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性格特征的经济学涵义(转载)

犀牛历史 182 0

  经济理性、契约精神与文化包容

  ——上海人性格特征的经济学涵义

   稿件来源:新沪商

    ■ 文/干春晖 (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从经济的角度看,上海人的经济理性、契约精神与文化包容这三个特征特别值得关注。

    经济理性是上海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性格特征。在上海,大家对经济利益甚至是微小的经济利益也很敏感,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只有上海这里有“半两”的粮票。上海人具有很强的分析成本与收益的意识。在商业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说上海人做生意先拍脑袋再拍胸脯,东北人先拍胸脯再拍脑袋。这反映出上海人的精明,显示出上海人的经济理性。这一点是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在商业实践当中,上海人有比较好的契约精神。上海人在谈判的时候、签订合同的时候,谈得很细,甚至有些“小气”和斤斤计较的味道,但是一旦签订合同,有关内容放到合同里面去了,他们往往执行得比较认真细致。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一般不会推翻合同或毁约,这一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也正是由于上海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契约精神,使得社会对上海的商业环境评价较好。

    我想,这可能和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有关。在一个传统的封闭的社会里,由于人口总量较少,结构相对固定,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这使得一个人不诚实守信的记录可以通过闲言碎语流传,这些不守信的信息可以比较低成本地传播给其他人,从而使得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不愿意和他做生意。但是在人员流动频繁、人员混杂且大多都互不相识的上海,要考察对方的诚信和信用的成本则很高。我的邻居现在可能都不太认识,不用说我的客户和商业伙伴了。

    如果一个地方讲究信用,可以非常好地履行合同,这个地方的市场经济就可以得到有效发展,交易成本将大大降低。恰恰在上海这个地方,这些契约精神和中国其他城市的地方相比,是实践得最好的。我觉得,这一点实际上使得上海有了软实力,我觉得这是上海软实力里面最重要的一条。

    第三,上海人具有文化包容的特征。这不是经济学的概念,但却有经济学的涵义。上海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强烈的本土文化,他们的文化都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是文化交融形成的结果。上海文化本身的产生也是多种文化来源的结果,文化基因里面本身就有对外来文化比较容易接纳的特点,也就是说对外有一定的包容性。

    文化的包容性在经济学里面意味着,在上海这个地方有许多不同文化价值的人共同生活,有不同文化价值的人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同。而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意味着他们的需求、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都不同。衣食住行需求的不同,有可能意味着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也可能很不相同。这就导致在上海这个地方各种各样需求和各种各样的供给是五花八门的。就像生物学家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活方式导致需求多样性及所带来的生产服务的多样性,也使得上海这个地方多成为全国需求、生产最多样化的地方。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供给是如此多样化的时候,按照经济学的说法,他面临的选择就很多,需求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匹配。这使得上海的经济更加稳定,更有色彩,消费者的福利将进一步提高。

    相反,大家想想看,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对别的文化不能接纳,那么别的生活方式的供应就会受到抑制,这个地方的需求就变得很单一。那样,那个城市也就没有活力,没有丰富的色彩了。

    我认为上海人的这三个性格特征和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非常契合的,如果要说软实力,我看这就是上海的软实力。

标签: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