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装傻「乐不思蜀」,却做了40余年皇帝,你说他昏庸我不服

犀牛历史 79 0

刘阿斗装傻「乐不思蜀」,却做了40余年皇帝,你说他昏庸我不服

1

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shàn)投降,被俘虏到洛阳。

为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司马昭以魏元帝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公。

一天,司马昭大摆酒席,宴请刘禅和一班原蜀汉大臣。推杯换盏,吃吃喝喝之中,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歌舞。

刘阿斗装傻「乐不思蜀」,却做了40余年皇帝,你说他昏庸我不服

歌唱得不错,舞跳得也不赖,那些蜀汉臣子触景生情,全看得眼泪汪汪的,唯有刘禅乐不可支,拍着巴掌一个劲地喝彩:“好,好,再来一个!”

又过几日,司马昭接见刘禅,似笑非笑问道:“禅,您还想家,想念蜀地吗?”

刘禅快人快语:“昭,在这儿挺快活的,我想它干什么。”

这,便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经几番试探,司马昭断定刘禅的确是个没心没肺、毫无能耐的庸人,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威胁,于是就放弃了杀他的念头。

8年后,刘禅寿终正寝。

2

千百年来,刘禅的头上一直扣着庸君的帽子。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自公元223年登基至降魏下台,刘禅称帝40余年,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绝对算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刘阿斗装傻「乐不思蜀」,却做了40余年皇帝,你说他昏庸我不服

想想当时,时局动荡,诸雄杀来杀去,杀去杀来,没一日消停,刘禅能执政这么久,又岂是一个庸人所能办到的?

很多人把刘禅能安安稳稳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竭诚辅佐。可事实上,诸葛亮病逝于公元234年,此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皇帝。这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功劳。

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尚未成人时,刘备就让他研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以增长见识,掌握治国本领。

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曾如此评价刘禅: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这个“敏”字,便足以说明刘阿斗并非愚蠢无能之人。《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3

尤其在北伐问题上,刘禅也表现出了相当出众的领导才能。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再三规劝:

“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他说这话,并非只是客套——时机尚未成熟,北伐只能是事倍功半。但诸葛亮执意出征,决议一出,刘禅很快转变了态度,又全力支持诸葛亮。诸葛亮病逝,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急于求成的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当即揭穿了他的阴谋诡计,态度明确地反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的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及至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刘阿斗装傻「乐不思蜀」,却做了40余年皇帝,你说他昏庸我不服

4

由以上可见,刘禅身为人君,诸葛亮位高权重,君臣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为大局着想,刘禅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宽容。诸葛亮用人失误,自降职务,刘禅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刘禅又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

蜀国被魏国消灭后,刘禅深知大势已去,便当众上演了一出“乐不思蜀”的荒诞剧。

这出剧目看似荒诞,实则有大智若愚之妙:

在严峻的斗争形势下,刘禅乐不思蜀,意在欺骗司马昭,以实现自我拯救。

试想,如果连活着都不能保证,所有的一切不都是枉谈吗?刘禅这一装憨卖傻,倒也把后人给骗了。还是明代学者于慎行分析的有道理:

“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

想想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之子司马炎赐酒毒杀,个中玄机,自是不言而喻。

作者:刺猬,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标签: 乐不思蜀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