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恨之人:为何不是给他戴绿帽的审食其

犀牛历史 22 0

  刘邦从平民到皇帝,一生树敌无数,为许多人所痛恨。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人因为得罪了刘邦,为刘邦所痛恨。那么,刘邦一生之中,最痛恨的人是谁?

  有人说,刘邦一生最痛恨的应该是审食其,因为审食其曾给刘邦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审食其是刘邦的老乡,刘邦在沛县起义,便把父亲及妻子儿女托付给审食其照看。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得大败,落荒而逃。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被项羽擒拿,审食其对吕雉不离不弃,始终跟随左右,照顾刘太公与吕雉,因此深得吕雉的信任。人们怀疑吕雉与审食其有一腿,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意思是说,孝惠帝、吕后时期,有人在孝惠帝面前说辟阳侯审食其的坏话,孝惠帝大怒,把辟阳侯逮捕下狱,准备杀掉他。吕太后感到惭愧,又不能替他说情。据此,人们更加确定审食其与吕雉有奸情。理由是“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因为吕雉与审食其有奸情,所以惭愧,不好意思出面替审食其说情。

  假如吕雉与审食其真的合伙给刘邦戴绿帽,刘邦似乎的确最该痛恨审食其。但事实情况恐怕并非如此。

  刘邦在夺取天下后,按功劳先封赏了萧何、韩信、张良等二十多个大功臣,其余的人因为功劳大小未决,未能进行封赏。因此,一些将领日夜争功,议论纷纷,闹不好极有可能引起哗变。

  刘邦为此忧心忡忡,向谋士张良讨教对策。张良问刘邦:“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刘邦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自己平生最恨的是雍齿。张良于是建议刘邦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刘邦最恨之人雍齿都有封赏,那么其他人就会坚信自己也能受封。

  刘邦于是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此事记载于《史记·留侯列传》,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留侯张良的谋略。但同时,此事也告诉我们,刘邦平生最恨的不是审食其,而是雍齿。刘邦痛恨雍齿,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件事中看出来。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会甀击败黥布,在回京途中路过老家沛县。于是在沛宫置备酒席,宴请沛县的老朋友和父老子弟,并决定把沛县作为自己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老百姓在高兴之余,又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刘邦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我只是因为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才这样的。”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刘邦这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刘邦为何如此痛恨雍齿?雍齿有一定的才能,刘邦未起义前,雍齿就很看不起刘邦的为人。按刘邦自己的话来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待到刘邦起义后,雍齿也加入了起义队伍,但雍齿内心仍然不愿意归属于刘邦。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8年,沛公(刘邦)命雍齿守卫丰邑,自己率领部队攻打薛县。恰在此时,陈王胜派魏国人周市来夺取土地。周市派人告诉雍齿说:“丰邑,是过去魏国国都迁来的地方。现在魏地已经平定的有几十座城。你如果归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驻守丰邑。如果不归降,我就要屠戮丰邑。”雍齿本来就不原意归属于沛公,等到魏国来招降了,立刻就反叛了沛公,为魏国守卫丰邑。

  刘邦被雍齿出卖,丢掉丰邑,自然十分恼怒,立刻带兵回来攻打丰邑,但由于兵力太少,未能攻下夺回丰邑。刘邦因此气得大病一场,退兵回到沛县。刘邦怨恨雍齿和丰邑的子弟背叛他,又听说东阳县的宁君、秦嘉立景驹做了代理王,驻守在留县,于是前去投奔他,想向他借兵去攻打丰邑。

  刘邦的身上,实际上有很强的江湖气。江湖儿女,看重的就是面子与义气。而雍齿不仅瞧不起刘邦,不给刘邦面子,还对刘邦出卖刘邦,不讲义气,这就是刘邦痛恨雍齿的主要原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