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风范:刚正不阿的唐朝官员许孟容

犀牛历史 119 0

许孟容(公元743-818年),字公范,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其父亲许鸣谦,抚州刺史追赠礼部尚书。

大臣风范:刚正不阿的唐朝官员许孟容

(许孟容像)

许孟容年少时写得一手好文章,应试进士甲科,之后研究《王氏易》,登科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为人正直刚强,博学多才,对礼法的说解以及对前代经典的考释都有独到之处,很受称赞。赵赞任荆州和襄州等地的黜陟使,推荐许孟容为判官。

贞元初,被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召为从事,四度升任侍御史。当年,李纳屯兵徐州边境,扬言将进犯。张建封数次派人前去劝止,李纳不予理睬。于是派许孟容单独去见李纳,许孟容对李纳晓之以理,将叛逆招祸、归顺得福的道理说得很通透,李纳当天便派专使追回人马,乘势请求和朝廷和好。随后张建封便推荐许孟容为濠州刺史。紧接着没多久,德宗皇帝得知许孟容的才干后,召为礼部员外郎。

许孟容为官正直,敢于挑战朝廷的不正之风,甚至敢正面抗旨,很有大臣的风范。有一个公主的儿子,请求补弘文馆、崇文馆诸生,许孟容坚持原则不应允。公主向皇帝告状,皇帝命太监前去了解查实缘由,结果是许孟容据理禀奏旗开得胜,并升任为礼部郎中。

贞观十八年(公元802年),浙江的东道观察使裴肃去世,判官齐总代理执掌留后事务。为了能够转正,齐总在代理期间巧立名目,大肆盘剥百姓,还给皇帝进献了大量财物,令唐德宗非常高兴,于是颁下诏书,任命齐总为浙东观察使。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一片哗然。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诏书下达到门下省时,却被许孟容给扣下,并退了回去。随后许孟容还写了一份奏折,说明了反对的理由:“衢州没别的忧患,齐总也无大的功绩,忽然被破格提升,官员们人人震惊。倘若齐总有超常录用的功绩,希望陛下明确写出他的劳绩与考课,然后再超越资历改任官职,以便消除大家的疑惑。现谨将提升齐总的诏书随臣之奏状缄封进上。”

按照唐朝的制度,皇帝的诏书经中书省起草,经门下省审查,才能下发。如果门下省认为不妥,有权退回或加以纠正,这制度称为“封驳”,或者在敕书后面用黄纸加上批语,也就是写上反对意见,这制度称为“批敕”。不过制度归制度,皇帝说出的话当然是金口玉言,即使不对也很少有人敢驳他或者抗旨,因此许孟容的所作让唐德宗大吃一惊。

不久,德宗也听闻到群臣们的纷纷议论,于是诏书也就留在了宫中,三思后没有再强行下发。随后,德宗在延英殿召见了许孟容,表扬他说:“假使百官都像爱卿一样,朕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对于德宗皇帝来说,话虽然这么说,可当真每天看到群臣们窃窃私语,也不禁如芒在背。果然,没过多长时间,许孟容就因为敢抵抗皇帝以及批评朝政太激烈,不再让他担任谏官,改任太常寺少卿。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许孟容被调任地方,官拜京兆尹,出任首都长安的市长。

许孟容一上任长安的市长,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有一个叫李昱的神策军吏,向长安的一个富人借贷了八千贯钱,满了三年仍不偿还。话说自从唐德宗兴元元年以后,驻守长安的禁军由于保卫皇室立了大功,加上禁军的首领一般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因此这些禁军们非常蛮横骄纵,耀武扬威,历来京兆府及属县衙门都管不了,也不敢管。许孟容可不吃这一套,立刻派属吏将李昱拘捕,戴上刑具关进了大牢,并向他宣布:“我给你规定个期限,如果还不能按期归还,我就将按照大唐律例宣判你,决不宽恕!”

禁军将领们听说此事后,十分愤怒,立刻向皇帝投诉,强烈要求放人。宪宗皇帝随即派太监传旨,命许孟容将扣押的军士送还神策军。许孟容圣旨是接了,但回答是:“神策军吏如果不按期还钱,他是回不去的。” 李昱依然被囚禁。宪宗皇帝听完汇报后,脸上有些挂不住,再次派太监前去督促许孟容放人。许孟容非常从容地上奏说:“臣确实知道不遵圣旨该当死罪,但臣在朝廷奉职,理应为陛下抑制豪强。”

当下,唐宪宗为许孟容的正直行为而感动,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同意了他的做法。许孟容因此威望大震,不可一世的神策军吏们,赶紧凑钱替李昱还清了欠款。从此以后,包括长安城中的豪强贵族,无不闻声色变,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飞扬跋扈,做违法的事了。

许孟容常常被人们评有“大臣风范”。所谓大臣,就是大臣相,这个“大”又何谓呢?古人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仁者医心;臣之大者,天下苍生。”这个“大”是一种正直,也是一种无畏,就算历经千古,也不会磨灭内在的风范。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