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687条回答。
目前可以考证西周的历史资料,只有《尚书》、《逸周书》、《诗经》、《周易》、《周语》、《穆天子传》、《世本》、《竹书纪年》这些。
相比西周数百年的历史来说,这几本书并不算多。
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经过历史历代的修改,尤其是汉代系统的编纂,不能肯定在周代这本书究竟记载了多少。以《尚书》为例,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实际上是写于战国时期。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西周还是比较原始的社会,对于历史记载没有后来朝代这么重视。
西周虽也有史官,但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主要记录朝中和国中的一些大事。
这些事情记录非常简单,往往一年内只有一两条,寥寥几个字而已。
而后面朝代对于历史记载越来越详细,越来越夸张。
到了明清时代,连皇上日常起居,甚至每天吃了什么,都要详细记录。
第二,文字载体比较落后。
当时肯定是没有纸张的,中国人也不用羊皮卷。
西周时代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或者青铜器上。
但青铜器不是写,是需要铸造或者雕刻,很少用来记录历史。
而竹简则存在一个腐烂期,尤其在相对湿润的地区,储存一段时间就腐败掉了,反正难以维持几百年时间。
那么,竹简容易腐烂,青铜器则不记录历史,留下来的自然少了。
第三,没有备份意识。
今天四库全书为什么保存的较好?
因为全书共抄7部,分别藏于不同的地方。
结果,这7部中仍然有3部被毁,分别毁于太平军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打北京。
西周时代压根不存在文件备份的意识,所有的记录只有一份。
谁都知道,西周战乱很多,周幽王都被杀了,镐京也被摧毁了。
可见,历史记录在历次战乱中,肯定被损毁殆尽,所剩无几了。
第四,被私分了。
西周灭亡时,周贵族纷纷埋象征权力的鼎、簋、盘等铜器后东逃东土。
当时应该还带走了一些历史记录,比如竹简之类。
但这些贵族不是国王,并没有能力长期保存这些东西。
往往二三代以后,这些东西也就被子孙卖的卖,毁的毁,不知去向了。
标签: 周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