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生试题解析来啦,山东等级考各科目试题解析看这里

犀牛历史 181 0

截至目前,山东省2020年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已经全部结束了,今天,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邀请专家对历史、生物、地理三个科目的试题进行了解读分析。加上昨天上线的物理、思想政治、化学科目,等级考所有考试科目的试题解析我们都已全部上线,考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

试题解析(文字版)

历史科目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析

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与要求,落实了考试评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服务选拔的同时,积极导向教学,发挥了考试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试题进一步明确了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一、试题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素质教育发展,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例如,试题第17题突出了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这一主题。无论是“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认识,还是周恩来等人少年立志报国、留学归国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国家的行动,都引导考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将历史学习所得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第18题中蕴含的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等价值观念,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文明户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信息,端正党风、加强党的领导等信息,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理解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历史学科在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试题基于历史学科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立徳树人”为核心,使考试评价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二、试题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

试题着眼于考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突出“素质立意”,不是简单的让考生“按考试要求解答问题”,而是注重让考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应该具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1.试题以对核心价值的考查为引领

试题将核心价值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强调考生在对历史事物进行事实判断基础上,对各种历史解释进行价值判断,引导考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引领考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增强考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考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此引领和保证了考试评价的正确方向。

2.试题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为导向

试题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作为实现考试核心功能的基本途径,将其融入了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之中。以第18题为例,按照常规设问,就是让考生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容易让考生陷入死记硬背教材的死胡同。今年的试题转变问题视角,以一个村支书工作笔记的史料价值设问,突出了对学科素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考生进行作答时,首先要了解材料作者及其身份,提取并整理笔记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实现了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考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时,要根据材料中提及的时间、空间信息,将问题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坐标上,这需要考生具备基本的时空观念;在此基础上,了解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现象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文本与作者的关联,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是作答本题的关键,而这一过程正是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现象进行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的思维过程。

3.试题以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为重点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知识获取、实践操作、思维认知等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发展水平,既区分了考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试题重视史料的运用和情境的创设,考生分析、解决问题时,必须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前提,这需要考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信息搜索、信息整理等知识获取能力;第8题、第13题、第16题等以历史图表创设问题情境,第17题要求考生表述成文、第19题要求考生就某一历史事件编写对话,是对考生数据处理、信息转化、应用写作、语言表达等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第13题要求考生对史料进行新的运用和解释,第16题通过人口分布信息判断地图的历史时期,第18题要求考生能分类说明材料的史料价值,集中考查了考生归纳概括、演绎推理、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认知能力。

4.试题以必备知识为考查的基础

试题所考查的必备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基本史事为主的陈述性知识,例如,诸子百家、王安石变法、国民革命运动、启蒙思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等等,都是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和历史发展线索,都是考生熟知的主干知识;二是基本的历史学科方法、技能和观念等程序性知识,如第16题要求考生提取历史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去判断其历史时期,考查了考生基本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时空意识等等。

三、试题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试题以考生为主体,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从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到评价策略运用等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新特征。

1.试题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主要考查形式

试题通过创设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考查和检验考生核心素养水平。试题情境类型多样,包括学习情境(史料、图表、历史叙述、史论等)、生活情景(第18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等)、社会情境(第14题关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的假想国地图等)和学术情境(第19题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史也是一部经济史的观点)等。试题情境层次丰富,第1题中两位思想家关于“义”的思想,是显性的、信息构成单一的简单情境;第8题近代西方列强侵华形势的变化,涉及政治、经济多维度的信息,需要考生进行比较和概括,则属于综合情境;第16、17、18、19题等主观性试题的材料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作答时需要实现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属于复杂情境。这些历史情境避免了考生对已有历史结论的死记硬背,架起了使考生回到历史现场的桥梁,实现了对考生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目标。

2.全面落实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试题注重考查的基础性。除试题所考查的必备知识都是学科主干知识、学科基本方法和技能外,试题基础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注重了问题设计与评价的层次性。选择题难易搭配;试题情境设置层次多样;问题设计由基础的信息提取,到基于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分析说明,再到辩证性、批判性的历史解释,层层递进;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分类、分层等质性评分方法的运用。这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分可得,使每个考生都有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提高了试题的适应性。

试题注重考查的综合性。试题注重历史事物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强调考查内容融会贯通。如第19题以英国咖啡馆的发展变化切入,考查了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同时,试题还实现了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的有机统一。例如,选择题虽然体量有限,但每道题都基本涉及了两个以上的学科素养要素,第13题更是涉及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六个要素,同时实现了对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考查的应用性。试题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发挥了历史学科的应用价值。第4题王安石“以工代赈”的措施,着眼于从长远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可以为今天的扶贫攻坚提供有意义的现实借鉴。第17题与考生的生活与学习相联系,有利于培养考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18题在情境设置上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让考生回溯历史,在全面客观了解20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基础上,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国情的认识,帮助考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注重考查的创新性。第4题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第13题要求考生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运用,对已有的历史结论进行辩证性、批判性思考;第14题对历史事物之间联系进行新的发掘;第19题要求考生编写对话,设置的是开放性、探究性任务等,都是对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考查的集中体现。

3.试题统筹兼顾,注重考查的整体性

试题统筹兼顾,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鲜明。试题在对必备知识的考查上,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个领域的内容分布相对均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个部分比例分配较为合理。试题在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上,每道试题都有所侧重,如第16题突出了时空观念,第18题强调了史料实证,第17、19题重点考查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素养。同时,从整份试题来看,试题以核心价值导向、思维能力导向为主线,考查目标涉及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关键能力的各个领域,考查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生物科目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等级考试生物试题评析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试题注重发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以考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注重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一、关注传统文化和科技前沿,树立健康生活及生态文明观,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不仅引导考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还聚焦现代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如第12题以一千四百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传统酿酒工艺为情境,考查了考生运用现代发酵工程知识解释酿酒过程的原理和现象的能力,同时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22题以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的脑-脾神经通路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为情境,关注我国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命健康做出的突出贡献。

试题引导考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热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020年初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第15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为情境,让考生了解所学免疫学知识在防疫抗疫、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方面的应用。癌症和遗传病都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探索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简捷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如第4题以利用检测血液中的cfDNA和cffDNA进行癌症早期筛查和遗传病产前诊断为情境,使考生了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爱护。

试题引导考生从系统的视角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考生保护生态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如第10题以建立濒危物种绿孔雀的自然保护区为情境,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19题以利用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治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的过程为情境,探索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新方法并警惕外来物种的潜在危害;第24题以有机农业及土壤生态系统为情境,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农业模式的优劣,树立绿色生态农业的理念。

二、贴近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引导考生学以致用,促进考生全面发展

试题情境设计贴近考生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第3题以高中基础实验的材料选择为情境,贴近考生学习实践活动;第8题以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节过程为情境,第15题以新型冠状病毒的两种检测方法为情境,贴近现实生活问题。

试题情境设置考虑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第9题以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第13题以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为情境,第21题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设计及在干旱地区的潜在应用为情境,关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励和促进考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立足考查知识与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导向作用,引导高中生物教学

试题知识内容分布合理,考查内容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能够全面检验考生对高中所学生物学必备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情况。试题与课程标准和高中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答案又回归教材,有利于引导中学积极推进生物学教学和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

试题将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内容的重心。如第5题考查考生从试题文字描述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释CDK1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并解释大麦黄矮病毒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原理;第7题考查考生在原有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能够依据题干信息中听毛细胞纤毛膜上特殊的兴奋产生方式,得出纤毛膜膜内外的K+浓度特点这一新的结论。

试题渗透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考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能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生命观念的考查如第1题以溶酶体酶的形成过程为情境,考查溶酶体酶无法正常形成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蕴含结构与功能观;第18题以高原性肺水肿为情境,考查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与平衡观;第21题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为情境,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合成和能量转化,蕴含物质和能量观。试题中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既包括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查,又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的考查。如第3题以实验材料黑藻为主线,综合考查了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条件的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高中生物常规实验;第20题以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探究为情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第22题第(4)小题在科研人员发现新神经通路的背景下,让考生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考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等基本实验设计原则。

四、贯穿基础性和综合性,关注应用性和创新性,服务科学选拔人才

试题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进行设计,维度间既相互关联,又有交叉和递进。如第2题以癌细胞的“瓦堡效应”为情境,既从基础性维度考查细胞呼吸不同类型的特点,又需考生结合题目情境综合性分析癌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第17题以电泳图结合家系图这种新颖的情境考查遗传规律,考生需结合题目中的多种信息综合做出判断,考点又回归基础性的遗传病类型、基因突变类型、限制酶识别特点、产前诊断等知识,体现了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第25题以通过改变水稻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来培育糯性水稻品系为情境,考点涉及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启动子的含义和功能,PCR技术的原理等,考查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思维解释通过修改启动子培育糯性水稻品系的原理。

地理科目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试题评析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山东省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充分体现了考试的育人、选才和导向教学的功能。

一、彰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发挥学科育人作用

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试题响应“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展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了考试的科学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作用。

1.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凸显地理学科核心价值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的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第18题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围绕区域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设计了3个递进式问题,引导考生形成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2.注重学科素养考查,突出地理学科思维方式

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试题从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维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用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思维方式,按地理学基本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要求考生在解决具体地理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地理实践工具、采用适宜的地理实践方法,迅速、高效地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例如,第17题围绕天气与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等必备知识,设计了3个问题,考查考生从地理空间格局的角度概括、辨识给定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并使用地理学科术语、符号予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落实素质教育考查要求,体现服务选才功能

试题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维度,对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进行考查,实现了对考生素质水平的有效评价,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好服务。

1.围绕必备知识,注重考查的基础性

选择题选项设置和非选择题问题设计,均围绕考生较熟悉的必备知识提供材料,对考试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既不偏离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也不超出考生应达到的认知水平。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资源与环境、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涉及到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第7题考查了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8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7题(1)考查了冷、暖锋的概念及符号表达。

2.情境真实多样,注重考查的综合性

试题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不同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等角度设计情境,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联系,培养考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例如,1~2题以“滑坡”为命题素材,围绕地质作用过程、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必备知识设置问题和选项,考查有关内外力对地貌形成发育的影响,地表演化过程中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的基础知识,试题的综合性显著。5~6题以同城化这一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作为素材,涉及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要求考生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

3.联系生产生活,注重考查的应用性

试题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围绕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设计试题,以地理观察、观测、考察、研学、体验、社会调查等方式呈现生产生活情境,考查考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3~4题通过北方某县“农地杨树化”这一现象,聚焦当今“三农”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引导考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和体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升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试题开放灵活,注重考查的创新性

试题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考生独立思考,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调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运用地理学科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和方法,提出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试题设计突破了思维定势,培养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第19题(3)有关西柳沟流域的治理,要求考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提出上、中、下游分区治理措施,体现了试题设计的开放性。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性答题,考查了考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围绕评价理念创设情境,发挥导向教学作用

试题共有13幅图件,涵盖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模式图、景观图等,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试题设计依托这些图件,创设了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提供了综合考查载体。试题情境给予考生必要、充足的信息,设计明确具体的地理问题,让考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地理思维发展过程,通过“以考促学”更好地导向教学,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

1.情境创设注重典型性、鲜活性

试题情境创设注重拓宽素材来源渠道,材料鲜活,表达通俗易懂,并隐含内在的学科逻辑。例如,第19题创设了中学地理研学情境,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研学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围绕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等设问,生动、平和、亲切,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

2.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生成性

试题的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围绕某一核心问题,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展开,设计层次清晰的问题链,引导考生运用地理思维,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试题的问题设计同时注重生成性,在情境中完整地呈现问题,引导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相关联,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生成。例如,第17题以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实地观测数据,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情境中涉及的“干线”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考生可以将其与冷、暖锋知识相关联,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生成“干线的形成机制及其引发的天气变化”这一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关注国家战略,弘扬时代主旋律

试题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主题选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考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树立人地协调观,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成为立德树人、导向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珠峰测量等涉及基本国策、国家战略、科技进步的内容,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标签: 中国历史时空示意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