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虎杀嫂
也许“武松杀嫂”的故事我们曾经听过,也认为武松这种做法有情有义,是值得赞赏的。但是白彦虎杀嫂的故事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白彦虎在陕甘宁地区战败之后,为了带领残部存活下来,逃避清兵的追杀,便率部挺近新疆内部意图前往中亚与境外反清势力回合。
白彦虎杀嫂
在路途过程中,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极其恶劣,队伍中伤残病员人数居多,士兵大多士气低落。到了新疆与吐鲁番之间的驻地时,正准备安营扎寨起火做饭。但是由于路途艰辛,白彦虎的亲嫂开始埋怨这种苦行僧般的生活,埋怨白彦虎不知道要将其带往何处,一边生活做饭一边发牢骚。
白彦虎听闻之后盛怒之下杀了亲嫂。这件事在军中引起巨大震动,之前其兄已经在行进的路程中中弹身亡,这次又亲手杀了自己的亲嫂白彦虎杀嫂之后好几天没有吃喝。他的目的不是真的因为亲嫂的抱怨,而是为了稳住军心。
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最重要的是就是生存,但是要生存就要有坚强的求生的信念和欲望。他亲嫂的举动无疑是对军心的扰乱,甚至比当时恶劣的气候条件更残酷。
最终稳定了军心,让所有人都视死如归,坚定求生的欲望,不至于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从道德伦理来讲,白彦虎这种行为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应该谴责,但是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必须要作出能够稳住军心的姿态,否则他最终也不可能活着出去,所以应该客观来看待白彦虎杀嫂这件事情。
白彦虎要掘黄帝陵
黄帝陵号称中华第一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的陵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上黄帝陵也受过多次损毁。但是白彦虎要掘黄帝陵这个历史事件是不是真的呢?还是历史捏造的呢?
白彦虎
白彦虎是清末陕甘回民之乱的首领之一,他的主要活动范围在陕西地区,他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说他备受争议是在于一方面他作为作为回族首领反清的起义,反对民族压迫的举动确实值得我们尊敬,同时他带领残部穿过新疆出境,历尽艰难险阻这种顽强不屈的意志也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他备受争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历史记载白彦虎要掘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当然不允许亵渎。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呢?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祭祀黄帝陵是从民国开始兴盛的,原因是孙中山为了推行三民主义,追求民族平等,之前并不重视对黄帝陵的祭祀。
我们可以发现白彦虎要掘黄帝陵的说法是从清朝开始传下来的,那时候都没有黄帝陵的概念,而且作为满族的清王朝也不会将黄帝陵作为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思考过我们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是为了迎合当时镇压回民起义的借口。
历史上确实是有白彦虎掘墓的记载,但是掘的不是黄帝陵,满清贵族和蒙古王公的陵墓,所以说白彦虎要掘黄帝陵的说法实际上是禁不住推敲的,可以说是纯属胡说,只是当政捏造出来抹黑的借口。
如何评价白彦虎
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于白彦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反清斗士,是民族英雄。李维汉也评价白彦虎是百折不回的民族英雄,是西北解放运动的领袖。但是也有人评价他是杀人狂魔,中华民族的叛徒。我们暂且不评价谁对谁错。
白彦虎
如何评价白彦虎我们需要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来评价。在当时,白彦虎作为回民的领袖之一,在西北反清起义,一路上杀害了上百万汉族同胞,并且带领残部和阿古柏政权合作,在当时是应该受到唾骂和讨伐。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作为残部回民移民的首领,在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的正义顽强不屈的气节,总是站在最前头,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是作为这个民族灵魂人物带领大家来到俄罗斯,并且凭借其出色的外交能力与当地民族和平相处,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中亚各民族人民,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单从这里来看,白彦虎确实这这个民族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单纯的看一方面,如何评价白彦虎我们需要用发展的历史观来看待。他确实在年轻时犯下过错误,屠杀汉族村民,与敌对政权合作,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一生的功绩,他也当之无愧是坚强不屈的民族英雄和反封建斗争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