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小故事三则
欣逢盛世,我有幸作为区委书记,参与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实践,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在全省率先历史性地实现了脱贫摘帽,如期实现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五年来,我不仅走遍了广信区所有的行政村,而且跑遍了全区所有的自然村,并且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自然村去过三五遍。期间,经历了很多,收获也颇多,也留下了许多趣闻。在此,特分享3个扶贫小故事。
不治而愈
华坛山镇毛村村贫困户张雪凤是我的帮扶户,她因幼时患脑膜炎导致智力三级残疾,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随乡亲在德兴打工,小儿子还在上学。
2016年2月3日,我第一次来到张雪凤家里走访,看到的情况和镇村干部先给我说的一模一样:无论谁和她说话,她一概不理,全程也没有露出一丝笑容,我在她家厅堂看她的家境时,她还在屋外和村子里的小孩子玩。
帮扶过程中,每次我都会跟她聊聊家里的事。一开始,她总有点神情恍惚,答非所问。自从她儿子在外面找到事做后,再加上她家房屋也进行了提升,她逐渐变得喜欢和我说话了。我每次到她家,她都会面带笑容地邀请大家坐下,又是倒茶又是搬凳子让大家坐,聊天时也神情专注、对答如流。我走的时候还会送我上车,有时还给我送上一些自家晒的腌菜等。
2016年上半年,县里决定放在毛村发展光伏产业试点,村里动员全体贫困户入股光伏扶贫合作社。可是,张雪凤却不愿意入股,她说:“我家本来就这么穷,万一亏了怎么办,合作社我不参加了。”我上户再三向她说明,这是政府实施的贫困户受益工程,有风险政府都会为贫困户全面考虑的,不会让贫困户承担,她才加入光伏扶贫合作社。
2017年9月30日,毛村村光伏扶贫合作社进行第一次分红。她家得到分红1500元,特别是听说以后每年都有分红,她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生活更好了,烦心事少了,张雪凤也变得开朗了,笑容长挂在她的脸上。邻居们也奇怪:噫,张雪凤自打熊书记帮扶几年后,没打针没吃药,精神病却“不治而愈”,跟以前比就像是两个人,竟然与常人相差无几了。
帮人打工
2017年底,脱贫摘帽省检在即,全区脱贫攻坚进入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这段时期我几乎是时时想着扶贫、天天往村里跑。12月3日下午,我利用周末时间到茶亭镇前坊村暗查脱贫攻坚工作,没带其他人,只带了司机和记者。
为了能发现问题,推进高质量脱贫,我都是专往破旧房子、土坯房屋、简陋平房处走,现场查找“漏评、错退、政策落实、脱贫质量、上户帮扶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到湾塘自然村贫困户李春桃、张成仁家了解户上情况后,我便沿着村道一路往前走,准备看看山路的尽头是否还有贫困户。
沿着弯曲的山路步行几百米,前方右手边出现一个小鱼塘,左手边的坡上有几栋民房。爬上坡,眼前的情景让我很是惊讶:十余栋低矮的瓦房互相依偎着,很多已经破败不堪,仅有的四五户砖混结构的房子墙砖也是裸露的,老百姓入户路没有硬化,两边杂草丛生。
我蒙了,着急地一头扎进村口,随便找了两家,上户问了一些收入、支出、人口、劳动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我呆了,脱贫攻坚已经快到了验收阶段,还出现这种情况,实在不应该。我火了,基层干部这么不作为,正准备打电话让纪委监委对当地镇村进行问责,同行的记者发现了不对劲,说“这好像不是我们上饶县的”。
我随即习惯性地往老百姓客厅墙上一瞥,墙上没有张贴着贫困户及帮扶情况基本信息,门口也没有帮扶干部联系公示牌,只有一个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牌。仔细一看落款:铅山县鹅湖镇长港村。
我一愣,问老乡:“你们这里不是茶亭镇啊?”
老乡憨厚地笑着说:“我们这里是归铅山县鹅湖镇管,是两个县的‘插花’地带。”
我一下子有些尴尬,一不小心跑越县界,帮铅山来“打工”了。
狗有狗语
2017年11月19日上午,星期日,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我依旧只带着身边工作人员,不打招呼、不要乡村人员陪同,自行下到各个村旮旯头转转,看看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咋样。
车子从县委大院出发,行驶在茶亭镇前坊村到松坪村的山路上,前面拐弯处右边坡下,散落着一些不高的旧房子。从主路有几条泥巴路分别通向这些房子,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和身边工作人员商定分几路前往察看情况。
茶亭的狗多是全县出了名的。在村口就有一两条狗摇着尾巴站在那,看到我们前去,狗们不声不响的各自扭头往房子里跑去,不见了踪影。我也没在意,下乡这几年,狗见得多了,加上我来自乡下,打小就不怕狗。
于是,我独自一人淡然地沿着泥泞的黄土路下坡,站在民房门前的空地上,仔细打量着民房周边的环境:在几棵高大的板栗树下,两栋低矮土坯房紧紧挨着,墙体裸露,庭院地面上“铺”着些许落叶。北边方向,还有一户低矮的土坯房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显得有些单薄。
“老乡,有人在家吗?”我来到一户人家门口大声问道。屋里没有回应声。我正纳闷,里面突然传来一阵狗叫声,有狗向我冲了过来。俗话说的好,狗有狗语,人有人言。狗叫了几声,一条狗像听到了命令一样跑过来守住了一条路口,另一条狗也摆兵布阵一样守住另一个路口,还有2条狗也朝我这边跑过来,总共有5条狗。见此情形,我急忙随手捡起两块砖头握在手里,一边退到农家压水机旁边,站在压水机旁七八十公分高的洗衣池上,与几条狗对峙起来,一边掏出手机向随行的2个身边工作人员求援。
狗在三个不同的路口不停地朝我吠叫,它们围着我,狂叫并作出了随时攻击的姿态。
“畜生,畜生,别乱叫!”在这危急的时刻,屋里传来几声吆喝,随即走出一个80余岁、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朝我打量了一下,说:“你是熊书记吧,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你下乡的新闻,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呀?......”
老奶奶呵退了5条狗后,周边农户又有一个人走出屋子。我立即跳下水池,扔了手里的砖头,平复了一下心情,上前与他们交谈起来,详细了解村里几户群众的基本情况:家里几口人,身体好吗,平时都干什么活,生活怎么样,建了新房没有,日子过得紧不紧......
临近中午,情况了解透了,我们与她道别离开,隐隐听得他们在身后嘀咕:县委书记到村里边,不带乡村干部来,被几条狗围攻,真少见。(作者系上饶市政协副主席、广信区委书记熊孙魁)
标签: 历史故事摘抄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