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一部写中国历朝执政经验教训的智慧书

犀牛历史 91 0

一部写中国历朝执政经验教训的智慧书

——推荐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

山东省儒商研究会副会长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以正史为根据,以全新的视角生动形象地介绍历代王朝兴亡过程,有着守正创新的鲜明风格。每篇文章多数只有2000来字,但是讲了一个生动故事,呈现一段王朝兴亡的历史、亮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展示一条深刻规律,写得很好看也耐看。看得轻松,内里负载是很重的,实是以司马迁精神、司马迁风格用现代眼光写出的智慧书,使人在听故事中长知识,明事理,知兴替,开思路。对于周文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兴起,都介绍得生动有趣。

作者后记里写到,依据正史的记载,撰写一部《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把数千年中国历史以通俗故事的形式贯穿起来,呈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比较轻松地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并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受到启发。

《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是从司马迁《史记》开始的。司马迁实录精神和写作特征写作中得到体现。

中华民族的智慧,包含着历代执政智慧。新时代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中,包括“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长期执政,是当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而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说的是中华民族智慧中关于执政的智慧,是关于执政者的发展史、规律史、思想史、人才史,是一本执政大智慧的书。应时代所需,讲天下兴亡,有继往世之绝学、开万代之太平之功。定心一想,感觉这本书有四个好。

第一、主题好,对研究“长期执政”提供最好的历史滋养。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叙述了从黄帝开始一直到满清的二十六史,基本上是一本执政智慧的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个时代课题的焦点是怎样“长期执政”。我们知道"打江山"不必然就等于"坐江山"。历史和人民选择执政者并非就是一次完成,过往的选择结果不等于此后世代人民群众永远认同这个结果。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初心"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使命"回答"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职责问题。我们看到,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能够扣住这一属于灵魂的东西进行铺衍生发,洋洋洒洒167万字,虽然枝枝蔓蔓,然而在主线上、主题上、主调上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表现出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这是保持这一套丛书写作正确方向与水平的基础。我们一打开《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便看到尧逝世以后,老百姓悲伤哀痛,三年之内,四方之地没有人唱歌奏乐。可见,只要心系天下,真心为老百姓谋利益,百姓是不会忘记的。譬如分析秦国,从战国中期开始,秦献公、秦孝公、秦惠公几代兴国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起什么作用,作者都做了评点,抓住要害,重要的一条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六国是怎样灭亡的,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再譬如东汉历史,作者从光武帝刘秀开始,连说十四位皇帝,直到汉献帝刘协,一一评点。作者除了分析东汉衰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汉和帝之后皇权旁落,执政者不是为了国泰民安,而是追求自己集团的利益。大权一旦旁落,必然导致衰亡。如此看来,作者分明是写的一部执政王朝周期率的书。让人看得见到他内心里有一把尺子,就是执政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以此来评判历史重大事件。所谓新视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执政者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视野。

历史周期率问题,是历届领导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重视研究执政周期率的研究,通过一个个历史事实正面回答了时代之问。可谓在这个绷得最紧的时代之弦上弹了一下。这一套书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第二、风格好,忠于正史、敢发新论,有守正创新气象。

《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的基本特点,是“忠于原著,丰富史料;以史为鉴,启迪人生”。追求历史真实的史籍,首推正史。正史是由官方修撰或者认可,修撰者都是著名史学家,而且是后朝写前朝的历史,因而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二十六史”包括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十三个大的历史时期。作者撰写的每一篇历史故事,都是根据原著的记载写成的,都有史料做依据,没有进行虚构和编造。笔者在语言细节方面做了一些文字创造,但主要内容都是原著所记载的,增添的史料亦有依据。很多事情我们都是知道的,不过作者进行了重疏理,用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把深藏在作者心中的话说出来。有许多历史事件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认知。这部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作者的新视角。他的创新能力表现在:一是按照历史唯物论去阅读认识“二十六史”;二是在新时代的视野去写作故事;三是写出自己的观点;四是围绕主线,力图对一些流传不够完整、有头无尾的史记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增添新的内容;五是力图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来表述史记故事。我们注意作者往往在故事的结尾,有着个人的观点,常精当之至。例如广泛流传的禅让制,似乎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完美,更没有形成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对禅让制津津乐道,恐怕是对“有德者居之”民主制度的赞美、向往和期盼吧。作者的短评是很有见地的。孔子周游列国,徒劳无功,主要原因是礼、仁等儒家思想和政治主张,不适宜春秋时代动荡的现实,而到了汉朝,则是另一状态。作者常常是寥寥数语,在文章结束处说出见解,收画龙点睛之妙。在写《刘邦功绩大于秦始皇》时,认为刘邦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伟大人物,并将中国带入长期和平稳定的新时期。对于石敬瑭、桑维翰之流的所作所为,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不管什么时候,凡是依靠外部势力、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卑躬屈膝、毫无气节之人,都是会受到人们谴责的。他的评价,用极省俭的笔墨,透露自己深邃思考,更多地引导别人思考。行文公正客观,不偏激,沉雄稳健,但有个性,体现自己的独到的、特殊的见解。

第三、写得好,朴素凝炼、简洁明快、入眼入心,易读易记。

“二十六史”数量繁多,内容庞杂,语言晦涩,十分难读。该书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抓住重点,精选题材;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简洁利落,生动有趣;遣词造句,煞费苦心;气势贯通,势若行云。使人看了欲罢不能,看完总要思索一回,总要看下一章。把宏大的历史王朝演变缩编成故事连载,生动易懂,引人入胜,这分明是一个故事书,是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来写大历史的书,深得太史公笔法之真谛。例如,荆轲刺秦王在许多文学作品中,荆轲被塑造成一位反抗暴秦的英雄,作者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撰写《荆轲刺秦王并非心甘情愿》,还了历史本来面目,使读者能够了解到真实的历史,荆轲为了顾全大义和小义,不得不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细节写得真实、可信,可感、可叹。春秋的历史,实际上是强国争霸的历史。作者把五霸的特点写得细腻,不同的特点跃然纸上。作者对国运的理解深刻透彻,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分析恰到好处。

“二十六史”的兴衰过程,个别的通俗些,大多数比较难懂。重要的是故事讲得好,让人听得懂,便于记忆,便于流传。把中华民族的智慧用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写得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政权林立,更迭频繁,作者抓住主线,写得条理清楚,清清爽爽,让人能够轻松了解这段历史,实见功力。这本书可以作为专家研究的依据,政治家资政参考,也可以作为学生读的书,甚至是孩子从幼儿园就能听得懂的开蒙书。每篇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连贯,能够了解历史进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从而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总体印象。有这一本书,就把5000多年历史都掌握在手里了。而这本书是写的历代王朝,又能写得这么通俗易懂叫人记得住,能够流传下去。尽管语言平实,然而作用奇特,可望成为一部传世奇书,能进家入户流传下去。中华民族历史传承着治国理政的经验,祖先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的立国、兴国智慧,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开创更好的明天。历代统治者也曾寄希望于通过借鉴历史,少犯错误,走一条长治久安之路。正如我们所知,很多事情往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者“知易行难”,最终“事与愿违”。这部有司马迁实录精神和以人写史司马迁特色的鸿篇巨著,实是一部资政明镜。

因为这套书是167万字,13册470多个故事,是一个浩瀚的文化工程,我只是粗粗地浏览一下,还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尝出它的味道。现在正在连载,从10月26日开播仅两个多月,已经有36万人追踪阅读,好评如潮。初看感觉非常好,故向大家推荐这部奇书。(李锦)

来源: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标签: 各朝历史书籍推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