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犀牛历史 98 0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

  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从杨州邗城至淮安末口的人工河段邗沟,这是有史记载大运河最早的河道。此后,末口这地方成为南北水运的津要之地,并聚落市镇,叫北辰坊。巾帼英雄梁红玉就出生在北辰坊,以今天眼光看来,这个女将军依然了不起,竟然在《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北辰坊一直沿用至明,因其紧偎大运河畔,遂称河下,意为大河之下,不经意间体现了胸襟气度,同样不失为好名。据此,河下称之千年文化名镇是实名所归的。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古老的石板街,两边都是修缮过的老房子,街道很整洁,像是被水冲洗过。没有人的时候走在其间,那种淡然的感觉是很难得的。

  梁红玉祠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祠内有联: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

  河下因偏处古城一隅,逃脱了改革初期城市建设大拆除的悲惨命运,像被遗忘了,古街老屋全部尚存、民俗风情依旧,直到今天仍保存完整的历史风貌肌体,真是大幸。政府开发确实本着尊重历史、还原旧貌的原则,没有拆真文物、建假古董,这又是大幸,古镇有了新生。漫步在古镇长达1500米的石板街巷,两边都是一至二层的老房子,大多是民国的,不凡有晚清的,被岁月打磨的斑驳青砖墙体,墨色小瓦上疯长着一簇簇绿色的小草,时光顿时倒流了。石板路,是一块块长约一米的条石紧凑铺就的,早被打磨的不平坦了,竟成了流动线面,越发显得有上百年了。据考证,是清的盐商拆巨资从外市购来铺就的。走到尽头是大堤,顺着石阶上了大堤,就是大河了。大河宛如青绸,随风轻微舞动,水鸟轻捷地掠过水面,两岸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理想状态中的原生态图景。离大堤仅五十步,有御码头,为传统楼阁结构,青瓦白墙楼阁立于青台上。清康熙、乾隆两帝均从此舍舟登陆,考察臣工和民生了。御码头对面,是闻思寺,始建于唐末,寺名为乾隆钦赐。如果有兴致,可折回石板街,串过不同的街巷,就到了吴承恩故居,不远处就是梁红玉祠。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这真的是百年老字号

  !老房子还是老的,这招牌不是换了多少块了?!这就叫老店新生吧!

  细细品味古镇,感觉古镇的人文精神博大无穷,国内旅游产业早已搞得火热的古镇从人文上讲,还没有哪家古镇在内涵与神韵方面能与河下比拟的。河下有骄傲的资本,每一条古巷都文脉深远、底蕴深厚。明清两代,河下出过六十七名进士,一百二十名举人,十二个翰林,并有状元、榜眼、探花各1人。文学家吴承恩,经学大师阎基璩,国学大师罗振玉,因军功在宋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抗金女名将梁红玉,“甲午殉国第一人”之抗日名将左宝贵,医家吴鞠通,近代舰船制造奠基人斐荫森,清代三大弹词作家邱心如,还有号称状元练兵御敌的抗倭文状元沈坤,等等,这些杰出人物的故居、遗迹尚存,更显弥足珍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个古镇骨子里是阳刚的,因夫差争霸而源起,因水而兴起、因血性而雄起。久运的击鼓抗金,明时的状元兵抗倭,晚清的甲午平壤抗日马革裹尸归的军人,追思之余给后人带来了浓厚的精忠报国的情怀和君子当自强的精神。弹丸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惟河下载之。

  百年老屋,郁郁葱葱的长藤草及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不知名的小花遮蔽了整个屋顶,岁月留痕不经的从砖隙、门缝中迸发出来。

  古镇里面还是原居民,一些老字号也恢复了,旅游业也正在兴起,想必要不了几年,商业的氛围会削弱古镇里已百年一成不变的民风与思维吧。古镇街巷四通八达,随便哪个角落一转就可品味已显弥足珍贵的古居民味。那些古朴飞扬的布质招牌,极为显眼,顽强的将传统的美食、手艺、风情传承下去。只不过,现在居民的商业意识不是很强烈,对游客问路很热情,买的东西也很便宜,更不会以劣充优,可以随意进居民家进行拍摄或创作,只要不影响人家生活就行。这样的氛围能持续多久呢?!

  河下古镇的北区入口——古水街,这是新规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划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全都是新建的,不再有老街的沧桑风情了。

  应该来说,这个古镇规划的不错,没有拆掉古董而建假

“清江浦历史风情画卷”----历史文化名镇之人文河下

  的。这些新的仿品已经和老街很好的结合到一起。

  古镇很大,进去后用心的转转,是可以消解城市生活的紧张与钝化的心情的。如果有创作的习惯,写生、摄影,那是最好的放松了。每个人的视角都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都不同,感悟也各不相同,世界由此变得色彩斑斓、温情可爱起来!

  那么,雨中河下的感觉呢?!

标签: 马革裹尸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