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明史》
豆瓣评分9.3分
作者:顾诚(1934—2003),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
李自成败出北京并不是因为他入京以后迅速堕落腐化,而是相反,是因为他没有联合地主阶级完成封建化才导致的。类似于这样的观点,两册书俯拾皆是。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认同,但着实是极为优秀的作品,深入浅出,比读小说好看。
二、《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虽然本书将政权合法性对于政治的影响提到很高的位置,部分论述有失偏颇,但是瑕不掩瑜,提供了一个认识大汉巴蜀的新视角。看完本书,方知书名的高妙。又读了一遍,蜀汉政治取向以及彼可取而代之的解读有新启发,连带着明白了一系例事情(比如为什么诸葛亮会感叹只有法正能劝刘备
三、《论三国人物》
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我们所熟知的时代。然而,我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往往来自《三国演义》,因此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现存史料,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三国人物》的作者方诗铭先生力图通过详密的史料辨证,去掉这些历史人物形象上的迷雾,为读者呈现一幅真实的三国英雄群像,这是非常难得的。
四、《清代八股文》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八股文已经被封上封条,打上红叉,监禁了很久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启功、金克木、张中行等几位先生才比较平实地估价了八股文的利与弊。邓云乡的《清代八股文》也是那时问世的,与前几位先生不同的是,邓云乡对八股文的评价更高,对它的研究也更细。
邓云乡认为,八股文可以培养读书人严谨的精神,可以锻炼出准确简洁的文笔。虽然八股取士有不少弊端,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角度考虑,不是任何一种考试都注定包含僵化的成分吗?在邓云乡看来,现代的考试、录取方式未必就比八股、科举制度高明多少。书中类似的初看令人惊异、细想颇有道理的论断还有许多,在过分考虑“政治正确”的今天,这些说法可能有点杀毒剂的作用。
五、《大明王朝1566》
同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展现的是中国封建史上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土地兼并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贪墨横行使得大明王朝的统治濒临崩溃。
全书以“扳倒严嵩”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忠勇的官兵和忠义的百姓风起云涌的抗倭之战;国与家命运的休戚与共,敌和友关系的错综变化,大情大我和小情小我的矛盾交织在这里,折射出历史深处的伟大理想和人生命运的严酷现实。
六、《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七、《东晋门阀政治》
豆瓣评分高达9.5分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历史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再探索,认为中外学者习称的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本书不落以婚宦论门阀士族的窠臼,对中国中古政治史中的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精辟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八、《大宋帝国三百年》
九、《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
十、《易经》释梦
故事很好,作者脑洞大的一笔。这不是最重要的。作者将历史看做一件客观的东西将其翻来覆去的研究,却又发现自己身在其中。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感受。作者自己也承认了自己的推理过程不够严密。最后一章在论证上解密了自己为何要用后验的手法探寻真相。
标签: 中外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