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犀牛历史 138 0

面对孙辈“真的爱祖父徐志摩吗?”的追问。

临终前,张幼仪终于说出了已尘封近六十年的对徐志摩的感情:

“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我爱你’。如果把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最爱他的那个人就是我。”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张幼仪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结发妻子,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没什么文化的传统女性。

她,没有林徽因的才华横溢,没有陆小曼的千娇百媚,却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女企业家;

她,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温婉而坚韧,也有中国新时代女性的特点,勇敢而果敢,在岁月的风雨中成就只属于自己的辉煌。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现属上海)的一个殷实家庭,张家在当地颇有名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名门世家。

她的祖父做过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大哥张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厂老板,当地小有名气的实业家;

二哥张君劢是清末翰林,也是与梁启超有着师生之谊的革命党人,后成为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四哥张嘉璈是中国民主党创党人之一,曾任北京参议院秘书长、中国银行总经理等职。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图 |张嘉璈

生在这样的家庭,张幼仪自小受到的​教育自然不会差。

彼时,正值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之际,整个社会同时被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新式思想包裹着,如此也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那一代的年轻人。

张幼仪出生时,作为传统的官商家庭的大小姐,她自幼便接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着琴棋书画,可谓是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而后,随着西方新式文明的进入,她又在几位思想活跃且早就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哥哥的带领下,走出深闺大院,去社会上专门为女子开办的学校接受西方新式教育。

传统与开放的教育先后被张幼仪所接纳,最终造就了一个思想传统但头脑开放的奇女子。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13年的一天,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嘉璈,来到浙江省第一中学视察,为了了解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张嘉璈让校长随机拿出一部分学生作文供自己翻阅。

翻阅中,一篇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的作文让张嘉璈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但毛笔字写得异常漂亮和潇洒,且文采斐然,隐约已有些大家风范。

没错,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后来张幼仪的前夫徐志摩。

与张幼仪的家世相比,徐志摩的家世也是一点都不差。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实业家,曾与人合股创办了硖石第一家钱庄——裕通钱庄,徐家不但开了钱庄,还有电灯厂、蚕丝厂、布长、酱厂等产业,靠着这些产业,徐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之家。

张嘉璈得知徐志摩的身份后,想起自家二妹张幼仪尚未婚配,许是爱才心切,他便想着将妹妹嫁给徐志摩,以结两家之好。

张家有权,徐家有钱,这门亲事在旁人眼里无疑是门当户对,着实让人羡慕。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当天晚上,张嘉璈就给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写信,提议将妹妹张幼仪嫁于徐志摩,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徐家虽然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富商,但在那个还是重文抑商的传统社会,书香世家的地位要远比经商世家的地位高,故而能与张家结亲,对徐申如来说那是他求之不得荣耀。

很快,徐申如便回信:“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可以说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张嘉璈两家结亲的提议。

对于哥哥安排的这门婚事,张幼仪没有过多挣扎。

她虽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内心深处还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即使此前从未与徐志摩见过面,连对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都不知道,张幼仪也默默接受了这门亲事。

与张幼仪默默接受相比,徐志摩的反应却很是激烈。

从小便接受新式教育且思想活跃的徐志摩,从内心深处抵触包办婚姻,他向往的是浪漫的自由恋爱,而不是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第一次看到未婚妻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脸上没有流露出过多的表情。

徐志摩只是嘴角往下一撇,脱口一句:“乡下人”,只此一句话便可知徐志摩对张幼仪态度几何,他是瞧不上张幼仪这个传统女子的。

然而,徐志摩终究是架不住祖母、母亲的苦苦哀求,更架不住父亲断其生活开支的威胁,纵使心中千般万般瞧不起张幼仪,他也只得听从与张幼仪结婚。

15岁那年,张幼仪辍学嫁进了海宁,做起了海宁硖石徐家少奶奶。

徐张两家联姻,婚事自然是风光无比,不知情的旁人看着这对看似郎才女貌的新人很是羡慕,谁也不知道此时徐志摩心中的鄙夷,也看不出张幼仪心中的落寞。

毫无感情基础的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是致命的。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婚后,两人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形同陌路”。

徐志摩甚少用正眼瞧一瞧自己的妻子张幼仪,素日他读他的书,写他的诗,全然不管张幼仪为了照顾公婆付出了多少汗水。

张幼仪晚年回忆说:

“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徐志摩)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徐志摩与张幼仪最亲密的接触无非也就是为了完成父母含饴弄孙的心愿罢了,其他无半点感情可言。如此这般绝情,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18岁那年,张幼仪为徐家诞下了一个子嗣,取名徐积锴。

也就是在这一年,徐志摩自以为满足了父母想要孙子的愿意,自己“使命”已经完成,当即头也不回,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独自一人前往英国留学。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徐志摩为什么会走,张幼仪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传统家庭出身的她却对此毫无办法。

自她嫁进徐家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做好了承受所有可能发生的一切的准备,在她的心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无论徐志摩如何对待她,她都不会反驳,更不会离开。

徐志摩“抛妻弃子”去英国留学后,张幼仪内心虽万般悲痛,可却也无可奈何,谁叫那个绝情人是自己认定的丈夫呢?

她近乎委曲求全般独守空房,小心翼翼敬奉公婆,幻想着能用自己的付出和时间的逝去来挽回徐志摩的心,来维系这段根本无爱的婚姻。

然而,张幼仪不知道的是,此时远在英国的徐志摩早已是乐不思蜀,别说是记住她这个老婆,就连父母都忘记了,只知道他心中的那个女神林徽因。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20年冬天,张幼仪的几个哥哥因为害怕新婚夫妇分开太久会有其他情况出现,便敦促张幼仪赶紧放下家中一切事情,将孩子交给公婆暂时照顾,然后前往法国与徐志摩会合。

张幼仪离开的那一天,她的公婆,她的娘家人,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去,夫妻俩的感情只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异国他乡相互依靠的两个人一定可以随着时间流逝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也超出了张幼仪的预料。

英国之行,最初成为了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的末路。

在英国的徐志摩,他的眼中只有林徽因。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21年春,张幼仪满怀希望,千里迢迢从上海乘船来到法国马赛港。

她原以为迎接她的会是一个满脸思念之情,憧憬着能早点看到她的徐志摩,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从徐志摩脸上她看到一点欣喜,有的只是不想站在那里,不想看到她的那种厌恶之情。

张幼仪晚年向侄孙女张邦梅这样描述她与徐志摩阔别重逢时的情形:

“我斜倚着尾甲板,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那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我们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久到我差点忘了她一向是那样正眼也不瞧我一下,好像我不存在似的,将眼光掠过我头顶。”

在英国,张幼仪的日子远没有此前她想得那般幸福,别说是幸福,因为徐志摩的漠视与绝情,她的生活比任何人都要凄凉。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21年,张幼仪再次怀孕。

当她幻想着这次怀孕或许能挽回丈夫徐志摩的心,颇为兴奋地告诉徐志摩这件事时,她等来的不是徐志摩的呵护,而是更为残忍的打击。

张幼仪告诉徐志摩她怀孕,徐志摩居然脱口而出:“堕胎!”张幼仪没想到丈夫会这样回答,她想留下这个孩子:“听说堕胎很危险。”

张幼仪这么说,就是想让丈夫同意留下这个孩子,可她注定是会失望的,对于一个根本不喜欢自己的男人来说,孩子非但成为不了他们感情的催化剂,反而是一个妨碍他离开的障碍。

听到妻子张幼仪说打胎很危险,徐志摩非但没有细心安慰,反而是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我还听说火车会翻车呢,难道你就不乘火车了吗?”

之后,更是粗暴地对着张幼仪吼道:“要么堕胎,要么离婚!”

徐志摩的做法让张幼仪极为寒心,可是她仍然还是对丈夫抱有着希望,希望等孩子生下来,他能稍稍回心转意。

然而,张幼仪注定是要失望的,徐志摩见张幼仪既不离婚,也不堕胎,便无耻地做起了甩手掌柜,直接一走了之,只留下张幼仪一个人孤独无依地待在这异国他乡,且还身怀六甲。

最终,张幼仪还是看透了徐志摩这个绝情的男人,选择跟徐志摩离婚。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张幼仪的贤良淑德虽然没有挽回与徐志摩的婚姻,也没有赢回徐志摩的真心,但却赢得了公婆对她的喜爱和真心,在徐父徐母的心里,就算张幼仪不是自己的儿媳,也是他们的女儿。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徐父坚持每月寄几百美金给在国外读书的张幼仪,几百美金在现在不算什么大钱,但在当时却是一笔巨款,足够张幼仪带着儿子在国外生活得有滋有味。

张幼仪学成归国后,徐父又将上海的房子赠与她居住,并认她做干女儿,表示他百年之后,徐家的家产有她一份。徐父徐母如此厚待张幼仪,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张幼仪从国外归来后,先是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不得不说,张幼仪真的很有经商和管理天赋。

在她出任副总裁前,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一直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濒临倒闭,如果不是因为如此,银行高层也不会同意让一个女子出任银行副总裁。

事实证明,他们选对了,张幼仪担任副总裁后,便立刻把自己的办公室放在银行大堂最后面的角落,从而方便自己掌握全行业务和职员办事效率,在之后张幼仪就根据自己掌握的这些数据对银行进行针对性改革,最终在她的努力下,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很快便扭亏为盈。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危机过后,张幼仪还用业余时间与娘家人一起创办了当时国内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并出任总经理。

与成功挽救女子商业银行一样,服装公司在张幼仪的手上也是大放异彩,她的公司推出的成衣款式因为新潮且做工精细,很快便成为十里洋场贵族太太小姐们的最爱,订单不断。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的旧时代女性,一个被丈夫嫌弃的“乡下人”,会有今时今日之地位。

张幼仪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才能,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的辉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在济南党家庄附近触山爆炸。

此时,徐志摩的合法妻子陆小曼得知此事早已被吓得惊慌失措,别说处理徐志摩的后事,就连自己都快照顾不了。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冷静而又果敢的张幼仪站了出来,她以前妻的身份代陆小曼全权处理徐志摩的后事。她让八弟张禹九带着13岁的儿子徐积锴前往济南认领遗体,自己则在上海准备徐志摩的公祭仪式。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斯人已逝,善良的张幼仪终究还是原谅这位曾经将自己残忍抛弃的前夫,不但花钱替他出版了他的文集,让他诗集作品能被后人传颂,还时常接济他的遗孀。

为什么张幼仪会选择原谅曾经对她无比绝情的徐志摩呢?

或许从她对侄女张邦梅说过的一句话可以窥知一二:“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在张幼仪的心中,她能有现在这般成就,离不开徐志摩的绝情。

正是徐志摩的绝情,她才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如果徐志摩是一个伪君子,宁愿耗着也不愿意跟她离婚的话,恐怕她现在的生活会更加凄惨,所以在她的心里,徐志摩的绝情未必不是好事。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49年4月,张幼仪离开大陆移居中国香港。

她楼下是一个离异家庭,男主人叫苏纪之,是一个医生,他与妻子离婚后便带着3个儿子和1个女儿住在这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苏纪之喜欢上了张幼仪这个女强人,后来张幼仪也被这个很有耐心且风趣的医生所吸引,最终苦命的两个人终于在晚年得到了一段让人十分羡慕的黄昏恋。

两个正确人虽然直到这一刻才真正遇到并在一起,但至少两人还是等到了这一刻。

1953年,53年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日本东京举行婚礼。

之后,两人共同度过20年安定而又幸福的时光。

“苦尽甘来”或许这就是对张幼仪后半生最好的诠释。

这一刻张幼仪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个女人,不但事业有成,而且还有疼爱自己的老公,孝顺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这样的生活无疑让很多人都万分羡慕。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1988年,88岁高龄的张幼仪安详去世于美国纽约。

张幼仪被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仅有四个字:“苏张幼仪”,这就说明张幼仪晚年已经有了新的归属,已经不再属于徐家,而是苏纪之的人,这算是对徐志摩最无情的“嘲讽”吧!

曾经被徐志摩鄙夷的“乡下人”,被抛弃后不但事业有成,还找到了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相伴到老,反观徐志摩不但感情颇有波折,且还英年早逝。如果徐志摩还活着,看着墓碑上“苏张幼仪”四个字,我想他定然是感慨万千的,也会羞愧不已吧!

直至今日,说起徐志摩这位被誉为“新月派盟主”的天才诗人,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着而着迷。

然而,回看当年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对张幼仪这位原配夫人是无情而残酷的,更是有愧的。

对于这段婚姻,徐志摩的评价是:“媒妁之言,受之于父母。”言外之意便是包办婚姻。

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从未正眼瞧过张幼仪,眼神中流露出的从来都是鄙夷。

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便用极其嫌弃的口吻说:“乡下人!”

婚后,徐志摩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外,对张幼仪完全就是不理不睬。可以这么说,徐娶张完全是被父母所逼,他只是把张当作生育工具,用来完成父母抱孙子的心愿而已。

如此,当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孩子时,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她离婚,转头去追求他那所谓的自由恋爱。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为什么徐志摩会对张幼仪鄙夷呢?

有人对此这样解释:

“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徐志摩鄙夷张幼仪,真的是因为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如若真的是如此,那徐志摩坦然接受张幼仪对他父母的照顾,又接连与她生了两个孩子,这又算什么呢?

除此,一件发生在徐志摩与张幼仪身上的一件事,也能说明徐志摩厌恶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封建礼教,仅仅只是因为他根本就瞧不起张幼仪。

有一次,徐志摩带着才女袁昌英到家中吃饭,袁昌英打扮得很是洋气,也很是时髦,但是在这时髦之下,袁昌英却有着旧时代女性的一个特征,那就是“三寸金莲”。袁昌英走后,徐志摩问张幼仪对她印象如何?张幼仪说:“她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小脚与西装太不搭配。”

徐志摩听后,十分生气,仿佛就像是猫被踩到尾巴一样,脸瞬间就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我们都知道,“三寸金莲”可是封建礼教下产生的糟糠,如果徐志摩真的厌恶封建礼教的东西,为什么他会喜欢“三寸金莲”?为什么张幼仪批判“三寸金莲”他会发火?

88年张幼仪安详去世,墓碑上仅有四个字,那是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张幼仪晚年,曾有人问过她:恨不恨徐志摩?她颇为平静地说道:不恨。我还要感谢他,感谢他爱过我,放过我,让我活出新的自我,活出一片新天地。

或许在张幼仪心里,那个他始终是自己一生中最爱的人,纵使他有千般错,仍是心中挚爱!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

二者何为正解?或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

爱情,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有的只是爱与不爱。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你想要天长,对方未必想要地久,当爱不在、情已空之时,若是勉强在一起,也只是留住人却留不住心,给彼此留下的只会是无尽伤痕。

张幼仪的后半生,向我们很好​的​阐述了一个道理:放手有时候会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