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犀牛历史 149 0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是根据莲静竹衣所著的小说《六朝纪事》改编的,讲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若微一生传奇的故事。

明永乐元年,御史大夫景清遭到成祖朱棣满门抄斩,其长女蔓殊为孙忠所救,化名孙若微收养家中。后来,孙若微进入皇宫,初为贵妃,后为皇后,母仪天下,经历了辉煌的一生。

相信许多友友,看了之后,都在疑问,史上有没有孙若微其人或者其原型是谁?她的人生是不是真的这么精彩?

豹眼就抛开小说和影视剧,说一说史书所记载的这位传奇女人真实的故事。

人殉制度始于原始社会,商朝时达到了顶峰,但汉唐时已经非常罕见。但到了朱元璋时代,重新恢复了这一残忍、野蛮的恶习。

之后的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几代帝王,都遵循朱元璋的遗制,死后都把大量的妃嫔陪葬。但朱瞻基的皇后孙氏,却幸免于难,以至于出现孙氏屡屡干预朝政,这在明初是很少见的事。

有史料记载的朱瞻基后妃一共十四位,除了已废皇后胡善祥、孝恭章皇后孙氏、贤妃也就是孝翼太后吴氏之外,自贵妃何氏以下,共十一位妃嫔全部殉葬。

原废后胡善祥是因为无子而被废,但一直得到朱瞻基嫡母张太后的偏爱,得以善终;孙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镇之嫡母;吴贤妃是明代宗朱祁钰之母。

朱瞻基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因此孙皇后与吴贤妃得以幸免,没有殉葬。

史书中对这个孙皇后没有记载具体的名字,是不是叫孙若微不得而知,但小说和影视剧以孙皇后为原型,这事应该不假。

据《明史·列传第一·后妃》记载:

宣宗孝恭皇后孙氏,邹平人。幼有美色。父忠,永城县主簿也。孙皇后祖籍山东邹平人,年轻时就很有姿色。其父孙忠,是永城县主薄。

朱瞻基的母亲、朱高炽发妻诚孝昭皇后张氏之母,是河南永城人,时时到宫中,说孙忠家有贤女。于是,十几岁的孙氏得以入宫。成祖朱棣就命张皇后抚育孙氏。

之后,宣宗朱瞻基成婚,诏选济宁胡善祥为妃,以孙氏为嫔。

宣宗继位后,就以胡善祥为皇后,以孙氏为贵妃。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据《后妃传》记载,胡善祥没有儿子,孙氏也没有儿子。孙氏就偷偷地取宫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英宗。但这个问题是存有争议的,不管是不是亲生的,孙氏都因为这个儿子日益得宠。

胡善祥后来得病,就上表逊位,请求早定国本,也就是立储。

孙氏假装推辞说:

“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此事可以看出孙氏老谋深算,虚伪狡诈。既然窃取别人的儿子,不就是想上位吗?

表面而看,孙氏还是遵循胡氏为老大,胡氏之子将是嫡长子,自己的儿子不敢为大。但胡氏成婚已经十几年了,也没有生下儿子,能够再生儿子的概率很小,跟没有一样。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年已八岁的朱祁镇被立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明英宗。三月,胡后被废,孙氏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

这是明史的记载,胡后与孙氏都没有亲生儿子,就因为孙氏有了儿子,不管是否亲生,朱瞻基就把胡后废掉,改立孙氏。朱瞻基也需要一个继承人,不管谁生的,只要是自己的儿子也就行了。有些帝王自己没有儿子,收养一个儿子,也是可以继承帝位的,总比没有要好。何况孙氏与朱瞻基青梅竹马,从小就感情很深。

朱瞻基其父继位不到一年就驾崩了,朱瞻基即位,但其母张太皇太后就组建了一个摄政团,它一直统治到正统七年(1442年)病逝。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意外病逝,终年三十八岁。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英宗尊其母、皇后孙氏为皇太后。

朱瞻基死后,留下二子二女,长子朱祁镇,其母孙氏;次子朱祁钰,其母吴贤妃。

此时,以张太皇太后为核心的摄政团,依然在主持工作。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宦官王振叫去训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在她掌权时期,不敢做坏事。当时的王振也不敢过分嚣张,可见张氏眼光很远。

每次举办朝宴,张太皇太后总是安排胡废后位居孙氏之上,这让孙氏心中不爽,但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病逝。次年(1443年),原废后胡善祥也相继病逝。此后,孙氏开始参与朝政。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南侵。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不听兵部左侍郎于谦、兵部尚书邝野等人的劝阻,执意御驾亲征。

孙太后就命朱祁镇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结果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瓦剌的攻势咄咄逼人。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些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把子女送往南京。

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但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立即斩首!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旦动荡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等人建议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新君,稳定朝野人心。

于是,孙太后迫不得已,立朱祁钰为帝继位,是为代宗,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

当时,英宗朱祁镇在北方瓦剌营中,孙太后数次寄去御寒衣裘。等到英宗归还,被幽禁南宫,孙太后多次前往省视。

这虽然是母子情深,看上去是关心自己的儿子,但作为太后,此举绝非等闲之事,这给许多权臣、野心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等人密谋夺门之变,武力让英宗复辟。事前,石亨先派遣宦官曹吉祥禀告孙太后,得到允许后,复辟成功。

英宗复辟后,上孙太后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此为明朝先例。

天顺六年(1462年),孙太后去世。

这是史料所记载的孙皇后、孙太后的生平,虽然没有过分之举,独揽朝政。但由于土木之变及夺门之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居于特殊时期、特殊地位的孙太后,无法置身事外。她能够采纳于谦等人力主抗战的正确建议,挽救大明朝于危难之中,孙太后功不可没。

在朱祁钰病重、而且他没有自己亲生儿子的情况下,朱祁镇父子重新复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孙太后依然同意石亨等人的复辟请求,导致于谦等许多明朝肱骨大臣被杀,从此使明朝走向衰败、混乱。不能不说,孙太后干预朝政,是这一事变最大的推手,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豹眼看来,孙氏也就是孙若微的原型,是朱瞻基的皇后,而且是其继承人朱祁镇的母亲。朱瞻基不能让孙氏殉葬,即便朱瞻基有遗诏,朱祁镇也不会遵循。

明朝太后从张太皇太后开始,孙太后也难免会干预朝政。明朝衰败的开始,孙太后不能逃脱责任,但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朱祁钰多活几年,或者朱祁镇能够像朱家祖宗那样,多少争点气,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

总而言之,孙太后负有责任,但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她,根本而言,明朝的衰败,还是其子孙太不争气导致的。

大明由盛转衰是因为朱瞻基未让孙若薇殉葬导致女人乱政的后果吗?

标签: 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