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在重庆的褚辅成、黄炎培、冷遹、王云五、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7位国民参政员,在得到了蒋介石允许的情况下,联名致电毛主席、周恩来,表示希望访问延安,为两党谈判搭建桥梁。
很快,延安的中共中央回电了,欢迎他们到延安访问。
7月1日,除了王云五因病未能成行外,其他6名参政员登上前往延安的飞机。
黄炎培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一落地,欢迎者成群而来。”
在延安的领导人,除了徐向前生病未去机场,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贺龙、陈毅、彭德怀、林彪、彭真、陈云、董必武、林伯渠、陆定一、杨尚昆、聂荣臻等,全数到了延安机场来,迎接黄炎培等6名参政员。
在机场,毛主席首先迎上去与黄炎培握手,并说道,黄任老,我们这是第2次见面了。
黄炎培很吃惊,说我没见过你啊。
毛主席说,我们已经二十多年没见了。接着,毛主席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讲话中说中国一百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黄炎培情不自禁地称赞毛主席好记性,说,想不到在当时的听众之中,竟有这样一位盖世的英雄豪杰。
黄炎培是著名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也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
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今上海市川沙镇。
黄炎培的父亲黄叔才是个穷秀才,长期出门远游河南、广东、湖南等地做督抚的幕僚。当儿子黄炎培出生时,黄叔才说:就叫“炎培”吧,将来无论是天之涯,还是海之角,让他别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13岁时,黄炎培痛失母亲。16岁时,父亲也去世了。黄炎培成了凄苦无依的孤儿,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须靠他养活。迫于生计,黄炎培16岁到亲戚家的小店铺站柜台。
1901年,在姑父沈肖韵的资助下,23岁的黄炎培考上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黄炎培考中的特班,是专为培养高材生而设立的,可谓人才荟萃,有后成为名人的邵力子、李叔同、谢无量、胡仁源等。这个特班的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先生。蔡元培既是黄炎培的启蒙恩师,又是黄炎培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
1899年,黄炎培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2年又中江南乡试举人。在科举考试中能有如此作为,实属不易。
1903年开始,黄炎培醉心于办学,创办了很多学校,桃李满天下,如张闻天、徐特立、钱昌照、华罗庚等。连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蒋纬国,也是黄炎培的门生。
1941年,黄炎培发起中国民主同盟,并任第一任主席;1945年,黄炎培创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任第一任主委。他也因此成为中国两个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罕见的。
1945年夏的延安之行,黄炎培收获满满,这里的新气象令他很激动。更令他动容的是,当他走进毛主席的会客室,第一眼就看见了《岁朝图》,看见了自己的题诗。他明白,共产党人真是拿他当朋友的。
《岁朝图》是沈钧儒的三儿子沈叔羊于抗战初期在重庆画的,画中有腊梅、天竺子、花生、黄豆芽,还有一瓶茅台酒。黄炎培在《岁朝图》上看到茅台酒,回想起早年上海报纸报道过红军长征过贵州占领茅台镇,战士们在酒池边以酒疗伤的故事,就提笔在这幅画上写下了一首诗。
中共南方局知道了这幅画以及黄炎培的题诗后,就向周恩来汇报了。周恩来立即指示工作人员,带钱去买下这幅画。其时南方局经费拮据,花钱去买一位小画家的作品,大家都不理解。周恩来说,这幅画联系到两位重要民主人士,说不定今后可能有用。沈叔羊的《岁朝图》就这样被南方局收购到。
若干年后,国民党中统负责人徐恩曾在他的回忆录中,专门提到这幅画的事情,感叹道:“周恩来搞统战,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细数吾党同仁,难有与其相匹敌者也!”
6位参政员将要回重庆时,毛主席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主席略作思索,就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事后,黄炎培写下了自己当时的感受,说,毛主席的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这段“窑洞对话”,后来常常被人们引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写成《延安归来》(他口述,夫人姚维钧记录)一书,在国统区重庆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访问延安的5天中,黄炎培考察了不少地方,和毛主席促膝长谈多次(达十几小时之多)。
《延安归来》详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和解放区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成就,揭露了国民党对中共领导下解放区的造谣,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民意,特别是争取知识分子,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第一部分回答了10个问题,即延安之行的动机、去延安的名义、对大局的看法、对延安的观感、延安的政治作风、与中共领导人谈话的经过、国共合作的前途等。第二部分是黄炎培在延安五天的日记。第三部分是黄炎培访问延安有感而作的两首诗。
1949年3月,黄炎培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到达北平。当天晚上,刚进北平西郊的毛主席设宴款待黄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
第二天,毛主席又单独设晚宴招待黄炎培,两人畅谈时局直到深夜。这是其他人士没有得到的殊荣,使黄炎培十分激动与感慨。
第三天,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口号:“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在民主人士中,黄炎培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的。
黄炎培教子有方,他的5个儿子都曾出国留学,但都是考得公费留学生,没让他花一文钱。学成后,全都回国效力,无一人滞留海外。
1949年4月,上海临近解放,国民党政府妄图盗运中央银行金库财物去台湾。黄炎培的二儿子黄竞武为保护即将归于人民之财物,组织公众罢工抗运。
5月12日,黄竞武不幸落入了敌手,被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保密局特务逮捕。
毛主席获悉这个消息后极为震惊,下令周恩来、李克农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花费重金营救,但还是无法将其救出。
在狱中,黄竞武受尽酷刑,被打断了腿。但他忠贞不屈,严守机密,视死如归。
5月18日凌晨,黄竞武被保密局特务秘密活埋杀害了。
黄炎培在儿子黄竞武惨烈牺牲后不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文中说:“竞武!你死了,倘若你预知死后八天,上海六百万市民便得解放,全中国四万万七千万人民将先后得到解放,竞武!你虽死得惨,也可以安心了。”
国民党反动派的恶行罄竹难书!
黄炎培的社会威望很高,北洋政府曾两次请黄炎培担任教育总长,他都拒绝了。国民党政府也曾让黄炎培担任国府的委员和部长,也被他推辞了。
建国前夕,毛主席和周恩来就计划让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做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副手。
1949年10月11日晚,周恩来来到黄炎培的寓所,劝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也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抱定一生不做官之信念。
周恩来诚挚地说:“这不同于旧社会的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
一句话说得黄黄炎培欣然从命。
后来儿子们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黄炎培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周恩来的语言艺术,可谓炉火纯青。
建国之初,中国决定抗美援朝,原想以“支援军”名义出兵,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对毛主席说:“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否则仗就打不好。”
他认为“支援”的说法不妥。支援就涉及到派遣,是谁派出去支援的?如果是国家,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和美国宣战?
毛主席听了,对黄炎培的建议大为赞赏,抓起铅笔将“支援军”改为“志愿军”。
黄元培频频点头:“师出有名,战无不胜!”
可见黄炎培确实有水平,老成谋国。
说到黄炎培和毛泽东的交往,故事多多,顺便再说则趣事。建国后,黄炎培珍藏着一部书法珍品,毛主席知道后,就特借来一阅,讲好一个月归还。然而仅仅过了一周,黄炎培就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还。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失信。”
岂知,又过了几天,黄炎培再度打来电话催问,毛主席说:“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一个月期满,毛主席让人把书法小心用木板夹好送回,并严命卫士尹荆山当天零点必须送到。毛主席对黄炎培的提前“索帖”之举,幽默地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
黄炎培的五儿子黄方毅后来确认了这个往事的真实性,只是更正说:“事实上并非是现在传说中的'刚过一周',而是过了一个月借期有余。”
毛主席建国后和黄炎培的通信达100多封,可见两人的关系之好友谊之深。(刘继兴)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