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长于军事,诸葛长于内政。诸葛亮虽说提出了预计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但是刘备攻打西川的谋略和决心却是庞统给的。
从大方向讲,诸葛亮是谋划者,而庞统是执行者。虽然夺取西川后,庞统即病逝,但是单帮刘备夺下西川一项,已经是莫大之功了。
如果互换的话,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在落凤坡死的会是诸葛亮,而庞统控制后续的蜀汉政权。庞统和诸葛亮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都是荆襄派的。要知道蜀国的现状主要是三派,第一是刘璋的原部署,也就是其父刘焉做益州太守时带去的人,比如黄权、刘巴等。第二是益州本地的豪强士族,比如谯周。第三就是刘备带去的荆襄派了。而对于抗魏这件事上,本土派和刘焉原部是兴趣不大的,而外来的'入侵'者也是统治者荆襄派是积极抗魏的。所以蜀国有此内部矛盾,内耗不可避免,这也是诸葛亮和姜维不停伐魏的一个原因,目的在于缓解内部矛盾,一致对外。蜀国后续灭亡的时候,其实也是谯周等本土派积极主降的,因为他们要维护的是自己利益而已,并非蜀汉政权。
好了,那我们分析了这些情况之后,再看,诸葛和庞统互换后,会有哪些变化?首先可以谈收复南中孟获这件事,诸葛亮做的其实比较完美,兵战为下,心战为上。收服了南中人的心。而庞统可能耐不住性子,会直接杀光反叛者,这样的结果是南中之地可能会一直是个大隐患。 第二个对比,诸葛亮六出祁山 屡次伐魏这件事上,其实诸葛亮的收获并不大,且劳民伤财,庞统的军事能力肯定要比诸葛亮强的,至少可能会奇袭子午谷吧,哈哈。 第三个对比,诸葛亮在人才培养和任用上有所欠缺,最典型的是三个人,一个是马谡,马谡是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有所侧重,是个很好的参谋,征南中时的'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就是马谡所谋,但是诸葛亮不听刘备劝诫,任用马谡当街亭的守将,以至于刚愎自用,失了重地,马谡被斩。这个事件,诸葛亮作为领导,责任也不小。首要责任是导致北伐失利,十分被动,其次是损失了马谡这样的人才,要知道蜀汉的人才后续并不多,更别说马谡这样的死硬抗魏派。而庞统则未必有这失误。第二个人是李严,李严是刘备托孤重臣,其重要性不比诸葛亮差,而两个人其实一直不和的,诸葛亮并没有用好李严,而庞统未必会这样。第三个人就是魏延了,要知道刘备攻取西川,文靠庞统,武就是魏延了,魏延入蜀后,职位一直很高,当汉中太守多年,庞统是很信任魏延的,魏延也遵从庞统的命令,而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却处理不好,没有达到最好的配合效果。
人事任用上分析完后,我们可以看下压制本土派和控制朝局上面,诸葛亮的效果其实并不好,黄皓乱政,谯周议降,蜀国其实比较散。而庞统的治人手段应该比诸葛亮强,可能会当机立断,整理朝局。
以上就是一点简单的分析,各位段友看看。
标签: 庞统和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