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人在历史上自寻死路,他们做的那些事,真是可悲又可叹

犀牛历史 99 0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喜欢作死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有的人贵为皇帝,不思定国安邦,造福黎民,却整天闲来无事瞎折腾,最后陪上了卿卿性命。有的人身居庙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思上报隆恩,下抚百姓,成天喜欢作死,不但误了大好前程,丢掉性命,甚至株连九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位历史上喜欢作死的人。

这三个人在历史上自寻死路,他们做的那些事,真是可悲又可叹

(朱高煦剧照)

第一个:明成祖朱棣次子,汉王朱高煦。

这位仁兄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擅长作死的人。

大家都知道,朱棣的江山是从侄儿朱允炆手中抢过来的。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这个朱高煦凭借一身的武艺和不怕死的劲头,为朱棣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曾两次救朱棣于危难之境,为朱棣夺取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来朱棣有心立他为储君,但这位仁兄实在是个暴脾气,依仗着军功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朱棣还是不放心将辛苦到手的大明江山交到朱高煦手上,于是立了仁贤的朱高炽为接班人,封朱高煦为汉王。

于是,朱高煦便开始了他作死的过程。

先是死活不到其封地云南去,死皮白脸地赖在南京不走,嫌云南偏僻,“我何罪,处我荒徼?”朱棣心慈手软,好吧,满足一下你的诉求,将他的封地改在了青州。朱高煦照样不买账,“我何罪,处我瘠土?”凭什么让我到贫苦之地去?

朱棣也算宠爱朱高煦,不去就不去呗,爱咋咋的,就让他在南京呆着,顶着汉王的头衔,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这朱高煦继续作死,招募了数千死士,在京城内为非作歹,肆意诬陷大臣,甚至一锤就打死了指挥徐野驴。

朱棣这回可是伤透了心,准备将他贬为庶人,但仁慈的太子朱高炽为他百般说情,终得以保住其王位。朱棣又迁就了他一回,将他封地改在山东乐安,吃了大亏的朱高煦灰溜溜地就藩去了。

这三个人在历史上自寻死路,他们做的那些事,真是可悲又可叹

(朱棣剧照)

如果你认为朱高煦就此吸取了教训,好好享受王爷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明的江山传到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的手上后,这朱高煦又开始作死了。

他想造反,派人在朱瞻基回京登基的路上截杀他。不曾想,这个朱瞻基也不是吃素的,中途改道去了北京。正当朱高煦在乐安苦等消息的时候,朱瞻基已经在北京的金銮殿上接受朝臣跪拜了。

这下,朱高煦彻底地悲催了,反叛已势成骑虎。于是只好一咬牙、一跺脚,彻底反了,准备出兵攻打北京。可是他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加上出师无名,很快就败下阵来。

不过,这朱高煦还算机灵,将自己五花大绑,亲自跪在了朱瞻基的面前负荆请罪。这个朱瞻基不愧是朱高炽的儿子,血液里流着仁厚的基因,只是将朱高煦逮捕下狱。

过了一段时间,朱瞻基突然想起了这个待罪的叔叔,于是带着侍从到狱中去看望他。

这时的朱高煦,使出了他作死的最后一招,突然伸出腿,将朱瞻基绊倒了。这一下,新仇旧恨涌上了朱瞻基的心头,这一腿将朱瞻基彻底地激怒了。

于是乎,朱高煦为自己的作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被朱瞻基用铜缸倒扣,在周围架上柴火,烤死了,其儿子也被悉数斩杀。

这三个人在历史上自寻死路,他们做的那些事,真是可悲又可叹

(嬴荡剧照)

第二个:秦武王嬴荡。

这位是历史上作死方式最离奇的人。

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于公元前311年即位,成为秦武王。

嬴荡天生神力,好勇斗狠,特别喜欢与人比试蛮力。按说,成为皇帝后,就该将主要精力用在治国安邦上,但秦武王禀性难移,经常与手下比试力气。

话说嬴荡在攻占韩国重镇宜阳后,率文武大臣前往洛阳瞻仰“九龙神鼎”。面对九个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宝鼎,嬴荡一时技痒难耐,和任鄙、孟贲比试举鼎。

任鄙心眼灵活,知道和皇帝比试,是不能赢的,当即表示服输。可这孟贲却是个愣头青,非要露脸,勉强将鼎举起了半尺。

嬴荡好胜之心陡起,寻思着不但要将鼎举起,还要走两步,完胜孟贲。

结果很不幸,戏演砸了。宝鼎虽然在嬴荡的爆喝声中离地半尺,但突然下坠,砸在了嬴荡的脚上。嬴荡的脚当场骨折,被手下急忙抬回宫殿,半夜时分,因流血过多,一命呜呼了。

这三个人在历史上自寻死路,他们做的那些事,真是可悲又可叹

(武乙剧照)

​第三个:商代后期国君武乙。

这位是作死方式最喜剧的人。

武乙是商王庚丁之子,商朝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期间尸位素餐,其文治武功更是乏善可陈,唯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生性残暴和作死方式。

武乙是个无神论者,一向自命不凡,不信神不敬天,唯我独尊。

他曾制作了一个人偶,谓之“天神”,并在手下的见证下,和“天神”赌博,结果自然是“天神”输了。这位君王便想着如何惩罚“天神”呢?

于是乎,天底下最为奇葩的一幕出现了。武乙叫人取来一个装满鲜血的皮袋子,高高挂起,他要用弓箭射它,称为“射天”。

看着皮袋子血流如注,武乙洋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觉得自己终于战胜了“天神”。

不料,武乙在一次外出狩猎时,不偏不倚被雷电击中,当场被烧成焦炭。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知道丧身天雷的武乙是否相信这句话呢?

(参考资料:《史记》《明史》)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