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看待历史人物上差异巨大

犀牛历史 171 0

  文 拥 抱 未 来

  中美在方方面面差异很大,中国人读不懂美国人的地方很多,美国人读不懂中国人的事情不少,反映在看待中国历史人物上千差万别。中国人的传统观点,使美国人困惑、不理解、难以接受。

  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至公元2010年,在大约五千年中,涌现出无数的风云人物。流传在说书唱戏、历史教科书中,作为历史的代表和见证。中国人自身关注和推崇的无外乎,帝王将相、文化名人、民族英雄几大类人物。诸如:帝王将相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文化名人有屈原、李白、陆游、辛弃疾等;民族英雄有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用来歌颂和流传。

  人们特别关注历代和平时期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特别关注战乱时期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翻开历史长卷,满眼都是这类人物,让中国人铭记,让中国人传诵,这就是所谓的流芳百世。

  “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些人站满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成为光辉耀眼的人物,读过中国历史的人都深有感触。中国电影现在的大片大部分是古装、战争、武打,也是这一固有习惯观念的一种体现。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能够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即使没有文化的平头百姓,也能口口相传。如:关于明皇帝的朱洪武放牛,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才子佳人故事等等。

  而在美国的通行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中国历史人物的推荐和选择,出乎所有中国人的意料,超出中国人的想象,让中国人读不懂。美国抛开中国人推崇的人物,选择了三个人:陶渊明、杨玉环、李自成。

  陶渊明作为过上流生活,出污泥而不染的典型;杨玉环作为浪漫的典型,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人情味很浓厚;李自成作为仅靠暴力夺权改变不了旧的为政方式的典型,要引以为戒。

  从选择三人的用意看,美国是要通过宣传和宣扬三个人的典型,教化和引导青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寻找超脱于自然,讲究人情,追求生活,别崇尚暴力。这样看来,对中国人也有积极的意义。美化和赞扬什么样的历史人物,是为青年人树立榜样,是引导他们学习,给他们指明发展方向。

  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终归是名人效应,会引导人们成为名帝王、名将、名相、名文人、抵御外侮的英雄。这种引导成为名人英雄是大众的理想,追求名利成为普世的观念,把千千万万的人引向仕途求官求财,走科举求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求官求财,还要求名扬名。人们常说的身前事,身后名,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人的思想导向,侧重于生活,侧重于教化,更具草根性,更易为广大的平民所接受。毕竟在芸芸众生中,普通人永远是大多数。帝王将相、文化名人、民族英雄少之又少,能成功的更少,都向往英雄或名人根本不可能实现。

  人因为容貌气质、性格特点、一贯做派形成自己的特点,国家对历史人物的看待不同,推崇不同,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走向和发展脉络。时下中国最受人关注的仍是官员、富人、名人。对普通的平头百姓关注很少,崇尚权力和金钱成为潮流,所以,拜金男、拜金女的出现不足为奇。官员的贪腐便有了深厚的思想根源。动辄就是钱,动辄就是权,简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思想上的导向把人们引上邪路是不争的事实。延安时期的张思德,上个世纪60年代的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模范,现在早已久远和被人淡忘。

  如果抛开历史的虚荣,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积极的一面,不是死盯在钱和权上,让人们羡慕生活很满足,生活很快乐,不崇尚暴力的人,纷纷群起仿效,并培养出大批这样的典型。人们的权力欲、铜臭味会少一些,社会的风气会因此得到改善。

  以小窥大,美国人在教科书中选择什么样的中国历史人物,有人家的喜好,有人家的道理,有人家的自由。虽然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五花八门,但其中的道理值得借鉴。关键是人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似乎胜我们一筹,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容易推广。

  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昨天是今天的过去,我们着眼着力什么,得出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还应该那么看重帝王将相,那么看重文化名人,那么看重民族英雄吗?图书、音像满眼都是这类人物,直接后果会怎么样?对将来后世的影响值得深思。

  没有差异无法区分美丑善恶,中美对中国历史人物的看待差异,说明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榜样,给人指明不同的发展方向。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千千万万的大众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美的不同做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哪个对社会更有益,哪个更积极向上,让现实来作出评判,历史本身最公平、最公正。

  对中国历史人物,中国自身总是摆脱不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周期是一种悲哀。历史的颠覆和倒退,使社会像在牌桌上不换庄家,只有改变玩法一样。那样,才有出路,才有新的气象。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崭新的价值导向,会带来一股全新的风气,中美先进理念的融合,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新的推动力。

标签: 蔡文姬是什么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