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几次背水一战的故事

犀牛历史 97 0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几次背水一战的故事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几次背水一战的故事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几次背水一战的故事

聊聊过去的事——历史上几次背水一战的故事

背水一战,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背水一战”,蕴含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兵法思想。

背水一战为小概率事件,但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背水一战的战例。

一、百里视背水一战王官之战

最早背水一战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左传·文公三年》里的记载:“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秦穆公时期,秦国大夫百里视,即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百里视从小不喜农活,整天使枪弄棒,他的母亲年老体衰,还得供他吃喝。后来百里视随他母亲流落到秦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失散四十多年的父亲百里奚,这时百里奚已是秦国的相国。

公元前628年冬,秦穆公兴师征讨郑国,拜百里视为大将。百里视率大军行至滑国(今河南省偃师东南),被郑国一个名叫弦高的牛贩子碰上了。弦高是个有爱国心的商贩,他闻听秦兵要攻打本国,叫人赶快回郑国报信,自己则赶着牛群去迎接秦国的军队。他冒充郑国的使臣,带了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去慰劳秦军。他对百里视说:“我国国君听说将军要到敝国,所以派我慰劳贵国的军队。”百里视以为郑国已得知消息,有了防守准备,所以不敢前去攻打郑国。可是军队经过长途跋涉,这样空手而归,怎么向秦穆公交差呢?也罢,郑国打不了,那就换一个软柿子吧。于是大军改变作战目标,灭了更小的滑国。

当时晋文公刚刚去世,秦国东袭郑灭滑,大军过晋境而不借道,晋国君臣十分气愤,就联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设下埋伏。

满载而归的百里视带兵归国,行军到地势险绝的崤山地带(今河南陕县东)时,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晋军杀得全军覆没,他自己和西乞术、白乙丙两名副将也做了俘虏。晋襄公本打算把他们押到太庙,宰掉当祭品,但他母亲文嬴(秦穆公的女儿)听说后,担心晋、秦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加以劝阻。晋襄公听从母亲的劝告,把他们释放了。

公元前625年,百里视又向秦穆公请求,发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这次带兵的依然是百里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军,他们率四百辆兵车攻打晋国。晋襄公派大将先且居前往抵御。

双方列阵后,晋国的车右将军狼曋,率部下二百余人冲入秦阵,杀得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主力发起猛攻,秦军大败。

又败了!百里视羞愧无比。百里视让人把他捆绑起来,上了囚车,且不希望秦穆公赦免他的罪过。可富有阅历的秦穆公并没惩罚他,而是继续让他统帅军队。

公元前624年夏,百里视再次请求攻打晋国,以报当年之仇。他亲自挑选国内精兵,准备了五百辆兵车。秦穆公拿出大量财帛,安抚出征士兵的家属。

秦军东渡黄河后,百里视命令战士将渡船全部烧掉。百里视解释道:“咱们这回出来,背水一战,有进没退!”

百里视身先士卒,秦军斗志旺盛,不仅夺回了被晋军夺去的两座城,还攻占晋邑王官,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大城,史称王官之战。

秦军所向披靡,晋军坚守城池,拒不出战。秦军求战不成,转而南渡黄河,来到当年的崤山旧战场,将三年前在此地战死的秦军士兵遗骨,悉数掩埋,并树立标志,以志纪念。

王官之战,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秦军第一次获胜,晋国中原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秦穆公开始接过春秋霸主的权柄,带领秦国纵横驰骋于诸侯之间。

二、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公元前208,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击杀楚地起义军首领项梁后,率兵20万渡过黄河,配合急调至河北的秦将王离围攻赵国。秦军攻破邯郸后,赵王歇及国相张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的20万军队围困,王离的主要任务就是围困巨鹿的赵军。当时章邯的军队在巨鹿的南边,主要任务是打击援军,两军互相呼应,并保障王离的粮草供应。

赵王遣使求救于楚、齐、魏、燕等地反秦起义军。楚怀王以项梁幕僚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5万人救赵。项羽看宋义屯兵不进,就斩了宋义,逼迫楚怀王任命自己为上将军。

同年十二月,因赵相张耳多次派人催促陈馀进军,陈馀不得已,遣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齐将田都、燕将臧荼、赵将张敖等救赵诸军都驻扎在陈馀军旁,不敢再战。

项羽遣英布、蒲将军以2万兵日夜兼行,渡漳水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断绝秦军甬道。英、蒲二将初战得胜后,项羽率全部楚军渡过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支援赵国以解巨鹿之困。渡河以后,项羽命令士兵把全部渡船凿沉,摔破所有军锅,烧毁军营,只携带三日的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决不后退。(《史记·项羽本纪》“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全军带着向死而战的心来到了巨鹿之处,一举包围了秦军,并切断秦军与外界联系。楚军士气威猛,以一敌十。经过多回激战后,最终大破秦军。在救赵诸军助战下,聚歼围城秦军,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章邯见大势已去,于是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阳西)率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反秦战争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基本摧毁了秦军主力,秦军就此陨落,秦朝名存实亡。

秦二世三年十月,仅继位46天的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三、韩信背水一战井陉灭赵

又称井陉之战。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楚汉相争。韩信为刘邦定计,先攻取关中,再东渡黄河,攻打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和赵王歇。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了魏国。10月,韩信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攻打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在井陉口集中20万重兵防守。

谋士李左车对陈余说:“韩信这次乘胜远征,攻打赵国,其势不可挡。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粮草必定落在后面。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其辎重粮草。你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陈余大笑韩信不懂兵法,自取灭亡。

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攻赵军。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攻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旗帜。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见营中已插遍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陈余被杀死,并抓获了赵王歇。

战后韩信千金寻李左车,当做老师来看待。

四、东晋王镇恶背水一战灭后秦

南宋辛弃疾,在他的千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寄奴”就是刘宋的开国皇帝,被称南朝第一帝的刘裕。辛弃疾评价他“气吞万里如虎”。

东晋末年,刘裕掌握东晋大权后,先后两次北伐,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所向披靡。创“却月阵”以步兵对骑兵还大胜,几近北伐成功。是东晋偏安一隅,一百多年以来数代人杰都没达到的战果,可以说刘裕差点提前明太祖朱元璋近千年,实现了第一次北伐成功。

这里不得不提刘裕手下一员大将,被刘裕称为“将门有将”的王镇恶。

王镇恶,今山东昌乐西人,前秦丞相王猛之孙,东晋名将。随刘裕袭南征北,立下显赫的战功,为击败后秦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号征虏将军。

公元412年,在北方与东晋并立的后秦发生内乱。刘裕看北伐时机已到,于是命令兵分五路,直取后秦。

东晋的前锋部队由王镇恶率领,他的搭档是名将檀道济。二人一路长驱直入,过关斩将,直取许昌、洛阳。沿途后秦将领听说王镇恶的威名,纷纷献城投降。

王镇恶下一个目标就是后秦都城长安,而在此之前,必须攻克潼关。此时,在潼关有后秦5万精兵把守,两军对峙,旷日持久,王镇恶一时难以攻克。

晋军劳师远征,王镇恶孤军深入,后勤补给严重不济。王镇恶只能自筹粮草,他亲自到当地百姓家中做工作,终于动员百姓们主动为晋军捐粮。用自己的脑子和嘴,而不是手中的刀,在敌国百姓家里要来粮食,王镇恶的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刘裕主力到来后,因为潼关久战不下,王镇恶建议:由他绕过潼关,与主力互为掎角,直取长安!

于是,王镇恶又率一支孤军,沿着渭水,绕过潼关,到达长安东北的渭桥。此时,守备长安的后秦士兵有数万之众,敌众我寡。《宋书·王镇恶传》记载,他命令全军将所有的舟楫扔掉,任其被河水冲走,然后激励将士们说:“卿诸人家在江南,此时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则无遗类矣。”

于是,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全军将士抱着必死决心,奋力拼杀,在渭水桥畔大败后秦守将姚丕。后秦皇帝姚泓急得御驾亲征,结果也被王镇恶所败。

而在潼关死守的秦军,听说他们的皇帝都败了,不战自溃,弃关而去。王镇恶命令全军一鼓作气,强攻长安,姚泓见大势已去,出城投降,后秦灭亡。是年公元417年,共三帝,享国三十四年。

和上次一样,刘裕此时才率主力赶到长安城,而王镇恶则主动在灞上迎接自己的上司。刘裕见到王镇恶,激动的说:“成吾霸业者,真卿也!”

标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