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祁镇

犀牛历史 113 0

我眼中的明朝十六帝之朱祁镇

  姓名:朱祁镇

  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庙号英宗,谥号睿皇帝

  生于北京

  在位时间:1435—1449年、1457—1464年

  年号:正统、天顺

  陵墓:北京明十三陵之裕陵

  明英宗朱祁镇是唯一一个在明朝诸帝中做过两次皇帝的人,这得益于他“传奇”的经历,然而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大明王朝从建立以来第一个“败家子”。

  他的人生经历虽然称得上“传奇”,但却并不丰富。两件事去描述他的一生,似乎足矣。

  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于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此时距大明王朝开国仅81年,距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北征死于榆木川也仅25年。

  说起明之土木堡之变,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大明王朝第一代权宦——王振。王振本人原本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功名只到举人,后感觉自己富贵无望,不惜自阉入宫。这让我想起了春秋齐桓公时的易牙与竖刁。王振自阉入宫,并不是其道德有多么高尚,自愿去侍奉“君父”,说到底还是为了谋求富贵。通常,一个人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失去什么,就会在得到那样东西之后加倍索取什么或者与其等价值的东西。比如,某个人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了个官,在其做了官之后必然要加倍捞回来,或者摸索谋取更大的官职的捷径。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王振他失去了什么?然后再想想以后的王振会是什么样,还会觉得奇怪吗?

  想来,大明王朝也是该此一劫,这位王振,被选入宫以后,竟然被选为太子的老师(当然不是那种正式的老师,类似于伴读吧),但毕竟从此接近了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天子。讽刺的是,那位选王振给太子朱祁镇当“伴读老师”的不是别人,就是缔造被后世人称之为“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我无话可说,我只能说明成祖朱棣昔日的“好圣孙”真的是有“眼光”。

  在这位“王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明英宗朱祁镇是对其“言听计从”,言必称其为“先生”。虽然,傍上了明英宗朱祁镇这棵大树,王振前期也不敢放肆,在众人前装的“规规矩矩”,倒不是他“痛改前非”了,等等,哪里不对?他那时大概还没有什么“前非”可改,那就姑且称之为“良心发现”了吧。倒不是因为他“良心发现”了,而是因为太皇太后张氏的存在(这是明朝有名的贤后),加上前朝三位元老重臣“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的存在,自知不敌。才“安分守己”过了几年。不过那时的他并没有闲着,在暗中一直积极的培植着自己的“党羽”。

  公元1442年(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病逝,而此时“三杨”中最富谋略的杨荣也早在正统五年的时候病死,杨士奇也因其子杀人“被逼”辞职。“三杨”中仅剩杨溥在朝,自然是“独木难支”。很不幸,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中,王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开始了他的“撒欢”之路。而明英宗朱祁镇则“似乎”差点儿成为了他心甘情愿的的“陪葬者”。

  公元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瓦剌的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明朝政府邀赏,宦官王振“一反常态”(以往王振都是勾结瓦剌骗取明朝政府赏赐)不肯多给赏赐,并要核实人数,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强行减去马价五分之四。瓦剌也先大怒,于当年七月,分四路大军向明内地侵扰,明军屡有失利。

  史载,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蛊惑与挟持”下,准备御驾亲征,众臣虽屡加劝阻,终无济于事。我突然感觉到宦官王振的能耐好大,不仅可以“蛊惑”皇帝,竟然还可以“挟持”皇帝了,远胜于后世的权宦刘瑾、冯保、魏忠贤之流。仿佛这一切都是宦官王振的错,英宗皇帝朱祁镇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别人认不认同这个官方说法我不晓得,反正我本人不敢苟同。有明一代,太监的权势再如何滔天,也不过是皇帝的附属品,其权力合法性来源于皇帝,只要皇帝不鸟他,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公元1449年7月16日,明英宗朱祁镇命其弟郕王朱祁钰(后来的景泰帝)据守北京,然后自己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临时拼凑的50万大军(实际20万),还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等,终于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可以说是“马背上的天子”,明宣宗朱瞻基虽然比不上前两位,倒也有过军旅的经历。而时年二十二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呢,不要说“猪肉”没吃过,就连“猪跑”也是没见过的 。御驾亲征,完完全全就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与不知天高地厚的“想当然”。

  宦官王振虽然于明之土木堡之变负不起主要的责任,但他作为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最为积极得力的“鼓吹者”,其责任不亚于明英宗朱祁镇。探到前方局势不妙,行军计划本为从紫荆关取道回京,不料王振中途改了主意(史书上说是他怕大军踩坏了他家乡的庄稼,至于是否与明英宗朱祁镇有关,不得而知。但他毕竟默许了王振的这一行为,在结果上来讲他并不无辜)一意折向了宣府方向,最后明军为瓦剌大军追上,于土木堡中伏。

  土木堡一役,明军二十余万人中伤者过半,死者三分之一,文武官员死伤数十人,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辎重损失无数。太师英国公张辅、驸马都督井源、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等五十二人皆战死于其中。另外,老天有眼的是,那个“害群之马”王振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举国震惊,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幸赖于谦等大臣当机立断,拥立明英宗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尊明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不过当时于谦提了一个口号挺有意思的,“社稷为重,君为轻”(这要是在太祖朱元璋时代,绝对活不过三天)。既拥立了新帝,国中也就有了主,也先挟持明英宗作为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的计划也因此泡了汤,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谦功不可没,只是最后不幸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嗯,再来谈谈,我们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史载,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的很长一段时间,过得总体来说还很不错(当然,是不能跟他在京城当皇帝时比了),此外据传他当时在瓦剌的表现也是很不凡,一直沉着淡定,从无沮丧之色,待瓦剌人不卑不亢,对待自己的侍从也很随和,颇得人缘。瓦剌一方对待他也很友好,他还和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完全不像是一个“阶下囚”的待遇,倒像是一个远方而来的贵客。有人把这一切归功于明英宗朱祁镇“巨大的人格魅力”,说是他的人格魅力使然。但是恕我天资愚钝,我实在想象不出,明英宗朱祁镇一个“阶下之囚”能有什么“人格魅力”可言,假如真有什么“人格魅力”,土木被围之时,他何不展现出来,救满朝文武一下,即便他不愿救大家,难道他还能忍心不救自己,不救他敬爱的“先生”(王振)吗?归根结底,还是瓦剌一方,觉得明英宗朱祁镇“奇货可居”,留着他有好处可捞而已。

  “南宫上皇”,这名字听上去,挺美。殊不知,易有乾卦,上九爻,贵而无位。

  瓦剌的也先原本指望拥有明英宗朱祁镇这张王牌,可以从明朝政府手中获得很多好处。不料,明朝政府这边,棋高一着,明英宗朱祁镇,瞬间被架为了“太上皇”,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王牌”变“弃牌”,也先,没奈何,最后表示,愿意送明英宗朱祁镇回来。可是有人不乐意了,不是别人此人正是明英宗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就是现在的景泰帝朱祁钰。 说来也能理解,从来“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要是回来了,他这个皇帝怎么办?自古以来,为得皇位不择手段的人不计其数,可见这个位置的诱惑力有多大,况且以前朱祁钰没有坐上哥哥这个皇位以前还好说,如今坐上了,体会到了亿万人之上的感觉,如今再要让他下来,不是很难吗?退一万步讲,即便明英宗朱祁镇这个“太上皇”回来后没有威胁到他的皇位,安安静静的做他的“太上皇”,明代宗朱祁钰也难免“芒刺在背”。那索性,就不要回来好了。可他虽然这么想,但也先那边既然已经先行打好了招呼,这边也就不能不略作回应。说实话,本来景泰帝朱祁钰也没想搭理这茬儿,只是后来在于谦等大臣的坚持下(大概,令于谦没想到的是他迎回来的人,最后却要了他的命),才勉强派出使臣去瓦剌那边看看,没成想使臣自作主张迎回了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于是,在明景泰元年的八月十五日,明英宗朱祁镇回到了阔别近一年的京城。

  不过,明英宗朱祁镇回来的日子并不好过。以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如今则是,兄弟相见,分外眼红了。我们无法得知兄弟俩见面说了什么,我们只知道明英宗朱祁镇自从景泰元年回来就一直被锁在南宫,直至发生所谓的“夺门之变”。七年间,宫门被锁,锁以铅灌之,以锦衣卫守之,食物也只能从门洞里递进来。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被废掉。看到这里,大家似乎觉得景泰帝朱祁钰太过分了,明英宗朱祁镇太可怜了。是的,明英宗朱祁镇,太可怜了,可这一切又都是谁造成的呢?如果把这两兄弟的位置对调一下,被囚的是景泰帝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会不会比他做得好呢?屁股决定脑袋,我们不必过分苛求景泰帝朱祁钰,如果把大多数人放在景泰帝朱祁钰的位置上未必有多少人比他做的好,也可能会更过分呢?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受了很多皮肉之苦,也在这七年里时时刻刻有着生命危险,但他到底是幸运的,幸运在他遇到的是朱祁钰,而不是朱元璋、朱棣那样的“雄猜之主”,要不然,他能不能等到“夺门之变”,抑或是“夺门之变”,还会不会发生,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

  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明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首的投机者趁机发动所谓“夺门之变”,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位。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认为石亨有首功,封其为忠国公。徐有贞被拜为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爵武功伯。曹吉祥,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督三大营(当然这三个主要的投机者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后话)。当然我们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还没有忘记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先生”,当年下诏为王振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并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其建立旌忠祠,予以祭祀。明英宗朱祁镇对他的先生“王振”可以说真算得上“有情有义”,那些为他战死的老臣如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人他怎么没想到呢,他置他们于何地?他的这一做法,不免令忠义之士齿冷心寒。

  公元1457年天顺元年一月二十二日(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并迫害于谦所荐之官员。二月十九日,景泰帝朱祁钰“暴毙”,时年仅三十岁。谥曰戾(明英宗朱祁镇给景泰帝朱祁钰的恶谥。戾者,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葬金山(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毁其所建寿陵,令其嫔妃尽皆殉葬。

  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这个皇帝我真的无话可说,他这一生唯一做对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自己临死前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

  人们都说明亡实亡于万历,如果再往前推推,明英宗时期应该也数得着吧。

  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于地下与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两位雄猜之主相见时,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大明英宗皇帝的一生:

  公元1427年(宣德二年)明英宗朱祁镇生。

  公元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时年九岁。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公元1450年(景泰元年)八月十五日“北狩”(被俘)一年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回京。

  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同年,正月二十一日改元天顺。

  公元1464年2月23日(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七岁,葬于明裕陵。

标签: 明朝十六帝个个是奇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