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大国重器、氢弹之父,这些词用在于敏院士身上,都不足以概括其波澜壮阔的人生。其贡献之卓越,成就之耀眼,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科学家对国家的意义!于敏院士对中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
超级天才——于敏
超级天才——于敏我们从小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院士。却不曾知道,于敏和邓稼先一起工作的过程中,能进入某些领域,真正负责临门一脚的,正是于敏院士。
于敏绝对称得上是,世界级的绝世天才。可就是这样一位天才科学家,却很少被人知晓。
1944年,于敏考入北大物理系,因为酷爱数学,于敏经常一有时间就去数学系旁听。在一次数学系组织的考试中,因为试卷极难,数学系的天才们平均分不足20分,最高的也不过60 分,但就在这时,老师批出了一份100分的试卷,一张属于旁听生于敏的试卷。
一时间,于敏在北大名声大噪,成了那些天才们眼中,真正的天才。于敏研究生毕业的第二年,美国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于敏
当时正值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受到了美国核武器的严重威胁,伟人当即下达了紧急的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有!”
就这样,于敏在钱三强和彭桓武的邀请下,加入了原子能研发的工作。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于敏的论文,让我国的原子核研究,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他与杨立铭教授合著的,《原子核理论讲义》,是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专家朝永振一郎,亲自跑到中国,点名要见于敏这位奇才,当得知于敏竟然没有任何留学经历,研究完全从零开始之时,朝永振一郎忍不住称赞道:于敏真是中国的“国产士专家1号”!
于敏
1961年,苏联引爆了氢弹“沙皇炸弹”,其威力是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的3000多倍,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
看到氢弹威力比原子弹大那么多,中国决定加紧对氢弹的研发。1961年的冬天,钱三强再次找到于敏,希望于敏能加入氢弹的研发工作。
这让于敏十分很错愕,要知道原子弹和氢弹,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于敏对原子弹的研究有十几年了,而对氢弹领域的相关知识,是完全空白的状态。
出于大局考虑,于敏最终决定接受这个难题,在对氢弹毫无知识储备的情况,于敏靠着一张白纸和计算尺,经过废寝忘食的计算,终于在1965年,完成了氢弹的理论突破。
“沙皇炸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的西南部,随着一声巨响,中国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一时间,世界震惊了,尤其是美国和苏联。
他们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方的资料泄漏了,在对自己内部做了排查之后,最终得出了结论—这是中国人,完全自主研究出来的!
要知道,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没有任何外界援助的中国,竟然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于敏院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领中国实现核突破,吊打了同期西方,半个世纪的几代科学家,让中国有了足以平视美国的底气!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在中国,可以肯定地说,有90%的人都知道赵忠祥,而同样,有90%的人,不知道赵忠尧。赵忠尧是谁?如果不是诺贝尔评委会的失误,赵忠尧必定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赵忠尧是我国的原子能之父,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为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枚氢弹爆炸、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破土动工,有一半的技术力量,都来自赵忠尧和他的学生们。
1942年,赵忠尧从南京高等师范毕业,毕业后,赵忠尧留在了,南京高师扩建的东南大学。在这里,赵忠尧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叶企孙从国外回来后,在东南大学任教,赵忠尧就是他的助教。
原子能之父—赵忠尧
1923年,清华大学成立了物理系,请叶企孙前往担任系主任,赵忠尧也成为了清华的教员,担任实验课程。
在清华的工作中,赵忠尧愈发感受到中国与西方,在科技上的巨大差距,为此赵忠尧不惜自费前往美国留学,决定学习前沿科技,学成报效祖国。
1930年,赵忠尧完成了,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实验,他的结论震惊了当时的物理界。
仅仅只有28岁的赵忠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测到正电子,后来的实验更让他成为世界上,首次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个发现足以使赵忠尧获得诺贝尔奖。
赵忠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测到正电子
但却因为诺贝尔评委会的失误,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比赵忠尧晚两年,才发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
安德逊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83年,也写出了当年的故事:在加州理工学院时,我与赵忠尧同为研究生,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我的研究是受赵的启发才做的。他设立了核物理课程、创办了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的开拓者。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让赵忠尧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他躲开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关的严密检查,将自己几年来收集到的加速器零部件,分别装入30多个箱子,与购买的教学设备混一起,一同运回了祖国大陆。
赵忠尧
加速器是制造原子的核心设备,回国后的赵忠尧,用加速器的零部件,建成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之后又制成了250万电子伏的静电加速器,对我国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忠尧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对于自己应获诺贝尔奖,这个迟来的肯定,他也淡然处之。不为人知的赵忠尧,才更应该被更多的国人熟知和称颂。
“大丈夫,当如是!在数学上,我能与古人神交”,这是丘成桐选择数学,最为一生追求的理由,丘成桐,也成了国际知名数学家里,最富诗意的一位数学家。
丘成桐
丘成桐的“卡拉比猜想”丘成桐,是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知名的数学家。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院士。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他对微积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丘成桐非常爱阅读和研究历史,这让他能将东方的诗文情怀,运用到偏理性的数学演算中,并穿过他快速运转的大脑,最终“玩”出了“卡-丘空间”。可以说丘成桐是最富有诗意的数学家。
丘成桐获华人终身成就奖
在195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意大利著名几何学家卡拉比提出:在封闭的空间,有无可能存在,没有物质分布的引力场?卡拉比本人是认为存在的,但后来却没有人能够证实,包括卡拉比自己,这就是著名的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
对于“卡拉比猜想”的提出,雄心勃勃的丘成桐决定挑战一下。丘成桐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思考,如何证明卡拉比猜想是错的,而且他也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证伪的证明。
1973年,在一个会议上,丘成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卡拉比,卡拉比专门组织了讨论会,让丘成桐陈述。卡拉比很兴奋,在场的人认为问题已经解决。
一个多月之后,卡拉比致信丘成桐,说他在重建他的思想中碰到了困难。丘成桐又开始进行证明,几乎两个星期没有睡觉,但证明总会在最后一分钟崩溃。
这时丘成桐感觉到,卡拉比可能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改变视角,调整思路,重新理解卡拉比猜想。1975年,丘成桐终于证明了卡拉比猜想。而卡拉比猜想的证明,也标志着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
卡拉比和丘成桐
年仅27岁的丘成桐,靠着对“卡拉比猜想”证明,一举成名,而以他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泱泱中华蕴藏着无数英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以知识为力量,才能创造出,如今这般强大的中国。
标签: 数学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