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讲究“以礼相交”,使臣便是这类处理国家关系的官员。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从某种程度上讲,使臣是帝王的代言人,不辱使命是其最高的信条。下面,我们一起了解4位古代使臣的事迹,看看您最佩服哪一位。
1.苏秦
苏秦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七雄并立,各国长期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交替,国家之间关系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催生了一种特殊的使臣——纵横家。苏秦是纵横家的优秀代表人物,他起于微末,以一人之力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挂六国相印,并担任了“合纵联盟”的合纵长。不仅有效遏制了秦国蚕食六国的统一方略,还使用无间道,狠狠地黑了齐国一把,使得强大的齐国瞬间灭亡。在某种程度上,苏秦这名使臣,主宰了战国中后期的国家关系,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2.蔺相如
蔺相如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使臣。他的3个经典事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均有提及。他最杰出的表演是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以死相逼,硬生生把赵国即将失去的和氏璧夺了回来。有人说,蔺相如是一种莽汉式的使臣。但个人认为,他鲁莽和压迫式的言行,首先是建立在对国家关系、帝王性格和现场环境的掌控,以及缜密分析后做出的正确选择,绝不是无脑之举。
3.王玄策
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派往印度进行文化交流的使臣,“一人灭一国”的事迹堪称一部传奇。唐太宗时期,王玄策奉命出使印度,恰好遭逢印度国内发生叛乱,王玄策的随从被叛军截杀,他自己侥幸逃生。按照一般使臣的做法,王玄策应该立即返回长安,向唐太宗报告事情的来龙去脉,等待唐太宗的作出决策安排。但王玄策可能急于完成出使重任,抑或为了维护唐朝的颜面,私自向吐蕃借了8000名士兵。
王玄策横扫印度
随后,王玄策又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8000军队横扫印度,俘虏叛军将领带回了长安。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在唐太宗眼中是否合理,如此“不费一兵一卒,一人灭一国”的强硬手段和超人胆略,以及对背后唐朝的自信,非常值得现代中国人学习。
4.郑和
郑和海图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国际性的使臣。他虽然是个太监,但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曾辅助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取胜,并在战斗中多次救护其性命。郑和一生共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率领船队访问过30多个国家,一面进行地理研究,一面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还顺带开辟了明朝的商贸往来,这在人类航海史上一个奇迹。郑和坚持的“开放、交流、互惠”的对外政策,一直被我们延续到现代,他不愧为一代巨擘级使臣。
标签: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