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碑帖学习指南》完整版

犀牛历史 86 0

《各家碑帖学习指南》完整版

特别说明:此文本为编辑之完善格式,一旦转至此处文本格式尤其是表格即可变为混乱状态,请悉知!

目录

1、 蔡邕 ------------------------------------------------------------------------1

2、 钟繇 ------------------------------------------------------------------------1

3、 张芝 ------------------------------------------------------------------------2

4、 王羲之 ---------------------------------------------------------------------2

5、 王献之 --------------------------------------------------------------------2

6、 虞世南 --------------------------------------------------------------------3

7、 褚遂良 --------------------------------------------------------------------3

8、 欧阳询 --------------------------------------------------------------------3

9、 孙过庭 --------------------------------------------------------------------4

10、薛 稷 ---------------------------------------------------------------------4

11、钟绍京 -------------------------------------------------------------------4

12、张 旭 ---------------------------------------------------------------------4

13、李 邕 --------------------------------------------------------------------4

14、颜真卿 ------------------------------------------------------------------5

15、怀 素 --------------------------------------------------------------------5

16、柳公权 ------------------------------------------------------------------6

17、张怀瓘 -----------------------------------------------------------------6

18、赵孟頫 -----------------------------------------------------------------6

19、苏 轼 -------------------------------------------------------------------7

20、黄庭坚 -----------------------------------------------------------------7

21、米 芾 -------------------------------------------------------------------7

22、蔡 襄 ------------------------------------------------------------------8

23、董其昌 ----------------------------------------------------------------8

24、何绍基 ----------------------------------------------------------------9

25、符:董其昌 --------------------------------------------------------10

、蔡邕 133—192 字伯喈,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

书体

作品

隶书

《熹平石经》

著作

《九势》

主要成就:创飞白书字体;校勘熹平石经,参与续写东观汉纪。

2、钟繇 151—230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书体

作品

《魏上尊号碑》

《魏上尊号碑》

六帖

《丙舍帖》

《还示帖》

《白马帖》

《常患帖》

《雪寒帖》

《长风帖》

五表

《宣示表》

《荐季直表》

《贺捷表》

《调元表》

《力命表》

注: 1、《魏上尊号碑》32行,行49字。 碑不书立石年月。

2、《受禅碑》 22行,行49字。 碑为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所立。高3.22米、宽1.02

米、厚0.28米,有穿。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3、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

4、《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

5、《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

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已远离钟体。

6、《宣示表》 小楷,295字

7、《贺捷表》又叫《戎路表》

8、《力命表》

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说,《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

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 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

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荐季直表》艺

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

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3、张芝 ?—约192 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字伯英,敦煌郡源泉县(今属甘肃酒泉

市瓜州县)人

书体

作品

《冠军帖》共32字

《二月八日帖》共32字

《终年帖》共 字

4、王羲之 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

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shàn县金庭(现浙江绍兴的嵊shèng州市金庭镇)

书体

作品

楷书

《黄庭经》

《乐毅论》

《曹娥碑》

《佛遗教经》

行书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

《姨母帖》

《平安帖》

《何如帖》

《奉橘帖》

《孔侍中帖》

《寒切帖》

《远宦帖》

《二谢帖》

《雨后帖》

《秋月帖》

《都下帖》

草书

《十七帖》

《初月帖》

《行穰帖》

《龙保帖》

《上虞帖》

《长风帖》

《贤士帖》

《飞白帖》

《平安帖》

注:①《兰亭序》28行,共324字

②《快雪时晴帖》 共28字

③《丧乱帖》 共62字

④《姨母帖》 共22字

5、王献之 344—386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字子敬,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书圣”王羲之第七

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书体

作品

《中秋帖》

《鸭头丸帖》

《淳化阁帖》

注:①《中秋帖》 共22字

②《鸭头丸帖》 共15字

③《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6、虞世南 558—638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

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孔子庙堂碑》

《破邪论》

行书

《汝南公主墓志铭》

《摹兰亭序》

《唐人摹兰亭序三种》

注:①《孔子庙堂碑》35行,每行64字。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

②《唐人摹兰亭序三种》其中之一传为虞世南的墨迹。

7、褚遂良 596—659 唐代政治家、书法家,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书体

作品

楷书

《伊阙佛龛碑》

《孟法师碑》

《房玄龄碑》

行书

《雁塔圣教序》

注:①《雁塔圣教序》共1463字。

8、欧阳询 557—641 唐代著名书法家、字信本,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碑》

《虞恭公文彦博碑》

《皇甫诞碑》

行书

《仲尼梦奠帖》

《行书千字文》

注:①《九成宫醴泉铭》共1200字。(24行,行50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

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

②《化度寺碑》共1155字(35行,行33字)

9、孙过庭 646--691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书体

作品

草书

《书谱》

注:①《书谱》共351行,3500余字。

10、薛稷 649—713 字嗣通,唐朝大臣、书画家,师承虞世南、褚遂良。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信行禅师碑》

11、钟绍京 659—746 字可大,唐代江南第一宰相、兴国清德乡(今江西兴国县长岗乡上社)人,钟繇第17代世孙

书体

作品

楷书

《灵飞经》

《唐人小楷字帖》

12、张旭 约675—约750 唐代书法家,史称“草圣”,字伯高,一字季明,别号张长史,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书体

作品

狂草

《古诗四帖》

《肚痛帖》

草书

《心经》

《千字文残石》

楷书

《郎官石柱记》

注:①《肚痛帖》30字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13、李邕 678—747 字泰和,别称李北海,唐代书法家,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

书体

作品

《李思训碑》

《岳麓寺碑》

主要成就:

撰写碑文

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

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叶有

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

麾将军李秀碑》等。传世书迹以《李思训碑》、《岳麓寺碑》最为世人重视。

14、颜真卿 709—784 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东方朔画赞碑》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元结碑》

《妙喜寺碑》

《颜杲卿碑》

《李玄靖碑》

《韦缜碑》

《颜允南碑》

《颜允南碑》

《马璘碑》

《臧怀恪碑》

《颜秘监碑铭》

《颜乔卿碑》

《殷践猷碑》

《张景倩铭》

《元子哲遗爱碑》

《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

《小字麻姑山仙坛记》

《大唐中兴碑》

《颜含大宗记》

《宋广平碑》

《重建颜含碑》

《八关斋会报德记》

行草

《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自书告身帖》

《裴将军帖》

《刘中使帖》

《竹山堂联句诗帖》

《湖州帖》

《奉使帖》

《与夫人帖》

《捧袂帖》

《文殊帖》

《鹿脯后帖》

《朝回帖》

《鹿脯帖》

《蔡明远帖》

《峡州帖》

《移蔡帖》

《郭仆射书》

《华严帖》

《乞未帖》

《守政帖》

《南来帖》

《刘太冲帖》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注:①《多宝塔碑》共2244字(34行,行66字)

②《颜勤礼碑》共1667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③《东方朔画赞碑》共1073字(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两侧各3行,行30字)

④《麻姑仙坛记》共901字(凡46行)

⑤《祭侄文稿》共23行,234字;

⑥《争座位帖》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⑦《自书告身帖》

15、怀素 737—799 俗姓钱,字藏真,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

书体

作品

草书

《自叙帖》

《苦笋帖》

《圣母帖》

《论书帖》

《食鱼帖》

《藏真帖》

《律公贴》

《北亭草笔》

《小草千字文》

《大草千字文》

《四十二章经》

注:①《肚痛帖》30字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16、柳公权 778—865 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金刚经刻石》

《冯宿碑》

行草

《伏审帖》

《十六日帖》

《辱向帖》

《蒙诏帖》

《王献之送梨帖跋》

注:①《玄秘塔碑》共1302字;

②《神策军碑》约700余字;

《神策军碑》已有200多字漫漶不清,字口清晰的有400多字。《神策军碑》拓片原装两册,其中的下册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便已失传,上册则被著名收藏家陈清华夫妇带到香港。1955年和1965年,陈清华因生活窘迫,曾两次大批出售所藏古籍,其中便有《神策军碑》上册。这两次大宗典籍转让,都在国际收藏界引起极大关注。

虽然新中国当时财力有限,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有关部门曾两次斥资回购典籍。其中1965

年那次,文化部以25万元从陈清华手中收回包括《神策军碑》在内的珍贵善本18种,碑帖拓片7种,

一共25种102册。据说,当时用于回购典籍的这25万元,相当于全国大学生一年的伙食费。而回购的

图书中,还包含了《蜀石经》、《梦溪笔谈》等精品典籍。

17、张怀瓘 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扬州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

书体

作品

著作

《玉堂禁经》

《六体书论》

《文字论》

《书断》

《书议》

《书估》

《论用笔十法》

18、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

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胆巴碑》

《洛神赋》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道德经》

《临黄庭经》

《兰亭十一跋》

注:①《胆巴碑》共923字;

②《洛神赋》共 字;

③《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共 字;

④《道德经》共 字;

⑤《临黄庭经》共 字;

⑥《兰亭十一跋》共 字。

19、苏轼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书体

作品

《司马光碑》

《赵清献公碑》

《宸奎阁碑》

《浴日亭记》

《黄州寒食诗帖》

《赤壁赋》

《江上帖》

《祭黄几道文》

《梅花诗帖》

《近人帖》

《怀素自序》

《李白仙诗帖》

《一夜帖》

《东武帖》

《与范子丰》

《致南圭使君帖》

《北游帖》

《令子帖》

《宝月帖》

《致若虚总管尺牍》

《渡海帖》

《醉翁亭》

《新岁展庆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中山松醪赋》

《人来得书帖》

《洞庭春色赋》

《答谢民师论文帖》

《次辩才韵诗》

注:①《黄州寒食诗帖》共 字;

②《赤壁赋》》共 字;

20、黄庭坚 1012--1067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书体

作品

楷书

《伯夷叔齐墓碑》

《狄梁公碑》

行楷

《瘗鹤铭》

行书

《松风阁诗帖》

《题中兴颂后》

《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

《婴香方》

《游青原山诗》

《王长者墓志稿》

《荆州帖》

《伏波神祠字卷》

《经伏波神祠诗》

《龙王庙记》

《李白忆旧游诗卷》

《书赠李方叔真迹卷》

《狄梁公碑》

《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

草书

《诸上座帖》

21、米芾 1045--1105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字元章,号山谷道人。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

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书体

作品

<行书>

《蜀素帖》

《留简帖》

《伯充帖》

《紫金研帖》

《竹前槐后诗卷》

《研山铭》

《岁丰帖》

《知府帖》

《苕溪诗卷》

《珊瑚复官二帖》

《清和帖》

《箧中帖》

《乐兄帖》

《方圆庵记》

《苏太简参政帖》

《值雨帖》

《逃暑帖》

《盛制帖》

《中秋诗帖》

《穰侯出关诗帖》

《公议帖》

《彦和帖》

《吾友帖》

《论草书帖》

《向太后挽词帖》

<行书>

《新恩帖》

《来戏帖》

《烝徒帖》

《王略帖赞》

《秋暑憩多景楼帖》

《自叙帖》

《韩马帖》

《丹阳帖》

《吴江舟中诗》

《致伯修老兄尺牍》

《向乱帖》

《粮院帖》

《恶札帖》

《临沂使君帖》

《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焚香帖》

《惠柑帖》

《政事帖》

《致伯充尺牍》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晋纸帖》

《贺铸帖》

《三吴诗帖》

《法华台诗帖》

《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

《甘露帖》

《真酥帖》

《戏成诗帖》

《提刑殿院帖》

《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臈白帖》

《陈揽帖》

《道林诗帖》

《拜中岳命作》

《叔晦张季明李太师三帖》

《乡石帖》

《建州帖》

《虹县诗卷》

《淡墨秋山诗帖》

22、蔡襄 1012--1067 北宋名臣,书法家、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

还是蔡襄。

书体

作品

楷书

《兰亭》

《远蒙帖》

《山堂诗帖》

《虹县帖》

《脚气帖》

《洛神赋十三行》

《大研帖》

《安道帖》

《入春帖》

《陶生帖》

23、董其昌 1555—1636 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书体

作品

草书

《倪宽赞》

《白居易琵琶行》

《前后赤壁赋册》

《草书诗册》

《三世诰命》

《袁可立海市诗》

《烟江叠嶂图跋》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后世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明朝著名画家蓝瑛、王鉴、袁枢等拜其为师,蓝瑛的著名作品如《白云红树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袁枢的作品《平泉十石图》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松溪泛舟图》于2013年9月17日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出现。

24、何绍基 1799—1873 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书体

作品

草书

《惜道味斋经说》

《东洲草堂诗·文钞》

《说文段注驳正》

符:

说明:本'董其昌'符文为网络收集整理而成,以供学习交流参考便利,如存不妥立即删!

董其昌

● 潜心书画

在研习经史之余,董其昌与同僚诸友切磋书画技艺,纵论古今,品评高下。又从韩世能那里借阅晋、唐、宋、元法帖宝绘,心摹手追,有时废寝忘餐,因而学问大进,开始在京中有些名气。在家乡,董其昌筑“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香光室”等,牙签玉轴,左图右史,置身其中,著书立说,探究古今书画艺术。他不遗余力地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佶、米芾诸名家法书,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刊刻《戏鸿堂法帖》行世。病休松江时期,他正值四十余岁的盛年,广闻博识,采集众长,悠居林泉,心闲手熟,创作了《葑泾访古图》《鹤林春社图》《浮岚暖翠图》《神楼图》《西湖八景图》《溪回路转图》等许多描绘江南风光的著名山水画。

● 艺术成就

董其昌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

● 绘画 仿黄子久江山秋霁图卷

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凭借自己对古人书画技法得失的深刻体会,他摄取众家之法,按己意运笔挥洒,融合变化,达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他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脱窠臼,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会于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他在天启二年,67岁时临摹北宋范宽的《》采取青绿设色、水墨兼并浅绛的综合绘画技艺手法,充分表现出他的人物工笔精湛、山水风格独特画坛艺术自然传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画风在当时声望显著,成为“华亭派”的首领。

董其昌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须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的设色山水,或用杨升没骨法,从彩笔代替墨笔,完成线条、轮廓、钩、勒、皴、擦,尽态极妍,不为刻画;或仿黄公望的浅绛法,参以赵大年、赵孟頫的青绿法,别树一格,层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机盎然。

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色彩。但是他兼长书法、诗文,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董氏的创作,因而成为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

如《遥峰泼翠图》,整个画面不过是干远景而已,笔墨也很简单,但神韵、骨力俱足。画面的前部作一隅坡脚,缀以数块荒石。坡脚上有三株老树,交错而立。中间一株是夹叶树,稍事勾勒,却枝叶备见;旁边两株的树叶,则充分发挥泼墨的作用,左以直抹示盘曲,右以横点示傲岸,浓淡相间,一派生机。画面上部以淡墨一抹而就,远山横贯,仅见轮廓隐人天际,山体却茫茫然,仿佛烟岚萦绕,雄浑无比。作者再用浓墨在一片淡远的景色中,染出几处高低错落的树叶,远近有致,层次丰富,烟云流动,充塞渚岸。左侧绘有小坡,坡上以横墨抹出数株直树。中间汪洋大水,不施笔墨,而万顷湖面浩瀚无涯之气势跃然纸上。此图长225厘米,宽75厘米,如此大幅立轴,只寥寥地布置些近树远山,就把握住整个画面峰遥、水阔、树翠的神情。这正是董其昌巧妙地运用“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合之,乃成画诀”的结果。全幅似疏似漏,但没有照应不到的地方,用笔爽利遒劲,又含蓄灵秀,纯以墨色气势的润泽、醒目而动人遐思。如不是熟练地掌握“空处有画”的本领,就不会有这样高明的布局。有人认为这是董其昌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书体结构中触悟而得,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整幅立轴不设色,但面貌清丽,有咫尺千里之势,给人以远深宁静的感觉。

再如他暮年所作《关山雪霁图》,山峦林壑,绵延无际。右方重峦叠嶂,气势沉雄。中间幽壑重重,峭壁矗立,村落、丛林、流泉、山径,错落有致,杂而不乱;大江曲折跌宕其间,虽有干岩万壑,亦无窒碍不通的感觉。左方云烟弥漫,浸淫树石,路遥山重,隐人微茫,深远莫测,意味不尽。图中以渴笔钩勒峰峦山石,皴擦的运用极其准确、灵活,而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山冈陵石的凹凸明暗,则以横点巨苔,配上淡墨直皴的层层渲染来加以完成,技巧纯熟,无懈可击。意境朴厚深邃,很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全图用笔老辣生拙,骨力练达,墨气鲜润,绝去甜俗,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卷尾数行行楷跋文,书体娟秀刚劲,更使此图富有书卷气,爽朗潇洒,自具风格。正如中国当代书画家南山乐山评论董其昌的艺术特点说:董香光(董其昌)满腹经纶,故能笔清墨润,山色如洗,宁静深邃,绝无尘垢。

● 书法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 艺术影响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后世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明朝著名画家蓝瑛、王鉴、袁枢等拜其为师,蓝瑛的著名作品如《白云红树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袁枢的作品《平泉十石图》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松溪泛舟图》于2013年9月17日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出现。

● 主要作品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极多的书画作品,流传至今的也很多,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其中已定论为真迹的收藏在故宫、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绘画方面较著名的有:《高逸图》轴,作于63岁,略仿倪、黄、笔墨丽秀是中晚年佳作;《关山雪霁图》卷,作于81岁,是老年的用力之作,根据卷末自题,此卷是从关仝的《关山雪霁图》原幅改写而成。藏于故宫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月赋》卷,作于47岁,取法唐晋,笔画秀娟,是早年小楷书精心之作;《东方先生画赞碑》,作于50岁,所作楷书,师法颜真卿,字体规整,行气疏朗,是中年时期楷书代表性杰作;《三世浩命》卷,作于71岁,楷书、师法颜真卿,结体端正,法度严谨;《岳阳楼记》卷,作于54岁,大行书,师法颜真卿、李兆和(李北海,即李邕)。运笔中锋直下,转折流畅,反映了中年时期行书面貌。《路马湖记》卷,代表晚年行书之作;《观海市》,作于69岁,以"米家法"为其同年袁可立所书,十分秀逸飘洒,成为山东蓬莱阁上的传世名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有:山水画《江干三树图》、《秋兴八景》大画册(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杰作,与此同样还有一本大画册,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书法作品《金沙帖》;天津博物馆有一幅其晚年为同年袁可立所创作的《疏林远岫图》(2012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南京博物院藏有书法作品《松江府制诰》;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16幅《董其昌纪游册》,本为河南袁可立家藏品,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画《昼锦堂图》卷。

标签: 各朝历史书籍推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