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犀牛历史 124 0

刚正不阿的聂珙

作者:晏文华

我们在看史读书时,往往对我们江西的历史人物,如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陆九渊、汤显祖等,总会多点一份关注;若是我们上高的历史人物,默加一份敬仰;若是遇上本乡镇本村落的历史人物,又会多有一份额外的亲切外,多一份自豪。在村镇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让我带大家走进上高敖山镇接官,走进聂氏祠堂,一起来探寻宗祠里一位叫聂珙的人。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一、年少聪颖,为人正直

聂珙(1464—1538),字周贽,号北泉,出生于农耕书香家庭,祖父进过府学,在外地当过县干部(孝感县尉护理堂印),受家庭醺陶,自小酷爱读书。

当时的接官村和相邻的堆峰村都是有名的秀才村,村里私塾的学习风气很浓。聂珙到了入学年龄,被家人送入村中的私塾里读书。

有一次聂珙正趴在私塾的桌子上睡觉,先生走进课堂,看到他在睡觉并没有直接叫醒他,而是站在他旁边,念了一句“在张睢阳齿”,他听到先生的读书声,立马从桌子上爬起端坐好,脱口而出一句“在颜常山舌”。同学们看到他惊慌失措的样子都笑了,先生用欣赏的眼光朝他微笑赞许。

聂珙十六岁就考中秀才,可见他的气度不凡。年纪虽小,还有一颗侠义之心,遇到以强欺弱时,他总是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有一年洪水冲垮堤坝,全村被淹三十多天,村里几百户人除了部分外出投靠亲戚外,家家都闹饥荒。村里大户人家组织家仆到村口施粥,经常遭到哄抢,一些本份弱势的村民往往吃不上粥。聂珙看到这种情况,便叫上几个好友,守护粥摊,为此还和刁蛮的无赖干架。

因为勤奋好学,又为人正直,聂珙在乡邻的威望就越来越大了。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二、刚正不阿,贬谪地方

弘治乙卯年(1495),聂珙乡试亚魁(第六名),明正德六年(1511),聂珙考取进士。在万里挑一的科举制度下,可谓是大器晚成。他先实习后留京任用,后官至刑部主事。

刑部主事相当于司法部的的一个处级干部,按说也是在三大法司的职能部门,但是明朝有一个特别司法机关,被称为“厂卫”,东厂的锦衣卫非常厉害,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真正审理的是锦衣卫和北镇抚司。

官场里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贪腐之风常常使聂珙胸填义愤。在一次审理刑事卷宗时,聂珙发现一处供词与事实不符,他便开始着手查实,在他调查的过程中,却经受到权贵的淫威打压,奸吏的欺虞污蔑,但是,聂珙并没有因此退缩,持廉秉公,改正了卷宗的错处,为含冤者伸冤。

聂珙这种作法,招致朝廷贵族的打压,最终被朝廷贬到宁波府任通判。通判,是协助州(知)府掌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官职。

虽然从朝廷被降迁到地方,他依旧秉公办事。虽然掌管粮运和农田水利,有大量的钱物从他手上过,但他清正廉明,廉洁行政,终于获得朝廷赏识。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三、临危受命,奔赴战场

明正德年间,海疆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东南沿海,私人海外贸易形成大规模,利益的巨大差异、海事形势的紧张,迫使明朝政府实行海禁。在大航海时代,荷兰、葡萄牙纷纷从海上入侵中国。

嘉靖皇帝刚继位时,明军在广东屯门海战,击退葡萄牙人。嘉靖元年,聂珙被重新应诏入京,任命为南京刑部员外郎(从五品,同批应诏入南京的严嵩入翰林编修),因为时代背景下国家海疆战事的需要,随即推升为福建按察佥事(五品),职掌巡察福建的兵备、学政、海防、清军、监军。

聂珙听从诏令,又从中央走向边疆战场,他协助都指挥使整训军纪,管理军务,巡察边防。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聂珙多次肩负朝廷钦命。在嘉靖二年四月,皇帝御敕诏令:“务在督令以时,耕种以期,徵纳禁革,收伏奸弊。”

嘉靖四年九月皇帝御敕诏令:“如有官豪势要之家,侵占阻截(水利屯田事务等),应拿问参奏者,亦听尔从宜区处。”

不久倭冠从海上向浙江、福建、山东等地猖獗来犯,在泉州抗击倭冠的战争中,聂珙身先士卒,冒着矢石,与当地土家族民并肩而战,多次击败倭冠。

兵部尚书奏报朝廷,聂珙因功被升任为山东兵备道副使(正四品),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

嘉靖六年十一月,皇帝给他下了第三道御敕诏令:“特命尔专一分巡临清地方,问理刑名,整饬军备,保固城池,操练兵马,抚恤士卒。”并统管东昌府一十八州县及境内卫所。

当时的山东,“京师襟喉,守御不密,实为堪忧”,足可见是临危受命。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四、山东任上,帮邻解困

聂珙在山东任上,不负节钺,秉公率下,勤政为民,兴修水利,安农兴农,百姓安居乐业。聂珙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在山东任上时,恰逢西北一带闹饥荒时,他受命前往履职。

在他的建议下,朝廷再次使西北度过的饥荒,他的治世济民之才赢得朝廷和当地百姓的夸赞。

书中记载:“千里长城,风沙天静,功解饥民有遗恩,归来于兹。”

就是记录聂珙的善举。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五、荣归故里,官亭以迎

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山东为官十年,聂珙年至七旬,按照当时的致仕制度辞官返乡。

皇帝恩准聂珙回乡。千里之外回到老家,家乡百姓在河埠旁修建官亭,迎接聂珙回乡。

从这以后,官亭成为迎接本乡官员回乡地方,也就成为后世代代相传的仪式,从此,豸溪官亭被老百姓直呼为“接官亭”,“接官亭”就这样声名远播。聂珙所在的村庄因此而更名为“接官村”。

聂珙回乡后,从不干涉本地政事,在家著书立学,与邻族和睦相处,常常救济困难的乡亲。回乡四年后,1539年去世,享年74岁。他死后葬于九峰山苏公坪(墓址已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死后不久,上高知县把此事上报瑞州知府朱鸿渐,朱知府亲自为其题写祭文,文中除记其生平功德,还提及曾经两次的公务交往,没有更多的拜访而表示遗憾。

几十年后,接官村聂氏后人重修族谱和重建宗祠,把以珙公修进族谱,入宗祠。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六、清心为治本,直道为身谋

清朝乾隆年间,宰相朱轼(母亲就是泗溪墓田人,小时在墓田私塾启蒙)锦衣回老家瑞州,坐船沿锦水而上,上高官员在接官渡口重修官亭台相迎。

朱轼站在官亭观赏热闹而又繁华的接官商埠,对上高知县说:“我想到聂珙的家乡看看。”

上高知县马上带领众人,指引朱轼宰相来到接官村,请来村里族长讲述聂珙故事。

朱轼听后,盛赞聂珙的功德,并亲自题写对联“清心为治本,直道为身谋”。

接官族人把这幅对联雕刻在官亭上,接官亭因为有当朝宰相的墨宝,再次声名远播。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如今,接官商埠已不见昔日的繁华,渡口码头也因接官大桥的贯通消失,接官亭只留下一个不知被洪水冲刷多少次的基座,接官亭豸溪聂氏祠堂历经一百多年依然留存下部分存迹,高耸的旧墙、木柱以及两石狮足以见证祠堂历经的风霜。

2021.2.17

江西上高:聂珙,刚正不阿的上高人

附史书记载:

聂 珙,字固贽。豸上(今敖山接官村)人。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平生不阿权势。虽被降谪,操行更坚。后任福建按察司佥事。这时,倭寇犯泉洲,他亲冒矢石,保境安民,因功升任册东兵备道副使。

编辑:上高飞

标签: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