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shidi的妙文

犀牛历史 127 0

你们关天茶社的前任斑竹大概认为我是左派,将我封了,

  我数次不能上贵坛跟你的帖子,只好在在此让你屈尊了,:)

  shidi兄才高八斗,深文条理,追古喻今,道尽西汉衰亡之因,

  其失人故也。虽然,今之史家多索经济、制度之本探其溯源,

  时人或以为大端,或嗤我兄近迂。要之,则天地之大,事理之

  纷紊,兴亡之悠悠,事耶?道耶?谁人能穷欤?

  窃以为文中一处论及赵后,似可商榷,谨逢上拙文附兄骥尾,

  为兄参考: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愚人

   ----电视剧《汉宫飞燕》观后

   年初,在《世界日报》的影视版上看到一篇报道电视连续剧《汉宫飞燕》在国内播出的消息。报道说,著名导演陈家林一反他以往导演沉重,严肃题材的大型历史连续剧的风格,想要给观众拍一部“ 好看”的历史题材的连续剧。在《汉宫飞燕》的筹划中,他选中了两个美人胚子演员:赵明明和袁莉来担当主角。这样的鼓动,真激起发起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

   搬到大华府地区后,没想到在洛克维尔的《华夏书局》里还租上了一套。拿回家连续一周之内欣赏完后,自然就生出一些感想来。

   《汉宫飞燕》取材于两千年前西汉美人赵飞燕姐妹的遗事。

   大家都知道,“肥环瘦燕”这个成语,是传统文化里对女子体貌审美的两种简单的归类。虽然,现今许多人知道被迫缢死在马嵬坡的杨玉环故事,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赵飞燕是谁,更不用说她的胞妹赵合德了。

   现存正史上记载她俩的就只有《汉书》和《资治通鉴》中的那么几百个字,其他野史逸书有传为西汉刘歆,实际是东晋葛洪所撰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她俩姐妹的传说。她俩更详细内容的故事渊源,主要来自可能是六朝人托名西汉江东都尉伶玄撰的《赵飞燕外传》,其文字华丽而佶聱,不易为现代人所能理解。另一本色情小说《昭阳趣史》,又向为古今朝廷所禁。于是我们就只能在懵懵中知道还有那么一个身轻如燕,能作掌上舞的绝代佳人。

   实际上,在六朝和唐宋时代,有关赵飞燕的传说广为流播,许多诗人形容或比附美女时,都把赵飞燕的形象放进了他们的诗句。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李白比喻杨贵妃美丽的诗句:“借问汉宫何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南朝时,梁元帝的诗中提到她:“何言飞燕宅,青台生玉辉”。南宋笔记《青琐高议》中也提到她的故事曾被敷陈为传奇《赵飞燕别传》。她的俪影,可以说已经成了古代诗人们心中美女的偶像,又通过他们诗句的凝炼,潜入到传统文化深层中对人类形体的一种美的鉴赏。

   然而在古代,赵飞燕连同她的胞妹却一直受到“正人君子”的非议。自从《资治通鉴》引用《赵飞燕外传》说她们是“此祸水也!”以后,赵飞燕姐妹又成了诱惑君王荒淫无道的妖精。“祸水”这个词,甚至成了妖艳女人损害男人及其事业的代名词。幽幽千载以来,这一对姊妹花和第一次因对她们的描述而引入的“温柔乡”,使多少男人带着又爱又怕的心情,拜倒在她俩的石榴裙下,一直到近代,才渐渐消失在久远的历史碎屑之中。

   把天下兴亡的历史重荷,压在一两个女子身上,是古代正史作者一贯的陈词烂调,尤其是压在两个出身贫贱的女子身上,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早在明代,袁宏道在眉批元稹的《莺莺传》时,就曾尖锐地指出:“殷之辛,周之幽,纵无妲己、褒姒,宁不亡乎?”(参见《虞初志。卷五,莺莺传》) 电视连续剧《汉宫飞燕》的演播,有助于澄清这一桩历史公案,或多或少,还赵飞燕姐妹的本来面目,应该是编剧和导演的主旨。

   这部三十一集的连续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孤苦无倚的小姑娘赵氏姐妹飘流到长安,投靠她们在长安唯一的亲戚----远房的姑母,却又遭到姑母的白眼。最后还是被姑母赶了出来,栖身在一座破庙里,靠每日编草鞋卖维生。在患难时,得到了一个羽林军人慷慨的帮助,使飞燕初次对他产生了情愫。后来,她俩又进入了阳阿公主的府邸,在舞蹈班中学习歌舞。由于飞燕的善良和乖巧,得到了主管舞蹈班的家臣赵临的喜爱,被接纳为他的义女。她俩的容貌和舞蹈技艺受到阳阿公主的赏识。恰值汉成帝在富平侯张放的撺掇下去阳阿主家聚宴,飞燕的色艺,令成帝一见惊魂,于是便有了纳入后宫的打算。与次同时,先前那个羽林射鸟者,作为张放的随从,和飞燕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他倾心于飞燕的美丽善良,飞燕则钟情于他的武艺和英雄气概。共同的身世,把他们的心连在一起,并私定终身。和姐姐相依为命的妹妹合德,甘愿牺牲自己,假冒飞燕,进宫去满足成帝。却不料事后又被张放所识破,张放一方面伪造远走边关建功立业的射鸟者已阵亡的消息,另一方面又压迫阳阿公主交出飞燕。在此情况下,飞燕被迫进了宫。

   汉成帝的未央宫中,充满了激烈的倾轧斗争。飞燕合德进宫以前,成帝正宠爱着才女班婕妤,却引起了失宠的许后的忌妒。谦恭谨慎的班婕妤,处处以忍让为先,以古之列女的规范要求自己,避免了是非和祸患。现在,两个美人儿亮晃晃地站在皇帝的面前,怎能不引起许后醋性大发。于是在其姐的帮助下,把阴谋诡计又转过来指向赵氏姐妹。起初,飞燕合德还能以隐忍加以对待,然而圣眷正浓,许后无论如何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斗争于是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性格刚强,心计多端的合德,为了保住她和姐姐来之不易的地位,也积极地进行有效的反击。在她的策划下,她们首先把成帝的弄臣张放拉来结成死党,接着,又把皇太后的亲信,宫廷卫队的头目淳于长以结拜义弟的方式拉拢到她俩一伙。合德利用了太后与许后的矛盾,引诱许后上钩,使许后愚蠢地用媚道祝诅皇太后及其有身的侄女王美人,犯了汉宫的大忌。事败后,许后被废为庶人。赵氏姐妹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然而,皇后的位子仍然虚着。成帝自然有心在飞燕身上,但也不能不考虑他母亲的意见,要知道,太后的背后站着朝中势力最大的王氏官僚集团。可是,王氏集团的拔扈,却引起了成帝自己与朝中另一派以谷永和刘向为代表的清流集团的不安。为了平衡,太后选中了她比较中意的班妃。按照观冕堂皇的道德准尺,这皇后的位子非班妃莫属。谁知道班婕妤看透了宫廷险恶的斗争,来个急流勇退,躲到太后背后做学问去了。

   合德利用了成帝对她俩圣眷方浓的心态,对皇后宝座发动全面攻势。她俩先以笑脸攻势迷惑住太后,接着又对宫中残存的许后势力予以怀柔。终于将皇后的位子拿到手,合德也做了仅次于姐姐的婕妤。二女宠盖后宫,如日中天。就在她们的极盛时期,事情发生了微妙的转折。首先是射鸟者突然活鲜鲜地归来,隐藏在飞燕内心深处那段旧情又死灰复然,更由于深宫的禁闭,象火山爆发一般地奔放出来。她和射鸟者在后宫肆无忌惮的幽会,终于引起了成帝的疑虑,虽经合德的掩护仍不能使成帝完全释怀。成帝遂把宠爱加到合德身上,最后,亲密无间的姐妹关系由于怀嗣的问题也产生了裂痕。

   斗争并没有最后结束。种种原因使成帝面临无后继的境地,不但引起了宫内宫外人情汹汹,而且加剧了后宫由于“肚皮战争”而引发的残忍撕杀。昭阳宫里的合德心狠手辣,先后杀害了成帝的两个幼婴,并且逼疯和逼死了他们的母亲。可是姐妹俩的肚皮却不争气,命运使她们不能将富贵延长到成帝驾崩之后。

   就在她们进宫后整整十年时,在一次过量服用合德的壮阳药后,成帝暴崩在白虎殿内。合德自知结怨深重和难逃成帝之死的追究,便投湖自杀了。飞燕则因为有恩于新皇帝,作为皇太后,苟活了六年,一直到哀帝的突然死亡。哀帝的死,使赵飞燕失去了唯一的靠山,面对着以老太后为首的王氏家族控制大权的局势,她知道清算很快就要降临到头上,于是选择了妹妹一样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汉宫飞燕》基本上是按照《赵飞燕外传》的轮廓编写的,其中也顺应了正史的脉络。由于留传下来的资料并不太多,使得编剧和导演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应该说,选中这样一个历史题材,正是编剧和导演的聪明之处。

   赵明明饰演的赵飞燕,一如她在《蝴蝶蓝》中所扮演的女主角,美丽善良。奇怪的是,她的言语表演并未给我留下更多的映象,反而留下的是她优美的身姿,特别是她在阳阿公主花园中,再逢情人时,那一瞬间,侧身甩出绣花鞋的风姿,却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相比之下,袁莉扮演的赵合德,更加收放自如。在剧中,她把合德的集美丽,残忍,刚强而又工于心计,“工笑语”(见《西京杂记》)在一体的复杂性格表现得淋漓至尽。赵明明的表演,则是漂亮有余,风度气质不够。

   正如剧中开始时的话外音所说的,赵飞燕是一个比杨玉环还要出色的女子。据《西京杂记》载:“赵后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右贤烈女之象。亦善为归风送远之操焉。”。这里提到的“归风送远之操”,大概是指赵后是个内心感情丰富的人,深宫的锁禁和幽怨,伤感于凉风之起,凝成了对远方情人的怀想:

   “凉风起兮天陨霜,怀君子兮渺难望,感予心兮多慨慷。”(赵飞燕:《归风送远操》)

   遗憾的是,这首最能表现赵后气质的诗并没有在《汉宫飞燕》中出现。这首简洁的三句诗一点也不比与她敌对的才女班婕妤的《怨歌行》差。我以为,诗中表现的豪迈,深情,苍凉实在是超过了班婕妤以团扇自悼的气韵。我以前在读这首诗时,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赵飞燕不会是一个“淫乱深宫”,所谓“燕啄皇孙”的狠毒女人。在正史中永远也看不到的她的内心世界,她的血肉真情,她的爱,只有透过这首她流传下来的唯一短诗,隐隐约约才能让后人窥探到一点。李贽曾说:“中国之人,明于理义,陋于知人心。”,又岂止于“归风送远”了。再连想到这一对姐妹花的凄凉身世和悲惨结局,怎能不掩卷太息呢?

   可惜在《汉宫飞燕》中,赵明明饰演的飞燕,只是一个美丽,善良的优秀舞蹈演员而已。剧中甚至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当飞燕第一次看见班婕妤的团扇诗时,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这就明显地与《西京杂记》的描述不符,损害了赵后的才华与优雅气质。这样一个有才情,能歌善舞又能抚琴的女子当然应使杨太真稍逊一筹。实际上,以成帝的“博览古今”(《汉书. 孝成帝纪》)与后宫佳丽如云,决不至于仅仅看中了飞燕姐妹的“并色如红玉”,也不至于仅仅看中了象电视剧中表演的歌舞之长。

   《汉书. 外戚传》记载:“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赵飞燕外传》又说:“父冯万金,祖理乐器。”。大概为了给姊妹俩的出身微贱抹上一层可怜的金粉,说她俩是江都中尉赵曼的家伶冯万金与赵妻----江都王孙女姑苏主的一对私生女,这样似乎也沾上点金枝玉叶的血缘。这样的家世,自然就有“皇太后嫌其所出微甚,难之。”。试想一想,以如此出身,要在风云诡谲的后宫斗争中,冲破那些名门望族的后宫佳丽,还有她们在朝中贵胄奥援所筑成的层层防线,最后分别当上了皇后和婕妤,高踞于后宫之主的地位,不能不让人佩服两个平民丫头人际斗争的勇气和智慧。就凭这点,有隋氏皇族血统却只当了个贵妃的杨玉环只能甘拜下风。

   张铁林饰演的汉成帝,基本上把握住了皇帝的身份,把他的泛爱和专情于飞燕合德的特点刻划得不错,也能表现出他的享乐,平庸,软弱后面善良的一面。如果能更好地吻合班彪《续史纪》中记载的他姑妈班婕妤对成帝的评价:“穆穆天子”,则成帝的性格就更具矛盾性,也就更能揭露专制王朝的虚伪性。

   在《唐明皇》中扮演武惠妃以及在《远东阴谋》中扮演川岛芳子的李建群在这部连续剧中饰演具有正面形象的班婕妤。班婕妤是历史上最早知名的才女之一,被太后称赞为“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她的诗歌曾经鼓励过历史上许多女诗人的创作热情。李建群把她演得来不温不火,她的洁身远祸,她的正直,她的淡泊名利,都被李建群表现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她演的角色多少给观众留下了“ 圆滑”的感觉。是不是导演有意想要表现一下旧道德的虚伪,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历史剧在音乐,舞蹈,服装,道具上都狠下了一番攻夫,一如陈家林所导演过的其他优秀大型历史剧。带有古典风味的清歌曼舞,显示出了陈导演特有的才华与风格。而服装和背景,也考据严谨,仿佛把人带到了两千年前的西汉风情之中,显示了大陆影视界在历史片制作上的雄厚根底和魄力,这是港台影视界望尘莫及的。

   也许是受了剧本的限制,使得陈家林并未能发挥他导演大历史场面大手笔的长处,而将大部分镜头对准后宫斗争。以为这样,便能吸引更多的讨厌大场面的观众,留下“好看”的感觉。尽管这部连续剧情节紧凑,不少地方能扣人心悬,如飞燕贴身太监试图在宫外偷送婴儿进宫的紧张场面。可是,一部长达三十一集的电视剧,如果不厌其烦地把镜头停留在掖庭画面上,势必有点和“肥皂剧”同流的感觉。本来,编剧张笑天和常万生以及导演陈家林应该为此剧留下一些空间,驰骋在后宫以外风起云涌的更大场面上。如果那样,这部连续剧就会显得更为丰满,更为虚实相间,紧疏有致了。

   《汉宫飞燕》发生的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也和杨玉环故事相仿,正处在历史的重大变迁关头。风云震荡之中,使得赵飞燕故事和杨玉环故事一样,深深地染上了一层强烈的时代悲剧色彩。

   西汉王朝在汉成帝时期,已经到了它风雨飘摇的最后阶段。“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困,无以相救”(《汉书. 谷永杜邺传》)。控制着朝中大权的以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家族正虎视耽耽,随时准备取代政权。再过十几年,便发生了王莽篡夺西汉政权的故事。这时候,宫里宫外,斗争异常激烈和复杂。王氏集团的主要敌人,是站在许皇后背后的许氏官僚集团。许后的父亲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许嘉,许嘉在元帝时盘踞辅政的地位达九年之久。成帝亲政后,不免有芒刺在背的感觉,于是就又封了他的老舅阳平侯王凤作平行的大司马去牵制许嘉。王凤登台以后,即在成帝的支持下,向许氏集团发动猛攻。起初,这一攻势得到了以清流集团杜钦谷永的声援,在他们的经书法宝的威胁下,许后糜烂后宫开资的行为受到钳制。后来,当许氏集团已经削弱以后,坐大了的王氏集团又引起了清流官僚的恐惧,他们反过来把希望押在业已失宠的许后身上,这就发生了前面说到的祝诅事件。事件的爆光,按正史上的说法,是赵飞燕“谮告”的,同时受到谮告的,还有班婕妤。如果说,班婕妤是受到诬陷,许后则是自食苦果。无论如何, “祝诅”是一种愚蠢和绝望的行动。从这一事件里,看出赵氏姐妹善于利用两派的斗争,为自己谋利。但在《汉宫飞燕》中,整个事件变成了赵合德精心策划的阴谋。这样编导的结果,固然有助于突出合德的工于心计的个性,但也减轻了激烈政治斗争的背景意义。

   西汉成帝一朝最为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就是宫妃之间,在各自亲信宦官的配合下相互残杀成帝嗣子的故事。可以说,这种疯狂的集体屠杀幼婴创造了中国宫廷史之最。成帝的身体其实是不错的,西汉传至他那一代,还不至于象清末同治光绪的身体那么虚弱,那么先天不足。他的悲剧就在于,他的权威还能够使宫廷外面炙手可热的王氏集团不敢过分嚣张,却在后宫毫无控制能力,而偏偏他的生育能力又不是很差的。这样的局面很可能使得宫外野心家们假后妃宦官之手,让他去断子绝孙,从而引起专制时代十分严重的帝系传继危机。实际上,许多篡位的野心家包括王莽就是通过传继危机而即位的。

   《汉书》里记载成帝死后,司隶解光对赵合德杀害许美人及宫女曹宫之子的调查报告。提出这一报告的动机是想惩罚赵飞燕。但从报告中看出,赵飞燕并未参予这一罪行。而且报告也表明,成帝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这就令人怀疑成帝的动机,是什么心思使成帝也参予赵合德去杀害自己的幼子?而且他明知道自己正面临着绝嗣的危机。其次,《汉书》也明确记载了,在赵氏姐妹入宫之前,许后的一儿一女“失之”,班婕妤也“有男,数月失之”,王美人“有身 ”后,书上就不再提到,想来不大会是被许后“祝”死的,否则能活下来的话,就不会是成帝的侄儿哀帝去继位了。这么多皇帝幼嗣的暴毙,《汉书》却用了语焉不详忽隐忽现的记载,揭示了把杀害皇子的罪行简单地,全部地推给赵合德一人去承担的古代某些史家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且,在这一系列的疑案中,并未发现任何赵飞燕的参予,难怪班固也只好说“飞燕之妖,祸成厥妹”了。

   这一幕幕血腥的宫廷政治斗争还在继续。成帝死后,首先由赵合德做了他的殉葬品。六年后,正当年纪轻轻而思有所作为的哀帝在开始剪除王氏集团的势力时,突然又“暴崩”。他的死亡,使太太后王政君从新掌握权柄,她将主政的大权交到王氏集团的后起之秀-- --王莽的手中。王莽登台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将赵飞燕由太后的名位贬为“孝成皇后”,接着又以杜塞后宫的罪名,再以“小不忍乱大谋”的理由贬赵飞燕为庶人,以至于被逼自杀。两个曾经风光一时,容华绝代的平民女子,就这样先后成了政权斗争的牺牲品。

   每当我在阅读古代历史书时,总是一次次地被那些丑恶的,为成就帝王的千秋霸业而流淌的血淋淋所震惊。我们的一部文明史,不知浸染了多少象赵飞燕那样的弱女子的殷红的鲜血。至于洁身自好的才女班婕妤,生时已被薄幸的成帝所遗弃;成帝死后,也只落得为其“充奉”陵园的下场。专制政权,实际上是一部绞杀人性的机器,它把多少象赵飞燕,班婕妤这样杰出的女子幽闭在深宫,供专制帝王一人享乐,稍有追求个人的意愿或越轨,则处之以杀戮,死后还要受到史书的唾骂。专制政权的思想与论,无论打着多么正气的礼教晃子,或是以“小节”为借口去摧残人性,都是应该受到今天人们的鸣鼓而攻之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才能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史书上记载的层出不穷的后宫淫乱事件。特别是,也许更能理解赵飞燕在她的诗句中所呼喊出的更深一层含义。

   一九九八年岁末于马州 (原载《花絮》99/1a)

标签: 成语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西汉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