元241年,孙权已经60岁了。身为三大雄主中仅存的人物,在曹操和刘备去世后,孙权非但没给历史带来惊喜,趁势一统三国,反而弄出来了许多惊诧。而这些惊诧,其实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因为孙权的太子孙登去世了!
孙权只得另选接班人,最后他的三子孙和,被选为新任太子。同时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孙权的这波操作,不算啥问题。最多证明孙权更偏爱一点孙霸而已。但哪料接下来孙的操作,就出现大问题了。
孙权竟然允许鲁王孙霸的仪仗和待遇,跟太子相同!也就是说,鲁王可以越级使用太子的仪仗规格,和享受相关的福利待遇!
谁是太子?名义上是一个,但事实上却出现了两个!这一下东吴热闹了!须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孙权都花甲之年,活不了多久,故而东吴的那些大臣们,便开始纷纷站队。
东吴的丞相陆逊和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都认定了,别管怎样,太子才是正宗,于是都纷纷力挺太子孙和!
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却更看好鲁王孙霸,呼啦一下,都簇拥在了鲁王旗下。
等于一下子搞得东吴泾渭分明,双方势同水火。天下大事没人管,只要一涉及到太子和鲁王,哪怕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搞上天。
同时孙权的其他子女也没闲着。比如长女全公主,由于跟太子生母有矛盾,就没事在孙权身边挑拨是非,孙权竟然还信了。于是太子生母在“忧惧”中而死。她一死,太子孙和心里就开始打鼓,老妈都被老爸逼死了,我这太子还远吗?
鲁王自然如同打了强心剂一般,开始各种操作,对太子孙和展开围猎。大臣也一拥而上。孙权还没死呢,东吴就开始严重撕裂。直到这时,孙权才似乎清醒过来,他想起了袁绍和刘表。
当年孙权抗击曹操时,搞得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如今,孙仲谋虽还活着,却越活越像刘表了。须知,荆州集团和冀州集团的覆灭,其根本原因不是曹操的外部打击,而是内部继承人问题,发生了内讧和争斗。如今东吴也开始了!
二、诸葛恪杀子谢罪
孙权是如何处理的?再次给了一把惊诧!他废掉太子,赐死鲁王!你俩不是争吗?都让你俩下去。孙权这样处理,虽让人惊诧,但细想之下却又合情合理。
一则,孙和跟孙霸,无论谁胜了。都会对另一派进行攻击、打压甚至铲除。这不是孙和或孙霸能左右的,会严重削弱东吴力量,给曹魏可乘之机。
二则,孙和太柔弱,难当大任。孙霸太张狂,过于幼稚,都非合格继承人。若孙和真的有本事,岂会因老妈被处死而变得那么草木皆兵?同时孙霸也表现得极其嚣张,这也证明了,他太幼稚了,以为干掉哥哥就会接住馅饼?却忘了孙权并非只有他们这两个儿子。
但不论怎样,此事的根源还是在孙权身上。哪料他自己有病,却让别人吃药。所以,东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比如陆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孙权逼死的。同时,还出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一幕,那就是诸葛恪杀子谢罪!
诸葛恪是三国著名神童,才华不亚于曹操手下的杨修,口才比诸葛亮还猛。比如有一次孙权撒坏,问他:是你老爸诸葛瑾厉害,还是你叔叔诸葛亮厉害?
诸葛恪朗声答道:“当然是我老爸!”孙权差点没笑出来,世人皆知诸葛亮,有几个知道诸葛瑾的?哪料诸葛恪又来了句“神马屁”:“因为我老爸选择了最英明的主公,我叔叔诸葛亮怎么比?”孙权顿时“龙心大悦”!
所以诸葛恪由于才华和口才等原因,被孙权视为重点人才培养。“太子和鲁王的争霸赛”开始时,他已经是大将军了,为太子摇旗呐喊。但他的儿子,官任骑都尉的诸葛绰,却坚定站在鲁王旗下,等于这父子俩分别投注了!
随着孙权开始处理这次“争霸赛”,他儿子诸葛绰也受到了牵连。孙权把诸葛恪喊来,将诸葛绰交给他后,命他务必“令更教诲”!意思就是说,我不会追究你儿子的问题了,但你必须要好好教育一下,别再让他瞎搅合了!
显然,从《三国志》原文可以看出,孙权对诸葛恪父子很宽容。不信对比陆逊,他的外甥顾谭等人,因同样的罪过,却遭到了流放。而诸葛绰却全须全尾的交还,仅让家长批评教育一下便可。
但哪料诸葛恪把儿子领回后,却用药酒把儿子给毒死了,以此表示向孙权谢罪。这便是著名的诸葛恪杀子谢罪!
三、诸葛恪为何非要杀儿子?
孙权明明表示不追究了,诸葛恪为何却非要杀子谢罪?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关系到三个方面。
其一:自保!孙权搞出的这场“太子和鲁王争霸赛”,是无差别级的,卷入了几乎所有东吴有头有脸的臣子。如今孙权却逼着别人吃药,为此连陆逊那么牛的人物,都被逼死,其家属遭到严厉惩罚,而你诸葛恪父子却没啥事,这可能吗?
就算孙权真不想追究,对于诸葛恪来言,也必须要拿出干货并认罪!表示:皇上大哥,您给的药,我吃了!由此,其子诸葛绰显然就必须要牺牲掉。以诸葛绰的一条命,保住全家人的性命——这是站在诸葛恪家族方面来分析!
其二:试探!这是站在孙权和东吴方面分析。孙权一举搞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但问题却并未结局,谁当太子?孙权越来越老,这是问题异常急迫。所以当年11月(公元250年),孙权便选定了新太子,年仅八岁的孙亮!
这是一位幼主,必须要有信得过的重臣辅佐!陆逊被排除后,还有诸葛恪(太子一派)、全琮(鲁王一派)等几位重臣了。因此,孙权不追究诸葛绰,显然就含有了试探味道。既,你诸葛恪如何处理此事?以此观察谁更忠心。
结果,诸葛恪杀子谢罪,虽很残忍,却对孙权来言,堪称是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故而孙权临终前,便指定了诸葛恪为太子太傅,托孤给他!
其三:重量级人物的点评。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诸葛恪的成就和人生轨迹,其实早有苗头。比如在诸葛恪崭露头角,被任命为节度官后,诸葛亮便立刻给陆逊写了一封信表示: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
意思就是说:我哥哥诸葛瑾,如今年事已高,没法再管束我那侄子了。可我这侄子诸葛恪却生性疏狂,如今让他来调度军中粮草,这责任太重大了!我虽然身在西川,都为此捏了一把冷汗,诸葛恪不合适!所以烦请代替我,转告你家老大,别让他干这么重要职务!
显然诸葛亮认为诸葛恪“性疏”,由于诸葛恪是三国著名神童,异常聪明,故而“性疏”就不能解释为粗心大意、很骄傲啥的,而是由于太优秀了,所以看不起人,不容人,显得很狂妄!
那么陆逊对此是啥看法?跟诸葛亮一致,曾多次劝诫道:在吾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吾下者,吾必扶持之。君今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恐非安德之基也。
意思就是说:对官职能力比我高的人,我尊重他,对官职能力比我低的人,我也不敢怠慢,甚至能帮则帮一把。可你诸葛恪却既犯上又辱下,仿佛天下就你老哥一人独立于世,这如何得了!
用诸葛亮和陆逊的点评来分析,诸葛恪杀子这事,就含有绝情无义的味道了。
我支持太子,你支持鲁王,这不是跟我打对台戏吗?让我如何下得了台。如今老大让我教育你,有啥教育的,还要你何用——这就是所谓:越是注重面子的人,做事就越无情和极端的道理。
很不幸诸葛恪显然就是这种人!这其实也是为何,最终他三族被杀的原因。明明兵败了,却容不得批评,见不得冷脸,用高压手段处理,故而只能换来更狠的“反弹”。
标签: 诸葛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